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媛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能力是一個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然而,農村小學生因視野不夠開闊,生活的范圍不夠寬廣,學生作文困難,要么寫出的東 西言之無物,要么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導致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而且農村學生整體寫作能力還是不太令人滿意。那么,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在此結合自己二十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作文教學的幾點有效做法:
一、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應“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學會深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學會思考,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努力讓學生把觀察生活當成一種習慣。我是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的:每周我會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回想一下,本周有哪些事或哪些人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這樣學生就會在頭腦里,把這個周的所見所聞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我常告訴學生:我們要在生活中積累作文的素材,只要我們用眼去仔細觀察,用心去慢慢體會,就能在別人習以為常的東西上發(fā)現與眾不同之處。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材,但是怎樣從這么多素材中選出對習作有幫助呢?這就必須教給學生選材的方法。為了避免學生選材老套,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細小之事選材,盡量選新鮮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每次作文,對選材與眾不同的學生我都會給予表揚。指導學生作文時選材著眼點要小些,寫作角度要新些。不要寫空話、大話,只要寫好生活中的細微小事,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好。平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細心品味生活,久而久之,學生的習作中就不會出現假話、空話、套話,習作就能用真情打動讀者,作文能力也就會提高。
二、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遍喿x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以寫促讀,這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從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寫作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因此,在教學中, 我讓他們把課文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勾出來,然后背記下來。 還鼓勵他們多摘抄優(yōu)秀刊物中的好詞佳句。這樣,他們寫作文 時可套用上。再多看一些優(yōu)秀范文,看得多了,就學寫,仿寫,慢慢的他們就掌握了寫作的步驟和方法,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三、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欲望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币箤W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作,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我在不斷地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當作范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定會閃光,信心百倍。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yōu)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尤其是對后進生的一點進步,更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把他們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范讀,就會激發(fā)他們對寫作的興趣,產生寫作的欲望。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如,我班有這樣一名學生,平時作業(yè)上錯別字很多,考試成績很差,因此他在班里很自卑。但我平時經常鼓勵他。他的作文雖錯字很多,但優(yōu)點是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就在全班面前讀他的作文,并且表揚他的作文好在哪里,并建議他如果再加上幾個優(yōu)美詞匯就會更好。這樣一來,他對自己有了自信,就會對寫作產生興趣,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
四、勤于練筆,養(yǎng)成寫作習慣
古語云:“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練手生”。要寫出好文章,必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多寫日記、周記和隨筆的習慣,并正確引導學生把自己每天所親身經歷的,或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用恰當的書面語言記錄下來,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學生的語言表達就會熟能生巧,作文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文章也會寫得越來越好。作文就自然而然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五、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興趣
農村孩子生活環(huán)境相對于城市學生來說,信息相對閉塞,所見所聞也較單調、枯燥,較少機會接觸社會。但學生在校園、家庭等現實生活中,必然會看到和聽到許許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親身經歷,作文素材也是很多的。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那些新穎的材料,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生活,鼓勵學生激發(fā)情感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身邊選材,讓學生感受生活,并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實感。如在寫《一次有趣的活動》的作文時,我讓學生帶著寫作任務,仔細觀看本校運動會的各項比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運動員、裁判員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其他觀看師生的表情、驚呼的動作等。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加上適當的想象和聯想創(chuàng)意,作文內容就豐富了,可謂高效省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的寫作興致好,感受深,學生的作文就寫得真實自然。
教學實踐證明,在重視學生寫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要注意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fā)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并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寫作情景,讓學生“海闊天空”地創(chuàng)造性寫作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并非易事,語文教師要不懈努力,以達到新課標要求的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為小學生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