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負責人苑利 (中國藝術研究院)
項目類別“十一五”國家一般項目
結項通知書號藝規(guī)結字[2009]029號
最終成果形式及名稱
專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和范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史回顧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要點與申報要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與多方參與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fā)與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等多個方面,系統地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該成果共37萬字,內容包括緒論、上下兩編(共十五章)及附錄。
緒論: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創(chuàng)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指明該學科具備的獨特視野和相對獨立的研究視角。
上編(第一至七章)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整體進行的不分門類的總述。
第一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界定與分類(共兩節(jié))。該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概念界定,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方法提出“八分法”。
第二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史回顧(共兩節(jié))。該章簡述了日、韓、美等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中國(包括大陸和臺灣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發(fā)展情況及其發(fā)揮的作用。
第三章: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以及影響其價值評估的主要因素(共兩節(jié))。該章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并分析了影響其價值評估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與保護原則(共兩節(jié))。該章提出了七大方法和十大原則。
第五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共三節(jié))。該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主體進行了界定,明確了這些主體的職能,并對幾種激勵機制做了探討。
第六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共三節(jié))。該章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的構成、基本職能及其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七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與申報、開發(fā)與經營(共兩節(jié))。該章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申報與認定過程中的工作方法,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商業(yè)化經營與產業(yè)化開發(fā)問題。
下編(第八至十五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范圍、普查申報要點以及開發(fā)活用等幾方面的基礎上,分別對民間文學、表演藝術、傳統工藝美術、傳統生活知識與生產知識、傳統節(jié)日與儀式以及文化空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別進行詳盡的個案分析。
第八章:民間文學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
第九章:表演藝術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
第十章:工藝美術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將該類遺產分為15個門類介紹其一般特點,認為普查申報工作要把握其傳承規(guī)律的獨特性,秉持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優(yōu)先、獨門絕技優(yōu)先、瀕危者優(yōu)先的原則,并探討了其開發(fā)的可行性,提出多層次、多梯度的開發(fā)模式。
第十一章:生產知識與技能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將該類遺產分為農、牧、漁、獵、手工藝生產這5 類介紹其一般特點,認為要重點普查和申報科技含量較高、獨具地方特色的品種,并探討了開發(fā)該類遺產的可行性和兩種基本模式。
第十二章:生活知識與技能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將該類遺產分為衣、食、住、行這4類介紹其一般特點,闡明了其普查與申報工作要點,并探討了其開發(fā)的可行性和兩種基本模式。
第十三章:儀式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將該類遺產按其動機分為兩類進行闡述,提出要從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等角度對其給出價值判斷,并探討了其開發(fā)的可行性和三種模式。
第十四章:節(jié)日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闡述了該類遺產的內涵和功能,按季節(jié)的順序,分4類介紹了一些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認為應重點考察節(jié)日食品及其制作技術、節(jié)日裝飾藝術及其工藝,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民間文學藝術元素和優(yōu)秀道德理念,并探討了其開發(fā)的可行性和兩種基本模式。
第十五章:文化空間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普查和申報要點及其開發(fā)與活用(共三節(jié))。該章從“空間”和“時間”兩個層面闡述了該類遺產的基本范疇,提出“整體”調查原則和申報原則,并探討了其開發(fā)的可行性以及生態(tài)博物館、民俗村、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這三種模式。
附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