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皇帝親征禮儀研究
        ——以禮書記載和實踐為中心

        2020-04-17 03:18:46陳飛飛
        唐都學刊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太宗高麗禮儀

        陳飛飛

        (陜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西安 710119)

        自古以來,軍事征伐層出不窮,皇帝親征是最高級別的軍事活動,它既表達了皇帝恭行天罰、號令全國的至尊權(quán)威,又反映了皇帝安寧寰宇、扶綏內(nèi)外的人君職責。與親征活動如影隨形的,便是一系列皇帝親征禮儀,先秦時期天子出征的時候便“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學”[1],到了唐代,盛世修禮作樂,皇帝親征禮的禮儀內(nèi)容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修撰,但相關(guān)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1)總體研究成果不足且不夠深入,參見李蓉的《隋唐軍事征伐禮儀》(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版)在行文時涉及了隋唐時期皇帝的一些親征禮儀;(日)丸橋充拓《唐代軍事財政與禮制》第十章《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與出征儀式——從〈禮記·王制〉到〈大唐開元禮〉》(西北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考察了自漢至唐出征儀式的歷史進程;高明士的《從軍禮論隋唐皇帝親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9-43頁),探討了軍禮的成立及隋煬帝與唐太宗的親征比較,并從軍禮方面討論了失禮入刑的意義。,故而本文不揣簡陋,在已有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唐代皇帝的親征禮及其實踐情況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唐代皇帝親征禮儀內(nèi)容——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

        唐代親征禮儀內(nèi)容多來源于先秦,《通典》在記述先秦天子親征禮時總結(jié)道:“周制,天子將出征,類于上帝,宜于社,造于禰…(類、宜、造,皆祭名)。孔穎達云:‘天道遠,以事類而祭告之也。社主殺戮,故求便宜。社主陰,萬物于此斷殺,故曰宜。造,至也,謂至父祖之廟也。言禰者,辭時先從卑,不敢留尊者命也。將出者,謂行幸巡狩?!l于所征之地。祃,師祭也,為兵禱也,其禮亡。其神蓋蚩尤,或云黃帝,又云:‘若至所征之地祭者,則以黃帝、蚩尤之神,故亦皆得云祃神也。若田狩,但祭蚩尤而已’?!盵2]孔穎達對這些禮儀內(nèi)容進行了解釋和說明,但關(guān)于類、宜、造等這些祭禮,由于文獻記載差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F(xiàn)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將唐代皇帝親征禮儀的主要內(nèi)容整理成表格(見表1),并分析如下:

        上表簡要列出了《大唐開元禮》中所記錄的唐代皇帝親征禮儀的內(nèi)容及其環(huán)節(jié)、祭祀對象、祭祀地點、祭祀方式、祭品和所用樂舞,現(xiàn)對其展開解釋說明。

        皇帝親征“類于上帝”。類,祭名。任慧峰在研究先秦軍禮的時候,對諸種說法進行了總結(jié),共有四說,即漢代今古家和許慎《尚書》認為類祭指以事類祭天;鄭玄認為類祭指仿照正禮而祭祀,孫希旦同意鄭說;清人吳士鑒認為類祭是血祭的一種;杜而未和龐慧認為類祭指以動物祭祀。任慧峰從類祭的儀節(jié)和演變?nèi)胧?,考證辨析了以上觀點,認為先秦的類祭是在特殊情況下對上帝、祖先或社神進行祈禱以求福佑的祭祀,一般發(fā)生在征伐之前。由于漢儒的解釋,后世類祭逐漸以天為祭祀對象[4]48-56。到了唐代,皇帝親征類于上帝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如纂嚴、齋戒、陳設(shè),從皇帝鑾駕出宮以后直至奠玉帛、進熟、鑾駕還宮等環(huán)節(jié)為真正的禮儀程序,共七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奠玉帛和進熟是核心禮儀環(huán)節(jié),需要皇帝以及從祭人員嚴格按照禮儀程序來進行禮儀活動,中間還伴隨著樂舞,儀式完成之后,皇帝按照程序返回宮中,禮儀結(jié)束。祭祀昊天上帝是唐代最高等級的祭祀禮儀,屬于大祀,用蒼牲二,采用燔燎的方式進行,需要另行設(shè)置燎壇及望燎位,《大唐開元禮》規(guī)定燎壇的規(guī)模為“方一丈,高一丈二尺,開上,南出戶,方四尺”[3]393。

