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加深,“風險”就成了熱門議題,頻繁現(xiàn)身于廟堂江湖。金融市場是最在意風險的行業(yè)之一,浸淫多年的塔勒布躬身自省,揭示了現(xiàn)代性風險最重要的面向:非對稱性。非對稱風險是由我們常說的“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更多,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就有可能出現(xiàn)欺詐行為。還有一類常見的非對稱風險,是由權力和責任的不對稱引起的。典型的就是西方的干涉主義,西方可以動用強權對別國進行干涉,卻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如何在高風險社會生存?第一招叫自我保全,可以概括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風險管理是一個多少有些迷惑性的說法,似乎風險是可知可控的。塔勒布卻提醒我們,只有已知的(歷史上的或實驗室中的)風險是可控的,但未知的風險則可能是毀滅性的。風險預測和真實博弈最大的不同就是實驗室預測是風險概率已知的,而現(xiàn)實中的風險是概率未知的;實驗室的游戲在理論上可以一直玩下去,不會出局,而現(xiàn)實中的風險一旦爆發(fā),可能就是全盤皆輸尸骨無存。所以,面對未知風險,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第二招叫躬身入局,可以概括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度分工的社會造成的一大惡果就是大眾會盲目相信行業(yè)專家的意見,諷刺的是這恰恰加劇了風險的積蓄和爆發(fā),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前車之鑒。塔勒布認為,要對抗不對稱風險,最好的辦法是貫徹“Skin in The Game”原則,也是這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就是“切膚博弈”,如果在博弈中,參與者不會承擔切膚之痛,意味著他也不會窮盡所能去做出最優(yōu)選擇。所以在每一次選擇后,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切身投入到一項事業(yè)中,為自己的決策擔當風險,承受損失。
為什么股票市場的波動比評論家的言論更能反映真實的市場變動?因為打嘴炮比真金白銀投進去容易太多。我們是否相信一位基金經(jīng)理的投資選擇,可以去看看他在其中投入了多少自己的錢。畢竟語言會騙人,行為卻是誠實的。
[日]王柯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3月
本書將中國的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國人對世界的原初認識,追溯到在這種認識之上的人類與自然之間建立的契約關系,以及為了遵守這種契約關系而形成的關于人與人之間、個人—共同體—社會—國家四者之間、文化與政治之間、權威與權力之間、民族屬性與文化屬性之間關系的認識。
[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
特倫斯·蘭杰 著
顧杭 、龐冠群 譯
譯林出版社
2020年2月
本書探索分析了這一發(fā)明過程的諸多案例,包括蘇格蘭和威爾士“民族文化”的形成、19世紀和20世紀英國皇家儀式的演進、殖民時期印度和非洲參與帝國儀式的起源,以及歐洲大陸試圖發(fā)展人民自己的反傳統(tǒng)的努力。
范曄 著
東方出版中心
2020年1月
尼加拉瓜的魯文·達里奧,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墨西哥的富恩特斯,秘魯?shù)陌⒏襁_斯和巴爾加斯·略薩,阿根廷的博爾赫斯和科塔薩爾,智利的聶魯達和波拉尼奧……西語世界由古至今數(shù)十位文壇大家其人其作,作者嘗試以平易節(jié)制的風格引領讀者走進不同的世界,分享西語文學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