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一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羅 彬 馬 榮 黃 鑫 陳 航 馬 沛
甲狀腺癌是源于甲狀腺上皮細胞的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按病理學分為乳頭狀癌、濾泡壯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乳頭狀癌最常見,約占80%[1]。碘的攝取、放射線、促甲狀腺激素(TSH)慢性刺激、性激素、生甲狀腺腫物質、其他甲狀腺疾病和家族因素均可引起甲狀腺癌[2]。甲狀腺癌發(fā)病率[3]與性別、地區(qū)、種族均有一定聯(lián)系,女性發(fā)病比男性發(fā)病多,發(fā)病比例為1:(2~4)。任何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但以青壯年為主。目前甲狀腺癌治療首選外科切除手術,傳統(tǒng)手術一般采用頸部“L”形切口常規(guī)手術,但傳統(tǒng)手術相較于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來說,傳統(tǒng)頸部“L”形切口常規(guī)手術創(chuàng)口大、遺留疤痕、手術時間長[4]。本研究運用頸部“L”形切口常規(guī)手術和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癌患者,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滿意度及患生活質量情況。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影像學或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為甲狀腺癌患者,無藥物禁忌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協(xié)議[5];②無其他系統(tǒng)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及凝血障礙患者;③無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25例,年齡25~65歲,平均(42.24±3.26)歲,按照病理分型:乳頭狀癌28例、濾泡壯癌10例;觀察組男17例,女21例,年齡24~63歲,平均(44.76±3.52)歲,按照病理分型:乳頭狀癌32例、濾泡壯癌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例分期、分型等一般情況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頸部“L”形切口常規(guī)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頭部取過伸位偏向健側,麻醉后在耳后至鎖骨上一橫指作一切口向下的切口,不保留頸叢神經,使切口連接甲狀腺切口,呈“L”形。暴露手術視野后,切除患側腺葉和峽部。研究組采用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治療,同樣取仰臥位,麻醉后使頭部過伸偏向健側,在患者頸正中胸鎖關節(jié)上緣1.5cm作一與鎖骨平行的橫向切口,沿皮紋延長至患側斜方肌前緣,分離切口皮膚和頸闊肌皮瓣,暴露下頜角及舌骨、鎖骨及胸骨柄上緣至斜方肌前緣的視野,切除患側腺葉和峽部及大部分對側腺葉,并清掃頸部淋巴結。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術后均注射促甲狀腺激素治療,并復查超聲、甲狀腺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并定期復查X線觀察腫瘤細胞是否沿淋巴結向肺區(qū)轉移。術后患者應堅持終身服用甲狀腺癌藥物,以預防癌癥轉移或復發(fā)。用藥量應在主治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不能執(zhí)行調整藥量。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忌油膩辛辣食物、酒精、咖啡等刺激食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手術時間、住院時長、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兩組臨床手術指標(手術時間、住院時長、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并發(fā)癥(術后繼發(fā)出血、喉返神經受損、頸淋巴瘺、甲狀腺功能減退、皮瓣壞死等)發(fā)生情況、術后滿意度及患者術前、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颊呱钯|量評估主要評估患者術前和術后1年的SF-36評分[6],SF-36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況、情感職能、總體健康、活力指數(shù)、軀體疼痛等指標。分為差、一般、優(yōu)三個等級,①生活質量差:1~33分;②生活質量一般:34~37分;③生活質量優(yōu):67~100分。生活質量越好分數(shù)越高。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長(d)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長度(cm)對照組 38 257.86±35.54 8.75±1.36 60.23±5.44 6.84±0.81研究組 38 208.63±36.59 5.69±1.24 37.72±4.12 2.83±0.77 t - 5.9494 9.6464 20.3340 22.118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表4 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SF-36評分(±s)
表4 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SF-36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 SF-36評分 t p 術前 術后 對照組 44 33.19±6.99 47.15±6.84 3.131 0.002研究組 44 33.45±6.28 83.03±8.88 28.100 <0.0 t - 2.017 19.732 - -P - 0.712 <0.001 - -01
1.4 統(tǒng)計分析 將兩組觀察數(shù)據(jù)導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予以χ2檢驗,若P<0.05,代表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長均比對照組短,且術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長度更短 (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情況顯示,對照組術后繼發(fā)出血7例,喉返神經受損1例,頸淋巴瘺1例,甲狀腺功能減退1例,皮瓣壞死2例;研究組患者術后術后繼發(fā)出血7例,頸淋巴瘺1例,甲狀腺功能減退1例,無喉返神經受損、皮瓣壞死的發(fā)生。研究組術后繼發(fā)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在喉返神經受損、頸淋巴瘺、甲狀腺功能減退、皮瓣壞死的發(fā)生率上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總滿意率(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76.3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 對比同組患者術前和術后1年的SF-36評分以及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1年的SF-36評分 兩組評分顯示患者術前SF-36評分未見明顯差異(P>0.05),術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詳見表4。
甲狀腺是人體最最大的內分泌腺,能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一旦甲狀腺發(fā)生癌變,將對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產生嚴重影響[7-8],引起器官壓迫、浸潤食管及喉返神經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咽食物時有阻塞感等并發(fā)癥[9];嚴重者還可發(fā)生肺轉移和骨轉移。甲狀腺癌治療的首選方式是手術治療,根據(jù)腫瘤的病理分期、分型加以其他輔助綜合治療,甲狀腺癌治療效果較好,十年存活率在90%以上[10]。
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外科手術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人們追求療效好、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預后好的手術方式。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作為一種治療甲狀腺癌的方法,滿足了人們對手術的要求[11],在臨床上逐漸被人們接受[12]。本研究采用頸部“L”形切口常規(guī)手術和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癌患者,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滿意度及患生活質量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予以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治療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長、手術切口長度均比傳統(tǒng)手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研究組患者術后總滿意率為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76.31%,提示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癌效果好,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頸部低位延長領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癌切口小、并發(fā)癥少,患者術后滿意度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