        皇帝親征“宜于大社”。宜,祭名,大社,即太社。傳統(tǒng)學者認為宜為便宜之義,近代學者多從古文字入手,重新考證宜字指本義,任慧峰認為宜字古字同俎,即置肉于祖告祭祖先之義[4]39-47。唐代開元禮中記載宜于大社之禮有齋戒、陳設(shè)、鑾駕出宮、奠玉帛、進熟、鑾駕還宮等六個環(huán)節(jié),其實不然,應(yīng)是在行文時省略了纂嚴一環(huán),地點在太社,唐代祭社時社稷同祭,祭祀對象為太社神,以后土勾龍氏配祭,太稷神,以后稷棄配祭,采用瘞埳的方式,祭祀結(jié)束后燔祝版于齋所。

        皇帝親征“告于太廟”。告,祭名。先秦時期,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5],學界關(guān)于“造”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認為造就是到,孔穎達主之;第二種認為造是祭名,杜子春主之,鄭玄從之;第三種認為造即告,禱告之義,王貴民等當代學者主之。任慧峰對此三種說法進行了辨析,認為造字為祰的假借字,而祰字則是告的后起本字,即用牛祭祀祖先以祈福,后世造泛指發(fā)生大事時告知祖先[4]28-37。唐代皇帝親征告于太廟有齋戒、陳設(shè)、鑾駕出宮、晨祼、饋食、鑾駕還宮、凱旋獻俘、解嚴等八個環(huán)節(jié),地點在太廟,所告祭的對象為唐玄宗之前的獻祖、懿祖、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九廟神主,采用燔燎的方式,祭祀結(jié)束后燔祝版于齋所。

        皇帝親征類于上帝、宜于太社、告于太廟在程序、樂舞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祭祀的對象也是唐代祭祀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祭祀規(guī)格相對較高,但在具體的祭祀對象、地點、祭品上卻各有特色,顯示了其祭祀禮儀的制度性和規(guī)范性。

        皇帝親征“祃于所征之地”,由于典籍缺載,后世學者對于祃祭說法不一,令人難以信服。任慧峰利用甲骨文、金文資料認為先秦時期的祃祭是為多獲而舉行的祭祀活動,后分化為兩部分:一是戰(zhàn)前或狩獵前的祃祭,二是戰(zhàn)后或狩獵后舉行的獻禮[4]85-86。唐代皇帝親征祃祭多指戰(zhàn)前,地點為其所征之地,祭祀的對象為黃帝軒轅氏,而且唐人在實際操作中,對祃祭進行了廣義上的擴張,李蓉根據(jù)《太白陰經(jīng)》中所記載的祭文總結(jié)出唐代大將出征的祃祭可以分為四種,即祃神、祃牙纛、祃馬、祃佛教毗沙門神[6],其中第一種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祃祭,是唐代祃祭的主要內(nèi)容;祃牙纛來源于西周的祭表貉,后成為宋代祃祭的主體,《文苑英華》中保留有陳子昂在武周時期所作的《祃牙文》[7]5230-5231;祃馬是繼承漢代應(yīng)劭對于祃祭的解釋,而且唐代保留了諸篇《祃馬文》[8]602-603,作為其實施的記錄;祃毗沙門神則與佛教興盛有關(guān),在唐代對少數(shù)民族征戰(zhàn)的時候,佛教毗沙門神對于諸多信佛少數(shù)民族來說有極大的震懾力量,可以幫助唐軍取得勝利。

