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藝翔
(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海綿城市建設中,綠地對于解決城市雨洪問題有很好的效果,而合適的植物選擇正是海綿型綠地建設的關鍵所在[1]。2015年4月,廈門市成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包括海滄馬鑾灣新城片區(qū)和翔安新城片區(qū)。經過幾年的海綿城市建設,廈門在海綿型綠地的建設及植物的選擇上總結出了適合廈門地區(qū)的海綿型綠地植物選擇及種植經驗。
新景路位于海滄區(qū)馬鑾灣新城片區(qū)內,為市政道路海綿城市改造工程。新景路海綿城市改造方案圍繞馬鑾灣片區(qū)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綜合運用透水鋪裝、雨水花園、植草溝、路緣石開口等措施進行改造,使其在雨水徑流量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得到有效提高,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圖1)。
圖1 新景路海綿城市改造后現(xiàn)狀
2.1.1 LID設施中植物運用
2.1.1.1 側分帶下凹式綠地設計
道路車行道兩側綠化帶均設計成下凹式綠地,進水口低于設計機動車道邊緣10 cm,綠化帶面層低于機動車道邊約20 cm。車行道內雨水通過分段設置的開口路緣石匯集進入側分帶內沉砂池后溢出,經過礫石緩沖槽后進入側分帶下凹綠地。在每個排水單元末端設置環(huán)保雨水口,將來不及入滲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統(tǒng),側分帶內環(huán)保雨水口設置截污框,雨水口標高高于下凹綠地10 cm[2]。
考慮到最長水淹時間及干旱時間,在進行綠化植物配置時選擇既耐水淹同時能耐干旱的植物品種[3]。側分帶以6 m株距種植海南蒲桃,海南蒲桃別名烏墨、烏楣,桃金娘科、蒲桃屬喬木,它屬于南亞熱帶長日照陽性樹種,它喜光、耐旱瘠和高溫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fā)達、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的生物特性,為優(yōu)良的綠陰樹和行道樹種。側分帶根據(jù)下凹深度,兩側0.5 m寬度內種植翠蘆莉,中間下凹綠地鋪設鵝卵石,形成植物與旱溪相結合的景觀效果,在保證植物生長習性的同時道路的綠化美化效果。
2.1.1.2 綠化退線植草溝
在綠化退線內與人行道相接的位置設置植草溝,通過路面徑流,收集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綠化退線內的雨水,匯入雨水花園。雨水徑流進入下凹綠地后經過植草溝滯留、植物過濾和滲透作用,可以降低地表徑流流速,減少徑流流量。植草溝內選擇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同時喜濕、耐淹的植物,如細葉結縷草等。
2.1.1.3 雨水花園
本次改造新景路道路兩側有5 m寬的綠化帶,設置雨水花園蓄存道路和綠化退線內的雨水。綠化退線內雨水花園間距為100 m左右,雨水花園蓄水有效水深 0.4 m,占地面積約30 m2。保證本段設計道路上雨水26.8 mm的雨量不外排。雨水花園下游設置雨水溢流井,雨水溢流井標高比雨水花園池底高40 cm,比人行道標高低10 cm。
退線中雨水花園通過植物對雨水所產生的緩沖、減量及凈化處理,同時可儲備多余雨水用于綠化相關生產。因此雨水花園的設計采用流線型的自然式線條勾勒出富有美感的外觀造型,沿線種植生態(tài)效果好,管理粗放型的耐沖刷、耐干旱與耐水濕的叢生類植物,如圓葉蒲葵、花葉美人蕉、變葉木、銀邊沿階草等。為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效果,在進行植物造景搭配的同時鋪設鵝卵石,岸線擺放光滑溪流石,以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
2.1.2 植物長勢情況
