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荊楚理工學院數(shù)理學院,湖北荊門,448000)
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際化速度加劇。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概念后,我國的國際貿易發(fā)展趨勢加快,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也日趨顯著。這要求國內高校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成為“雙語型”人才。[1]因此,雙語教學成為近年來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之一。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社會[2],荊楚理工學院(以下簡稱“我?!?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雙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但是,如何做好雙語教學,真正地將專業(yè)課知識融入雙語教學,真正培養(yǎng)學生在雙語教學中學好專業(yè)知識,達到教學目標,仍然是有待探索的重要問題。[3]本文以荊楚理工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yè)的“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這門雙語課程為例,初步探討雙語教學的實踐。
“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是我校應用物理學專業(yè)學生在已經學習了高等數(shù)學、計算機基礎、力學、熱學等先修課程后開展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本課程主要介紹MATLAB軟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在物理專業(yè)中的應用問題,要求學生重點學習和掌握MATLAB軟件用于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MATLAB軟件是美國MathWorks公司出品的數(shù)學軟件,軟件的操作環(huán)境本身為英語,因此,對這門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改革是有可行性的。
結合我校應用物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水平,經教研室討論,該課程采用中文課本,英語PPT講義,中文授課的形式進行。學生用書為鈔曦旭等人主編的《MATLAB及其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第1版。教師授課前,做好中文講義和英語講義,并在每次課前一周提前將講義上傳至學生群中,供學生提前預習。上課時,教師結合講義,向學生演示和講解軟件的具體操作。課后,教師在學校課程中心網站及時上傳課程PPT和課后思考題,鼓勵有疑問的學生與教師在網站上互動答疑。
目前,我校共有三屆學生參與了“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實際顯示,雙語教學主要存在如下幾點問題。
我校屬于省屬二類高校,大多數(shù)學生普遍習慣使用中文教材,教師中文授課,因此,在試行雙語教學之初,學生大多表現(xiàn)出了畏難情緒。雖然在開設該門課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專業(yè)外語”,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不佳。在被調查的應用物理學專業(yè)學生中,通過英語四級人數(shù)如圖1所示。
圖1 應用物理學專業(yè)不同年級學生英語四級通過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2014、2015、2016三個年級的本專業(yè)學生中,學習該門課程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人數(shù)不超過本班學生人數(shù)的30%。課下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的問題集中在聽力和口語中。因此,當學生的英語水平很難跟上雙語教學的要求時,任課教師也很難在課堂上采取英語教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改革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渡時期,72%的學生表示課程變難了,課堂上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有點困難,需要課下復習。
“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將物理專業(yè)知識融于計算機軟件操作中,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專業(yè)知識,同時還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有所要求。如果前期學生在物理學知識不夠充分或者對計算機軟件基本操作不熟練的情況下,學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對某些基本物理模型理解不夠透徹,或對軟件編程語言不熟練,導致在處理實際物理問題時,經常出現(xiàn)運行調試不出結果、檢查不出錯誤等情況。
應用物理學專業(yè)的專任教師僅15人,但需承擔該專業(yè)和學校大學物理基礎課程的所有教學任務,每位教師的教學任務都是巨大的。筆者在擔任該課程任課教師期間,僅能通過課下時間及時與教研室的其他教師進行團隊協(xié)作,請教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課程的設計與制作,但時間有限,仍不足以滿足該門課程的要求。
針對在實施“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雙語教學期間出現(xiàn)的上述問題,高校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針對學生英語能力有限的問題,教師在實施雙語教學時,可以對照課程英語PPT,用中文教學的方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課程的前期教學中,我校教師著重在學生軟件的認識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MATLAB軟件中經常出現(xiàn)和使用的英語單詞、編程語句所代表的意義,在給學生打好一定的基礎上,再加深課堂教學難度,由淺入深。學生的詞匯量逐漸增多后,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學節(jié)奏便可逐漸加快。同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也采取課堂互動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為48個學時,其中課堂教學24學時,上機實驗24學時,分布如表1所示。因此,給予任課教師的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校教師依托學校課程中心,建設了“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網站,并將中英文講義及時上傳至課程中心網站中,供學生課后復習。此外,我校教師還將平時課后思考題及解題思路也上傳至網站中,鼓勵學生課后在網站上與教師溝通交流,解決問題。網頁瀏覽數(shù)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在課后使用課程網站,少數(shù)學生愿意在網站上交流。
另外,本課程實用性較強,適合用教師一邊講解,學生一邊上機操作的方式來加強學習。因此,我校教師一方面將教學搬入機房,讓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對照軟件實時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在上機實驗學時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組內成員互相幫助學習,同時指導教師對每個學習小組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及時解決問題,雙管齊下,使學生真正能融會貫通。
表1 “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學時分配
針對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雙語水平不夠高的情況,我校教師在課后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英語培訓班,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與此同時,我校教師還與大學英語、物理專業(yè)英語等課程的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備課方法,聽取本校和其他高校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方法,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根據(jù)該課程的內容和特點,經教研室開會討論通過,我校教師將“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考核方式由原來的期末閉卷考試改為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4]在平時的上機實驗教學中,學校了加大實驗考核力度,每階段實驗課程結束后對每個小組每位學生的上機情況進行考核,降低期末考核的占比,包括學生的考勤、回答問題情況、上機作業(yè)完成情況、小組參與情況等,占總成績的50%;期末考查時,考核采取英文出題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上機完成程序的編寫并調試成功。
對三個年級的學生的課程考查得分如表2所示。從表中數(shù)據(jù)來看,學生在70分以上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逐年增多,表明學生總體成績有所提高,也說明了這門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表2 各年級分數(shù)分布表
本文以“MATLAB在物理中的應用”課程為例,探討了雙語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難點以及對應的解決方式,通過師生共同學習進步、課堂教學與課后課程網站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提升了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突出了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應用導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