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崗
啃老,本指成年子女吃喝花費揩父母油的現(xiàn)象。本文所言“啃老”,乃分號分店加盟店等攫噬老字號的行為。
老字號是數(shù)百年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商業(yè)極品,是經(jīng)歷了幾代人奮斗而獨領(lǐng)風騷的金字招牌。若將老字號比作人,那他一定是一位一身武藝、滿腹經(jīng)綸,于歷史深處走來的老者。人們從他臉上品讀世道滄桑,從足下聆聽歷史回響,從身上領(lǐng)略城市變遷,有著超出一般的信任。這種在時間長河中積淀而來的競爭力,遠非初出茅廬的新品牌所能比擬。
然而有報道稱,經(jīng)商務(wù)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千余家,其中近一半在虧損。這是怎么了?以筆者之見,“啃老”這一病灶難辭其咎。表現(xiàn)之一是,老字號分號分店加盟店遍地開花。這本不是壞事,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把品牌越做越大豈不更好?問題在于,相當一部分“分字號”“盟字號”急功近利,把老字號視為垂垂老矣的搖錢樹:只管營銷不管產(chǎn)品,只計眼前不計長遠;千百分號齊啃老,能啃多少是多少……有恃無恐地把老字號當作欺詐消費者的資本。如此這般,老字號差評屢曝媒體,就算不得意外了。
字號能老皆因好。一些品牌能吸引消費者這么多年,全因用料好、制作好、服務(wù)好。如六必居“秫稻必齊、曲蘗必時、湛熾必潔、陶器必良、火齊必得、水泉必香”,同仁堂“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全聚德“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等等。這一切,都歸為一個誠信的“信”字。而分號分店等出問題被曝光被處罰的案例,也無不是選料次、制作粗、服務(wù)差,說到底還是失去了一個“信”字,正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醫(yī)治“啃老”,讓老字號成為常青藤,只能以文明傳承文明。老字號來之不易,承載著歷史,凝結(jié)著心血,積淀著文化,傳播著美譽。因此,傳承者,自當敬傳祖業(yè),臨深履薄,萬不可傍老啃老。除了健全與完善制度上的監(jiān)管,加強內(nèi)修也是必要的,就從修煉“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入手。
摘自《北京日報》202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