        皇帝親征“告所過山川”。由于山水的神秘性,中國古人長久以來就有一種山水有神的觀念,且從先秦一直延續(xù)至今。行軍打仗之時,難免途經(jīng)各種山川,為了祈求途中的安全和神靈的保佑,都需要對其進行相應(yīng)的祭祀活動,而且,一些山神信仰與唐代政權(quán)的建立和鞏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11]。唐代皇帝親征告祭所過山川,因“天子無拜諸侯之禮”,故由告官代替皇帝進行祭告,依據(jù)山川規(guī)格及行軍狀態(tài)進行祭祀活動,“山鎮(zhèn)海瀆用太牢,中山川用少牢,小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即用酒脯”,也可見唐代軍禮對于山川神靈地位的認識與運用。

        王博在探討唐代的軍禮時,認為唐代軍禮具有明顯的復合型特質(zhì),即不僅有世俗性儀式,還夾雜大量的祭祀性儀式[12],以本文所探討的唐代皇帝親征禮儀來說,基本都有祭祀禮儀,分別來自于皇帝親征之際對于天、宗廟、社稷、黃帝、行神、山川之神的祭祀,表明了皇帝渴望在親征時得到各種神秘力量的保佑,以求取戰(zhàn)爭最終的勝利,龐大的祭祀體系也反映了唐代對于皇帝親征禮的謹慎和重視程度。但實際上,以上諸種禮儀內(nèi)容并沒有在現(xiàn)實中得到實踐,故而有些禮儀問題仍然只能存留于文本之上。

        二、唐代皇帝親征及其禮儀實踐

        筆者通檢唐代相關(guān)史料,并進行整理與分析,將唐代皇帝的親征情況整理成下表(見表2):

        表2 唐代皇帝親征情況表

        上表簡要介紹了唐代皇帝的親征情況,包括親征時間、親征對象以及最終是否親征,下文將對這些親征活動的前因后果進行詳細論述。

        唐太宗征高麗起源于貞觀十六年(642)高麗權(quán)臣泉蓋蘇文弒殺其王一事,之后泉蓋蘇文誅殺異己,專制國事,后又與百濟連兵進攻新羅,太宗遣司農(nóng)丞相里玄獎齋璽書前去調(diào)解,但勸說無果。于是太宗不顧褚遂良的勸諫決意親征高麗,貞觀十九年二月,太宗令太子監(jiān)國,于洛陽發(fā)兵,進軍高麗,連續(xù)戰(zhàn)斗七個月,于其年九月班師回朝。此一役,“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zhàn),斬首四萬余級,戰(zhàn)士死者幾二千人,戰(zhàn)馬死者什七八”。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代價也很慘痛,太宗也深感后悔[13]6294-6343??v觀此次親征,太宗不聽勸諫、執(zhí)意親征,其目的無非就是想完成隋煬帝未完成的事情,以此來炫耀武功,加之太宗晚年好大喜功、不聽勸諫、用人失當,史臣也對此頗有微詞[14]63。

        開元二年八月,吐蕃十萬人進寇臨洮,十月復寇渭源,玄宗下詔欲親征,并準備相關(guān)兵馬,后因薛訥、王俊大破吐蕃,吐蕃敗退,此次親征隨即停止[13]6822-6824。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一路南下,攻陷洛陽。至德元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無心防守長安,一邊謀劃駕幸蜀地,一邊下詔親征以安定民心,十三日黎明,便與后宮、皇子、親近大臣和宦官出延秋門逃往蜀地[14]231-232。

        乾元二年初,史思明自稱燕王,僭立年號;三月,九節(jié)度與史思明戰(zhàn),失利潰??;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陽,再次威脅到了唐都長安;十月,肅宗下詔親征,群臣上表勸諫,親征乃停[13]7186-7202。