(1) 行道樹——海南蒲桃,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長勢良好,適合生長于下凹綠地中,但不宜種植于偏機動車道一側,影響植物長期長勢。
(2) 植物整體長勢良好,對于道路海綿城市綠地建設值得借鑒。
洋唐保障房片區(qū)位于翔安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區(qū)中心位置,為試點區(qū)海綿城市建設的先行區(qū)。洋唐保障房片區(qū)內包含有建筑小區(qū)、學校、市政道路、退線綠地、公園水體等。其中建筑小區(qū)的海綿設計中需考慮以下影響因素:地下空間開發(fā)情況、下墊面土壤滲透能力、既有建筑荷載能力等,片區(qū)建筑小區(qū)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綠色屋頂、雨水立管斷接、增設雨水罐、透水鋪裝、沿路設植草溝、雨水花園等。
2.2.1 LID設施中植物運用
2.2.1.1 雨水花園
在地塊中較大面積的綠地內設置雨水花園,通過局部下凹收集周邊路面或綠地的雨水。雨水花園底部比周邊低0.4 m,內設置溢流式雨水口,標高高于底部0.3 m,溢流式雨水口設置間距為20 m,多余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網(wǎng)(圖2)。
圖2 雨水花園現(xiàn)狀
2.2.1.2 生物滯留帶
在建筑物周邊及廣場周邊設置生物滯留帶,收集屋面、路面及周邊綠地的雨水,低于道路0.3 m,生物滯留帶內設置溢流式雨水口,標高高于底部0.2 m,溢流式雨水口設置間距為20 m,多余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網(wǎng)(圖3)。
2.2.1.3 植草溝
在道路兩側適當位置設置植草溝,低于道路0.2 m,植草溝縱坡隨道路。寬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可局部放大或縮小,以達到一定景觀效果。植草溝內設置雨水溢流口,雨水溢流口標高高于植草溝底部0.15 m,溢流口設置間距為10~20 m,對應原有雨水口位置,溢流雨水排入原有雨水管道(圖4)。
2.2.1.4 綠色屋頂
現(xiàn)狀建筑物屋面大部分為硬化屋面,徑流系數(shù)大,產生徑流量多,因此考慮對一部分硬化屋面進行綠色屋頂改造。屋面為上人屋面,考慮在屋面四周做模塊式的綠色屋頂,在中間仍留有一定晾曬空間及走道,既控制了部分雨水量不外排,同時也有一定的景觀效果(圖5)。
2.2.1.5 雨水回用系統(tǒng)
在小區(qū)管網(wǎng)末端設置雨水回用系統(tǒng),工程規(guī)模100 m3/d,蓄水池容積200 m3,清水池容積50 m3,人工濕地占地128 m2。
圖3 生物滯留帶現(xiàn)狀
圖4 植草溝現(xiàn)狀
圖5 屋頂綠化現(xiàn)狀
2.2.2 植物長勢情況
(1) 部分區(qū)域土壤未進行改良,致使植物生長情況不好。
(2) 后期養(yǎng)護至關重要,后期養(yǎng)護因素影響植物品種的選擇。
(3) 部分水濕生植物由于缺乏足夠的水分,長勢較差,如姜花、鳶尾、千屈菜、再力花等。
(4) 部分植物長勢過于旺盛,影響景觀效果,如花葉蘆竹、蘆葦、香蒲等。
(5) 部分鄉(xiāng)土植物、常見植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長勢良好,值得推薦使用,如黃金榕、扶桑、花葉鵝掌柴、花葉良姜等。
雨水花園中植物的配植(表1)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功能要求及景觀特性,構建物種穩(wěn)定、功能健全的植物群落結構,注重營造良好的園林景觀視覺效果;雨水花園中植物宜適度密植,以提升其植物凈化雨水功能[4,5]。
草坪類:大葉油草、細葉結縷草、沿階草、金葉石菖蒲、花葉扶芳藤、青綠苔草。
觀賞草:須芒草、細葉芒、斑葉芒、狼尾草、蛇莓、蒲葦。
草花:萱草、黃菖蒲、千屈菜、八寶景天、垂盆草、矮化翠蘆莉、翠蘆莉、軟枝黃蟬、大花秋葵、蜘蛛蘭、月季、沙地柏、紫花地丁。
表1 不同類型LID設施的植物選擇標準
其他:燈芯草、姜花、旱傘草、千屈菜、黃花美人蕉、花葉美人蕉、香根草。
