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畜牧總站,吉林長春 130500
育成牛是指3月齡至2周歲的牛,分為育成前期與后期,但也有把14~24月齡的牛稱為青年牛。育成的小牛不產奶也不懷孕,不像犢牛時期易生病,所以在飼養(yǎng)與管理上較容易,但是也不能粗心大意,不能放松飼養(yǎng)與管理。育成期牛生長發(fā)育特別快,在這期間主要的任務是促進牛的生長勢頭,一般情況下平均每天增重0.75~0.85 kg,讓牛的瘤胃容積快速增長。這樣對牛以后的生產性能非常重要。在飼養(yǎng)與管理中,養(yǎng)殖戶往往忽視育成這一關鍵時期,以至于引起牛的體重下降,不定期測牛的體重、體尺等指標。這樣引起牛的成熟和配種日期后移,增加了牛的育成成本和時間的浪費,由于生長遲緩,骨骼的過早鈣化,將終生影響牛的體尺和產奶性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奶牛的不同時期,使用不同階段的飼料,一般在10 d內逐漸換料,1~3 d舊料3份新料1份,4~6 d舊料2份,新料2份,7~10 d舊料1份,新料3份,第10天后全部換成新料,平穩(wěn)完成過渡期。原因是牛的瘤胃生長代謝期是7~10 d,所以換料的過渡期也為10 d。
1.1.1 粗飼料喂量為青飼料每頭10~15 kg/d,干草每頭2~2.5 kg/d,任其自由采食,干草的采食對牛的增重很重要,一般情況下,4月齡精料3.2~5.2 kg/d,6月齡6~7 kg/d,干草都自由采食,每天增重約0.8 kg左右。
1.1.2 飲水充足、清潔、衛(wèi)生:冬季寒冷氣溫低。飲溫水,水溫18 ℃左右。水溫不宜過高,降低牛的抗病力。但水溫也不宜過低,過低飲水量不足,還會造成冷應激,飲水后受冷刺激的影響打哆嗦,長時間不反芻,消耗牛原有的體能來維持體溫平衡。水對所有生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質,牛也不例外,水雖然沒有營養(yǎng),但是各種營養(yǎng)物質在牛體內的運輸基本上由水來完成。所以,水是不可缺少的。
1.1.3 適當補充精飼料和青貯飼料,及時補充硒元素,大約每15 d一次。硒是牛生長期不可缺少的元素。
1.1.4 牛在育成期生長發(fā)育迅速是該時期的重要特點,所以一定要滿足營養(yǎng)需要。
1.2.1 分群管理:由于牛的個體在前期營養(yǎng)不平衡,生長發(fā)育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個體之間出現差異, 在飼養(yǎng)過程中逐漸調整,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其處在同一飼養(yǎng)水平,共同發(fā)育,同期配種,有利于飼養(yǎng)與管理。分群飼養(yǎng)管理就是一種有效的措施,把年齡相同的牛合群在一起進行飼養(yǎng)與管理。
1.2.2 定期測量體重和體尺:育成牛每月定期測量體重和體尺,對數據記錄和統計、分析,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地磅稱的養(yǎng)殖場(戶)??衫霉焦浪悖后w重(kg)=胸圍(m)×體斜長(m)×87.5,87.5為系數。正常的生長速度為0.75~0.85 kg/d。用體重尺直接測量估算。
1.2.3 刷拭與調教,通過刷拭與調教可使牛與人的親和力,牛更加溫順。刷拭可以清潔牛體,促進血液循環(huán),便于以后飼養(yǎng)與管理。
1.2.4 增強光照和戶外活動,在冬季,要在背風朝陽的地方進行陽光浴,每天運動3 h左右。光照對牛很重要,提供熱能,減少牛因溫度低消耗體能。同時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皮膚光亮,減少皮膚病的發(fā)生。
1.2.5 防止過早配種,偷配,及時清除群內小公牛。
經常觀察并記錄每頭牛的生長和發(fā)育情況,對群內的病牛和殘次牛及時處理,檢查治療。經檢查生殖器官有毛病的牛及時淘汰。定期清掃牛舍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做好防疫工作。在寒冷季節(jié)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奶牛感冒,但也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青貯飼料和干草防止發(fā)生霉變,以免引發(fā)曲霉菌中毒和疾病的發(fā)生。
總之,飼養(yǎng)管理者事業(yè)心要強,不能粗心大意,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損失,降低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