        永泰元年九月,吐蕃寇奉天、同州,直逼鳳翔府、盩厔縣,京城戒嚴,諸將率軍守衛(wèi),郭子儀屯涇陽、李忠臣屯東渭橋,李光進屯云陽,馬璘、郝玉屯便橋,駱奉先、李伯越屯盩厔,李抱玉屯鳳翔,周智光屯同州,杜冕屯坊州,代宗親自率軍屯禁苑內(nèi),九月庚戌,下詔親征。后來經(jīng)過郭子儀從中斡旋,瓦解了回紇與突厥的聯(lián)盟,唐軍與回紇共同攻擊吐蕃,吐蕃大敗,京城才得以解嚴,親征活動也就停留在書面之上[13]7295-7296。

        綜上,唐代21位皇帝中有4位在名義上進行了親征活動,其中唐玄宗在位期間進行了兩次,但實際上僅有唐太宗一人實施了親征,其余皇帝雖然以下詔的形式宣布親征,詔書如太宗的《親征高麗詔》、玄宗的《親征吐蕃制》《親征安祿山詔》、肅宗的《親征史思明詔》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都未實施。親征活動的主要征伐對象有周邊外蕃,包括高麗、吐蕃,也有內(nèi)部反叛勢力,即安史叛軍,其中唐太宗對于高麗的征討是唐王朝主動出擊,而唐玄宗和唐代宗對于吐蕃的征討則屬于被迫防御。

        唐太宗之所以親征高麗,筆者總結(jié)為以下五點:一是由于其時唐朝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國力強盛,人力、物力資源豐富;二是高麗國內(nèi)動亂,大臣弒君,給了唐朝一個出兵維持正義的借口;三是唐太宗晚年好大喜功,過于驕傲,面對高麗的挑釁意氣用事,不聽勸阻,且認為高麗彈丸之地不堪一擊,是一場必勝的戰(zhàn)役;四是自隋朝遺留下來的高麗問題,隋煬帝三征高麗,三戰(zhàn)皆敗,最終國破家亡,雖然征高麗不是亡國的最主要的原因,但也對隋朝社會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也有學者認為隋煬帝征高麗有著更深的歷史背景與戰(zhàn)略意圖,征服高麗是隋朝政府構(gòu)建東亞地緣政治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15],唐太宗延續(xù)隋朝戰(zhàn)略,想要征服高麗,完成隋煬帝未完成的事業(yè),并為高宗的統(tǒng)治奠定基礎(chǔ);五是唐太宗個人原因。太宗戎馬一生,東征西討,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本人也愛好打仗田獵之事,經(jīng)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到了晚年也留戀自己的軍旅生涯,此次親征正好可以實現(xiàn)他的愿望??上В屡c愿違,高麗并非想象的那樣不堪一擊,唐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換來局部的勝利,而且,此次失利后,太宗身體染疾,每況愈下,直到臨死之際依然對高麗之事念念不忘,高麗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延續(xù)到了唐高宗統(tǒng)治時期。

        之后的親征活動大多是表面文章,雖然情勢更加危機,但皇帝們只是下發(fā)詔書,并不見實際行動,開元二年、永泰元年的親征停止是因為危機已經(jīng)得到解除,已無親征的必要。天寶十五載的親征基本上就屬于裝腔作勢,當時玄宗已經(jīng)做好了逃亡蜀地的準備,下詔親征只是為了安撫民心,妄圖穩(wěn)定局面,但實際上并沒有取得任何有用的效果,“聞?wù)呓阅拧?,長安已經(jīng)亂作一團,根本沒有防守抵抗的能力,玄宗一出走,“王公、士民四出逃竄,山谷細民爭入宮禁及王公第舍,盜取金寶,或乘驢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庫”[13]7089-7090,秩序完全混亂,叛軍輕而易舉地進入長安。乾元二年肅宗親征史思明的活動,由于眾大臣的勸諫而取消,雖然看起來是符合實際情況和民心的舉動,但皇帝詔書朝令夕改,難免會對自身統(tǒng)治權(quán)威造成影響。

