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日本東京有一家很小的服裝店,名字叫Mon Sakata。店里的衣服,都是72歲的店主坂田敏子親自設(shè)計(jì)、親手裁剪制作的,其最大的特色是,所有的衣服,都不像新衣服。
以我的固有經(jīng)驗(yàn),新衣服都是挺括的,有版有型的,面料簇新的,線縫清晰的,logo和價格等標(biāo)簽齊全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往往一眼就能看出來。小時候,過年了,最大的期盼就是穿上新衣裳,被母親折疊后埋在箱底的折縫清晰可見,像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的面目一樣,棱角分明。穿新衣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不像新衣服的衣服,還是新衣服嗎?Mon Sakata店里的衣服,還真都是新衣服,布料是新的,不是翻舊的;也都是新制作的,不是賣不出去的陳年舊貨;很多款式,還是店主新設(shè)計(jì)新推出的。這些新衣服,只是不像新衣服而已,也就是說,沒有新衣服的挺括,也沒有新衣服那撫之難去的折痕,甚至沒有標(biāo)簽,沒有掛牌,沒有l(wèi)ogo。
這樣的新衣服,掛在衣架上,就像一件經(jīng)年的舊物一樣,隨意,隨形,不張揚(yáng)。穿在身上,不顯眼,不張目,無約束之感,無端作之態(tài),就像一件穿了多年的舊衣裳,貼身而隨心,又像一個相伴相隨了多年的老友,隨性而祥和。這正是坂田敏子的不像新衣服的新衣裳幾十年來廣受歡迎的秘訣。
新衣服剛穿在身上,因其新,往往不合身、不自在,還得端著架著,因而難受得很。穿了一段日子后,新衣服慢慢變舊了,身體的每一個骨骼,每一寸肌膚,也漸漸適應(yīng)了,兩者相融相合,成為一個整體,這時會感覺特別舒適,特別自在。不像新衣服的新衣服,就是讓新者如舊,讓剛上身的衣服,就與你的肌膚、你的骨架、你的情懷,徹底地融為一體。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快出門了,卻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試試這件,哪里不對勁;換上那件,渾身不自在。最后挑來挑去,還是穿上了昨天剛脫下來的那件已穿了多日的衣服。一件衣服一旦穿得久了,穿得舊了,熟悉了你的身體,就會貼身、合意,就有了說不出的感情,讓人自然又自在,自如而自信。
過去,生活艱苦,一年難得有一件新衣服,“新”就顯得尤其重要,那是臉面,那是虛榮心,那是支撐你自信心的支柱。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回鄉(xiāng),遇到很多人穿的西服袖子上,醒目的logo都沒有撕掉。原來是故意留下的,是舍不得撕掉的,是生怕別人看不到的?,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穿新衣服早已不是一年到頭了才有的福利,人們更在意的,是衣服的品質(zhì),是衣服的舒適度。還有人將衣服上的logo故意露出來嗎?即使是一件頂級名牌,那也會成為一種笑話吧。
不像新衣服的新衣服,看起來只是一件衣服的事情,實(shí)則是審美的變化、心態(tài)的變化,也是觀念的變化、時代的變化呢。
摘自《羊城晚報(bào)》2020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