大灌木:翅莢槐、雙莢槐、狗牙花、春羽、龜背竹、水石榕、黑金剛。
岸上:大花萱草、黃花鳶尾、花葉良姜、腎蕨、大葉梔子、花葉蘆竹、玉簪、馬鞭草。
表層覆蓋物:松樹皮、鵝卵石、火山石。
生物滯留設施的設計滲透時間一般不大于48 h,需要選擇既可耐短期水淹、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生物滯留設施中不同種植區(qū)的水淹情況有所不同,不同區(qū)域中植物的配植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植物的耐水、耐旱特性;為了提高對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需要選擇根系發(fā)達、凈化能力強的植物[6]。
植物的選擇主要有:翠蘆莉、美人蕉、蜘蛛蘭、軟枝黃嬋、金葉假連翹、花葉良姜、腎蕨、大葉梔子、金葉石菖蒲、花葉扶芳藤、矮紫薇、重瓣石榴、黃金葉、大葉油草、沿階草、黃金榕、紅花繼木、紅貴妃。
植草溝植物應優(yōu)先選擇根系發(fā)達而葉莖短小、適宜密植的草本植物,不宜種植喬木及灌木植物;植草溝植物不宜太高,其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以免影響過水效率;宜選擇能耐短期水淹且有一定耐旱能力、抗污染能力、抗逆性強,并能在薄砂和沉積物堆積的環(huán)境中生長的植物,有助于污染物的凈化及土壤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同時兼顧一定觀賞性。
植物的選擇主要有:細葉結縷草、大葉油草、馬尼拉草、果嶺草等。
屋頂花園植物的選擇宜選擇生長較慢、抗性強的植物種類,不應選用根系穿刺性強的植物種類,不宜種植根系發(fā)達的植物和根狀莖植物;需要選擇抗風抗旱能力強、不需經常修剪、抗性強的植物。花園式屋頂綠化宜合理配置小喬木、灌木、草本等,形成復層綠化,樹木定植點與邊墻的安全距離應大于樹高。考略到植物養(yǎng)護的便利性,養(yǎng)護不方便的屋頂花園植物應選擇少灌溉、少維護管理的品種。
植物的選擇主要有:八寶景天、佛甲草、鋪地錦竹草、紅葉景天、花葉沿階草等。
秋楓、龍眼樹、海南蒲桃、水蒲桃、榕樹、銀樺、濕地松、桃花心木、麻楝、落羽杉、柳葉榕、印度紫檀、白千層、芒果、紅千層、鐵刀木、大花紫薇。
三藥檳榔、散尾葵、沼地棕、大王椰子、華棕、棕竹。
水石榕、龍血樹、澳洲鴨腳木、木芙蓉、洋金鳳、含笑球、黃金榕球、巴西紅果球。
毛杜鵑、黃金榕、紅花繼木、花葉鵝掌柴、雙莢槐、翅莢槐、重瓣石榴、米蘭、大花萱草、小葉梔子、大葉梔子、翠蘆莉、大花蘆莉、鳶尾、腎蕨、美人蕉、蜘蛛蘭、軟枝黃嬋、紅背桂、九里香、花葉蘆竹、狗牙花、朱焦、琴葉珊瑚、巴西野牡丹。
巴西鐵、菜豆樹、蜘蛛蘭、黑金剛、八角金盤、書帶草、海芋、龜背竹、腎蕨、圓葉蒲葵、春羽、紅背桂。
紫穗狼尾草、細葉芒、斑葉芒、蒲葦、花葉蘆竹。
金葉石菖蒲、蔥蘭、花葉扶芳藤、大葉油草、沿階草、銀邊山菅蘭、鋪地錦竹草、吊竹梅、龜背竹、春羽、小蚌蘭、花葉良姜、合果芋、金邊吊蘭。
燈心草、蒲葦、旱傘草、千屈菜、香根草、再力花、細葉莎草、細葉芒、黃菖蒲。
(1) 廈門年降雨充沛,海綿城市綠地的建設應以削減地表徑流、凈化水質為主,雨水收集利用為輔。
(2) 雨水的淹沒時間是影響植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雨水的淹沒時間與土壤的滲透性密不可分。因此植物的選擇需配合土壤的滲透性能。海綿型綠地的土壤需選擇改良后的、滲透性較好的種植土壤,較利于植物生長、且保證其海綿功能作用。
(3) 大部分鄉(xiāng)土植物、常見植物的適應性良好,可在以后工程中推廣使用。
(4) 肥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影響雨水水質,建議使用枯枝落葉等腐熟的園林綠化廢棄物、有機肥、草炭等有機介質有機肥料減少對水質的污染,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土壤的滲透能力,并宜在非雨期使用肥料。
(5) 下凹綠地中弧形的下凹形式不利于植物的種植,且下凹幅度較難施工,弧形下凹建議可更換為整體下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