        事實上,每一次親征行動的開始,就伴隨著強烈的反對意見。太宗征高麗時,褚遂良、李大亮等諸多大臣進行諫言,太宗以“天有其時,人有其功”“正高麗可亡之時”的傲慢語氣回應(yīng)眾人[13]6320,堅持親征,最終得以成行。開元二年唐玄宗下詔親征吐蕃之時,蘇颋連上二表,認為“陛下但發(fā)親征之令以旨遠,而潛遣猛將謀略之士以濟其師,則戎人日便崩挫也”,從經(jīng)濟狀況、軍事戰(zhàn)略、儒家孝道等三方面進行勸諫[7]3186-3188。乾元二年肅宗的親征活動也遭到了群臣的反對[13]7202。而且,安史之亂前的太宗和玄宗都有著足夠的能力與勇氣來實現(xiàn)親征,唐太宗駁回褚遂良等人的勸諫,順利親征;唐玄宗已經(jīng)進行了戰(zhàn)前準備,只是由于吐蕃已經(jīng)敗逃而停止;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玄宗假借親征、實則逃竄;肅宗親征因群臣勸諫而廢;代宗也未見親征的實際行動,從前后期的對比中可以看到,親征能否順利施行與唐王朝的國力有關(guān),也與皇帝的個人態(tài)度有關(guān),后者作用又大于前者,并起著決定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大臣們每一次勸諫反對的原因總結(jié)起來無非就兩點:一是天子應(yīng)該安居于內(nèi),只需派遣精兵強將進行作戰(zhàn)即可;二是征伐對象皆是蠻夷小眾,不堪一擊,假以時日會自取滅亡,不值得天子親自前去。但這樣的理由實際上并不符合事實,每次的親征對象都很強大,甚至迫近了都城長安,而皇帝和大臣也不可能不知道現(xiàn)實情況,他們這樣“天子下詔親征、大臣上表勸諫”的模式甚至有一些舞臺劇的表演意味,也許皇帝并沒有親征的打算,只是由于形勢緊迫,必須做出相應(yīng)姿態(tài)以維持統(tǒng)治、安定人心,大臣也深諳其道,通過及時勸諫來宣揚皇帝的崇高品質(zhì),配合皇帝來保持社會穩(wěn)定。這種現(xiàn)象越到后期越是明顯,皇帝親征基本上成了統(tǒng)治者面對軍事危機所采取的慣用套路,至于親征能否順利進行及其結(jié)果,則因時因事而異。

        盡管《大唐開元禮》用將近四卷的內(nèi)容記載唐代皇帝的親征禮儀,但實際上,如上文所述,唐代皇帝親征僅僅成功施行一次,而且在這一次親征之中,唐太宗也并未完全施行整套禮儀。貞觀十九年正月丁巳,太宗親自領(lǐng)軍發(fā)洛陽,詔追謚比干為太師,曰忠烈,封其墓,春秋祠以少牢,給隨近五百戶供灑掃,并親自為文進行祭祀[14]57,但其目的僅是為了贊揚比干的正直忠勇,不忍見其墓成為廢墟而已。癸亥行至鄴,太宗又親自撰文祭祀魏太祖,曰“臨危制變,料敵設(shè)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13]6330,贊揚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而貶低其統(tǒng)治能力,足可看出太宗此時親自領(lǐng)兵出戰(zhàn)的驕矜之風。三月丁丑,幸定州,經(jīng)過北岳,太宗親自為文祭之[16],可以算作是太宗實施皇帝親征告于所過山川的禮儀,但僅僅撰文祭祀,頗為簡便隨意。雖然在《親征高麗詔》一文中有“類上帝而戒途,詔夏官而鞠旅”[17]的記載,高明士先生也認為唐太宗在幽州舉行了類上帝禮,并將隋煬帝親征與唐太宗親征進行了比較,認為二人軍禮實施的多寡是由于隋煬帝“好禮”而唐太宗“不精學業(yè)”[18],但實際上史籍中并未見太宗施行類上帝的禮儀,盡管太宗時期的禮儀內(nèi)容與玄宗開元年間的《大唐開元禮》有些差異,但在軍禮內(nèi)容方面,《貞觀禮》中軍禮20篇,《開元禮》中軍禮10篇,貞觀時期的軍禮篇目反而多于《開元禮》,只是具體差別無從考證。而且自隋煬帝以來的禮儀典籍均采用五禮體系,100卷《貞觀禮》、130卷《顯慶禮》與150卷《開元禮》有著前后繼承關(guān)系,《開元禮》折衷貞觀、顯慶二禮,兼容南北,其相關(guān)內(nèi)容不至于相差太遠,史籍中關(guān)于隋煬帝大業(yè)八年(612)親征高麗所實施的親征禮儀記載得十分詳細,而太宗僅存在于只言片語的詔書之中,所以,我們可以說,《開元禮》所記載的皇帝親征相關(guān)禮儀,在唐代并沒有得到實踐,更多的是一種禮儀文本的記載和象征性的表述而已。

