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摘要】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如何評判,不僅要看其自身的發(fā)展程度,更要看其對他人對社會所做的貢獻,也就是以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為根本標準。作為高校教師,遵守職業(yè)道德,樹立責任意識才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人生價值。高校教師在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條件下,應盡最大努力實現個體的社會價值,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以教師的角色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高校教師? 人生價值? 愛崗敬業(yè)? 奉獻社會
人生價值是人生意義的體現。高校教師面對的主要群體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怎樣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使其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是高校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著重點,與高校教師本身職責與責任息息相關。高校教師一方面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遵守職業(yè)道德,提高人生的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又需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貢獻。
一、高校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
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實踐活動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它所回答的問題是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就為我們做出了回答。在馬克思看來人生價值的實現是應該為他人謀福利,也就是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作為高校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把“奉獻”二字作為人生追求。高校教師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極為重大,要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感悟人生的意義,必須恪守職業(yè)道德,要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這是由高等教育、高校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高校教師是科學知識的傳遞者,又是提高大學生道德情操的引導者。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對教育負責、對學生負責,在從事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因此,高校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要與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聯系在一起。
二、高校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
高校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就要做到人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的統(tǒng)一。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兩大體現。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對高校教師來說,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是要求教師本人熱愛本職工作,潛心教書育人,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教師通過本職工作的完成,一方面得到了勞動報酬,另一方面又達到了自我滿足,實現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提高知識儲備,積極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創(chuàng)作,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途徑,完善自身發(fā)展,促進人生的自我價值的提高,這正是愛崗敬業(yè)的具體表現。
在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高校教師理應向愛崗敬業(yè)這一職業(yè)道德要求看齊,推動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發(fā)展。科教興,則國興,高校教師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教學能力,既能為個人創(chuàng)造更大地自我價值,達到自我充實與肯定,又能推動我國地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實現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三、高校教師社會價值的實
對高校教師來說,人生價值除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外,還應該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學生成為對社會發(fā)展有用的人。也就是說高校教師要推動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是個體的實踐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它是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根本尺度。高校教師的社會價值具體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和幫助。教育的初心是育人,高校教師要跳出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教學的狹隘思想,要樹立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責任意識。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高級專業(yè)人才。高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質量如何,不僅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而且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但由于高等教育體制的不完善性,高校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了解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很多高校專任教師不用坐班、帶班,僅僅通過課堂的授課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每周只有兩次甚至一次,這就疏遠了高校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在一些教師心里會滋生一種思想——認為只要完成課堂上的教學就足夠了。這就是只注重自我價值忽視社會價值的表現。要想更大程度地實現高校教師的社會價值,高校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日常教學中和生活中保持與學生的親密聯系,增強師生間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學生迷茫時給他們指引人生的前進方向,在學生消極時幫助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盡心盡力地為他們解決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難題,幫助他們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品格,讓他們能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而發(fā)光發(fā)熱。只有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到教師與學生的緊密聯系,認識到高校教師的價值是基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上方能實現的,在充分了解這些之后,高校教師方能自覺地恪守職業(yè)道德,樹立自身地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上所述,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與責任意識的樹立與其人生價值的實現息息相關。高校教師這份職業(yè)的高尚性要求教師本人要有高尚的品行和大智慧,要向理想楷模“圣人”、“賢人”看齊。要摒棄私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自己成為一個對學生有用、對學校有用、對社會有用的好老師。對高校教師來說,其人生價值的實現程度就要看其對學生的奉獻程度,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敬業(yè)精神,這種精神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如果他能夠對工作盡職盡責,對事業(yè)充滿熱愛,他的人生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因此,高校教師要認真遵守職業(yè)道德,樹立責任意識,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在教書育人的實踐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實現人生價值,感悟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