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源
下午放學(xué)回家后的詩詩可忙了!五歲多的詩詩晚上七點半要去培訓(xùn)中心學(xué)跳舞。飯桌上,爸爸不停地催促詩詩快吃。吃飯可是詩詩老大難的問題了,一頓飯可以花上一個多小時,經(jīng)常是在爸爸媽媽的批評聲中吃完的。由于今天要去練舞,不得不加快了點速度,結(jié)果嗆到了,差點把吃進去的給吐出來。
吃完飯又趕緊練習寫字。詩詩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幼升小了,看著周圍的小朋友一個個去上各式各樣的輔導(dǎo)班,詩詩的爸爸媽媽急了,為此又幫詩詩報了個寫字班。周六上午在輔導(dǎo)社寫字,每天晚上在家寫15分鐘的字。跟吃飯一樣,詩詩的字也是在爸爸的催促與苛責中完成的。爸爸要求比較嚴格,寫得稍微不對,就把詩詩寫的字給擦掉。詩詩看著自己好不容易寫成的字被擦掉,難過極了,幾次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差點沒掉下來,可是爸爸說字寫好了,以后作文能加分。
帶著委屈與眼淚,在媽媽的不斷催促下,詩詩終于來到了舞蹈培訓(xùn)中心。跳舞的時候,詩詩跟在家里完全不一樣,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解要領(lǐng),跟小朋友們開心地練習跳舞,爸爸來接她回去的時候都不愿回家。以上的一幕幕是否很熟悉?是否在你家經(jīng)常上演?為什么詩詩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樣子呢?我們姑且不去討論詩詩的一些行為,就大人而言,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
賈平凹先生寫的《浮躁》相信大家都讀過。浮躁,已經(jīng)成為我們現(xiàn)代人的一種流行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些人總是為別人而活,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愛攀比,過于虛榮,急功近利,不能靜下心,變得越來越浮躁。
在這個快節(jié)奏、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過多地追求物質(zhì)生活,不斷地給自己增加了無形的壓力,讓一些人浮躁得宛若熱鍋上的螞蟻。而這只螞蟻,估計就是我們在座的爸爸媽媽——我們都太浮躁了,太急功近利了,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一夜之間成長起來,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在小孩身上得到體現(xiàn)。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過程,羅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小孩的成長也是需要過程的,并且每個小孩的成長過程是不同的,生搬硬套只會事倍功半。
作為父母,我絕對相信詩詩的爸爸媽媽是很愛她的,愛孩子是順理成章的。很多爸爸媽媽認為小孩的習慣培養(yǎng)非常重要,吃飯拖拖拉拉,是一個壞習慣,這沒錯。但很多父母在批評小孩時,將自己的情緒發(fā)泄于此。還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jīng)常使用對比法,拿自己小孩的缺點與別的小孩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希望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小孩,并且樂此不疲。
※耐心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很多父母覺得小孩花很多時間在吃飯,其實是在浪費他們大人的時間。一家人吃飯,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是為了充饑而己,提倡的家人聚餐氛圍在很多時候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父母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小孩吃飯上,他們認為不值得,他們只是想叫小孩快快吃完。
※攀比問題
自己孩子很優(yōu)秀,自己臉上有光。但是,有對比就有傷害,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在心中拿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比較,而往往得到“別人家的孩子全身是寶”的結(jié)果。但孩子畢竟不是一個只會做事情沒有想法的機器人,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有靈魂的自然人,如果你經(jīng)常去跟別的孩子比較,而且基本上都是被比下去的話,孩子難免會出現(xiàn)思想消極、情緒消沉的情況,從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
很多孩子的心靈像玻璃一樣易碎,沉重的壓力壓得小孩喘不過氣來,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小孩逐年增多。好心的父母辦了壞事,“浮躁”確實是原罪。
※反思
反思其實是家長們最常做的事了,但是很多父母做得并不對。很多時候,我們的精力總放在外部世界,放在他人身上。別忘了要關(guān)照好自己,只有自己成長起來,周圍人才會受益。那么如何做呢?每天給自己騰出一個固定時間去反思、總結(jié)。可以通過寫寫日記、放首音樂來冥想一番,又或者看一些促進自我的心靈成長的書籍。
※降低控制欲和期望值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不要有控制欲和期望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你的孩子,他也不是你的私人財產(chǎn),正如你沒有經(jīng)過他的允許來到世上一樣,本質(zhì)上我們都是一樣的。在要求他的同時,請捫心自問,他是否有對你一樣的要求?不要打著為他好的名號去行兇,真正的為他好,是還他自由,是無條件的愛,并非只有他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你才會愛他。
※陪伴
對孩子而言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愿意花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小孩呢?很多父母愿意花大量的金錢去給小孩買禮物,買衣服,買吃的,但是就是不肯花點時間跟小孩玩玩、讀讀書,或者是做游戲,簡單地認為物質(zhì)滿足就行了。其實每個小孩的世界是很純真、很簡單的,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放下手中的手機來陪陪他們。
浮躁的氣息總是讓我們內(nèi)心不得安寧,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學(xué)習,經(jīng)常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才能使我們內(nèi)心平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我們的心境,也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