        三、唐代皇帝親征禮儀中的官員群體考察

        眾所周知,《大唐開元禮》成書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其時正值開元盛世頂峰,有學者稱贊其為“我國禮制史上一部總結(jié)性法典,反映了盛唐社會生活的繁榮氣象”[19]。雖然有關(guān)《開元禮》是否實施的爭論不絕于耳,其中有些禮儀活動也并沒有得到實施,尤其是本文述及的親征禮儀,但我們?nèi)绻苯訌钠湫拮哪康呐c意義來說,《開元禮》真正的生命就在于它是大唐帝國盛世的象征,雖然唐代皇帝很少進行親征禮,但自古以來的禮儀內(nèi)容卻得到了繼承與保留,這充分顯示出唐人對于古禮的重視與尊重,同時,在軍事活動中,代替皇帝親征的則是皇帝任命大將出征,這是皇帝信任武將的重大體現(xiàn),也是唐前期名將輩出的重要原因,正如李靖所說:“每有任將,必使之便宜從事,此則假以權(quán)重矣,何異于致齋推轂耶?”[8]278-279相對于形勢而言,其本質(zhì)意義更為重要,皇帝親征禮作為形式在《開元禮》中得到了大篇幅的記載與保留,而唐朝前期那些取得重大勝利的軍事活動則在更大程度上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強盛富饒的禮儀之邦。

        同時,在各項皇帝親征禮儀中,必不可少的是參與禮儀活動的官員。由于是皇帝親自實施的禮儀,代表著皇室威嚴,故而禮儀規(guī)格和官員等級都高于他禮。從齋戒卜日開始就有相關(guān)官員參與其中,直至禮儀活動的最終完成。唐代三省六部以及諸寺監(jiān)的官員系統(tǒng)中,參與皇帝親征禮儀的有司徒(正一品)(2)所有官員依據(jù)《大唐開元禮》進行梳理,其品階及職能依據(jù)《唐六典》。,主要在進熟或晨祼環(huán)節(jié)奉俎進獻皇帝;門下省從屬官員侍中(正三品)主要負責皇帝進出皇宮途中的纂嚴進止以及禮儀中向皇帝轉(zhuǎn)呈諸物,黃門侍郎(正四品上)進受巾、爵,協(xié)同侍中;殿中省從屬官員殿中監(jiān)(從三品),負責向皇帝進受鎮(zhèn)珪,尚舍奉御(從五品上)和尚舍直長(正七品下)負責陳設(shè)皇帝及諸官座次;兵部從屬官員兵部侍郎主要出現(xiàn)在皇帝祃祭禮中,負責建旗及陳設(shè)兵甲。

