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馬倩 彭麗莎
【摘 要】??目的: 研究心境障礙狂躁癥抑郁癥的臨床護理路徑。 方法: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70例躁狂癥抑郁癥患者,分成兩組,每組各35例。對其中一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命名該組為對照組,對另外一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命名該組為實驗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時間均為2個月,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漢密爾頓焦慮估量評分(HAMA),漢密爾頓抑郁估量評分(HAMD)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結果: 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焦慮和抑郁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實驗組患者改善情況更佳。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對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患者的恢復具有顯著效果,應代替一般的常規(guī)護理。
【關鍵詞】? 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58-01
引言
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屬于一種精神疾病,病人存在較嚴重的情感障礙,交替出現(xiàn)狂躁和抑郁的表現(xiàn),會反復發(fā)作,不發(fā)病時可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下 [1] 。這類患者不愿與他人交流,不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時而暴怒,時而沉默寡言,增大了護理工作的難度。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有限,為證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效果,筆者設計并展開了此次研究活動,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患者資料 研究對象共為70例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患者,實驗組中有患者35例,其中15例為女性,20例男性,年齡在21至43歲之間,平均年齡(30.5±2.2)歲。對照組共有患者35例,包括18例女性,17例男性,年齡在18歲到49歲之間,平均年齡(33.3±4.1)歲。所有患者都在知情情況下自愿參與此次研究。以上資料差異統(tǒng)計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滿足病人基本需求,了解病情發(fā)展情況并記錄,匯報給主治醫(yī)師。
對實驗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對每一例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和評估,根據醫(y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優(yōu)化護理流程,從始至終始終按照這一模式對病人進行治療性護理。具體包括(1)情緒疏導?;颊咴诎l(fā)病時受情緒左右,時而暴躁時而抑郁,在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時又會因為疾病而懊惱,因此有很多負面情緒需要發(fā)泄。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理的發(fā)泄方式??梢愿璩?,到無人的空曠場所大喊,可以痛哭、傾訴,也可以將情緒轉移到自己的某項興趣愛好上 [2] 。適當的情緒發(fā)泄對改善躁狂癥抑郁癥癥狀有益;(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僅僅針對病人,還要面向病人家屬。在院內組織知識講座,邀請病人和家屬參與。首先,要教會患者如何自我調節(jié)情緒,抑制沖動。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改善情緒。針對患者家屬,要多與患者溝通,溝通時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能刺激患者情緒,家人的耐心傾聽、陪伴和疏導是患者恢復的關鍵;(3)護患溝通。護理人員與患者耐心溝通,讓患者感覺到被重視,傾吐煩惱。以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盡快融入到住院環(huán)境當中,提升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使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估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焦慮估量表的分值在0至56分之間,分數小于7為無焦慮,分數在8至13分之間表示有可能焦慮,分數在14至20分之間表示焦慮,21分以上為明顯焦慮。抑郁估量表評分小于7分表示無抑郁,8至19分表示可能抑郁,20分以上為抑郁 [3] 。根據分值來判定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護理滿意度分值在0至100之間,分值越高證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估量表評分均有所降低,兩組相比較,實驗組患者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證明該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更好。詳細數據見下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所有患者均在情緒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參與了問卷調查,對各項護理工作進行了評分。實驗組患者給出的平均評分為94分,對照組患者給出的平均評分為88分??勺C明實驗組患者對醫(y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
3 討論
心境障礙狂躁癥抑郁癥屬于一種精神疾病,會間歇性發(fā)病,患者很難自我控制,很容易陷入到負面情緒當中,一旦發(fā)病,很難與周邊人進行正常溝通。針對這種疾病,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的同時,還要輔以精準有效的護理,改變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才是疾病恢復的關鍵。臨床護理路徑就是根據某種疾病制定出的特殊護理模式,嚴格按照臨床路徑表的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對提高治療有效性具有顯著作用。
不同患者的發(fā)病情況,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臨床護理路徑應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去制定,進一步提高護理有效性。護理人員要考慮到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選擇不同的方式與其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下一步就是要打開患者的心扉,通過心理疏導,打開他們的心結,找到致病的關鍵點,再通過介紹一些疏導情緒的方法,使患者更好的擺脫負面情緒,控制發(fā)病。此次,在臨床護理路徑下的35例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下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可見這種護理模式的效果是顯著的,應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悅,曾珍.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護理工作中臨床路徑的應用價值分析[J].心理月刊, 2019, 14(15):138.
[2] 袁紅.臨床路徑在抑郁癥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 2014(11):335-336.
[3] 崔丹丹.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v.30(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