        太常寺從屬官員太常卿(正三品),負責在禮儀諸環(huán)節(jié)導引皇帝,太常博士(從七品上)負責導引太常卿,太樂令(從七品下)和協(xié)律郎(正八品上)負責祭祀禮樂,太卜令(正八品下)負責卜日,郊社令(從七品下)負責積柴、設(shè)罍洗、設(shè)神座、進祝版等,奉禮郎(從九品上)負責導引贊者,太祝(正九品上)負責進爵、進俎、進奠版等進受環(huán)節(jié),齋郎負責協(xié)同太祝,贊引、謁者負責導引諸官;光祿寺從屬官員太官令(從七品下)準備勞饌以及實諸籩豆簋簠,良醢令(正八品下)及屬官入實尊罍及玉;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正八品上),負責監(jiān)察禮儀陳設(shè)及程序,有不修不敬的地方則進行彈劾。另有皇帝進出皇宮的大駕鹵簿及從行人員,參與配祭的群官及來自于地方及外蕃的客使,尤為重要的是,由于皇帝親征禮屬于軍禮,故而軍將作為重要角色參與了親征祭祀禮儀,在齋戒、奠玉帛、進熟等環(huán)節(jié)均對軍將有禮儀上的要求與程序,軍將需要在皇帝祭奠完畢后在謁者的引導下完成單獨的祭奠儀式,使其作為唐代軍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此外,除去《大唐開元禮》記載的皇帝親征禮儀活動外,《唐六典》在武庫一條記載:“凡大駕親征及大田巡狩,以羝羊、猳豬、雄雞釁鼓”[20],說明皇帝親征時要以動物血釁鼓,但考諸史籍,并未見唐代有親征釁鼓的行為記載,可見,這僅是對前代禮儀的挪用照搬而已。

        由上可見,在具體的禮儀操作中,太常寺的官員們承擔著更多的實際責任,更好地代替禮部來保障禮儀活動的實施,完全符合“六部掌政令,諸寺掌諸事”的制度安排,而且,司徒、侍中等這些在唐代成為榮譽銜的顯要官職,也更多地參與到禮儀活動中,實現(xiàn)了職能和角色的轉(zhuǎn)換。但是,由于唐代皇帝親征禮并沒有實施,親征禮儀活動中的官員及其活動也只能是存在于文本記錄,更多地出現(xiàn)在軍將出征或有司攝事的禮儀活動中。

        由于唐代皇帝親征活動極其稀少,《大唐開元禮》所記載的皇帝親征禮儀也只能徒留在文本之上,雖然開元禮的記載只能代表開元盛世以前,但由于后期并沒有皇帝親征,親征禮儀便只能束之高閣。與此同時,唐代的軍事出征活動更多是由皇帝任命親信大將前往戰(zhàn)場,原本服務(wù)于皇帝親征禮儀的官員群體便轉(zhuǎn)而服務(wù)于以軍將為主體的出征禮儀活動,禮儀的標準與規(guī)格也隨之降低,但更加符合社會現(xiàn)實,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唐代軍事活動的勝利與輝煌。

        猜你喜歡
        太宗高麗禮儀
        高麗莉作品賞析
        ViVi美眉(2020年1期)2020-04-26 10:09:49
        從理據(jù)出發(fā)展開高品質(zhì)評價——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例走進文言文深處
        肱骨良臣魏玄成
        母與子
        《高麗史》1所見女真諸部朝貢高麗情況研究
        乘車禮儀
        禮儀篇(下)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太宗納諫
        孝——禮儀第一禮
        學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
        知禮儀,做謙謙君子
        學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6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中国久久久一级特黄久久久| 夜晚黄色福利国产精品|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中国一 片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片内射老| 少妇呻吟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白又丰满大屁股bbbbb|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中文| 超碰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 任你躁欧美一级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 人妻精品在线手机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亚洲香蕉av一区二区蜜桃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四虎精品视频|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图片| 国产亚洲无码1024|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