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對我來說什么都可以變成數學?!睌祵W家笛卡兒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我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下過這樣的結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僅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同時廣大教師也在不斷探索其實施策略。而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有機整合,強調的不僅是讓數學化回歸生活,更重要的是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其進一步了解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讓生活問題引導課堂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習興趣,才能產生參與的動機,才能學好數學。沒有興趣,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任何教學活動都是低效的。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富有情趣的內容,才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應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才能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使學習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全面激發(fā),也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需要數學老師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發(fā)揮主動能動性,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體會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善于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
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服務生活
生活離不開數學,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上數學課就是對生活的再次體驗和認識。我們不僅僅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還要落實生活化的教學思想,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盡可能地生活化,讓學生每學到一點數學知識都會不知不覺地把這些知識放入到生活中去理解和掌握。除了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生活實例,甚至可以模擬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學習。
三、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素材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思維和接受水平還處于形成與發(fā)展階段,所以,教師應將較為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呈現給學生,為學生積極的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教育資源,進而真正實現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的同步優(yōu)化。一方面,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重點,教材中設置了很多例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例題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這種教學比教師單純的講解要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整合、補充與加工,進而為學生呈現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積極的捕捉和利用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數學現象,通過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將教材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呈現的更加生動、具體。
四、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進一步的了解與考核,并通過積極的鼓勵與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對于教師來講,在實施教學評價過程中不應一味的追求評價的選拔性功能,還應該充分重視起其發(fā)展性功能。而在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時,不能僅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重視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首先,應注意從學生的角度,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是活生生的充滿個性色彩的動態(tài)過程。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不同,獲得的情感體驗也會不同。所以,教師在迚行評價時要考慮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樂于和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幵考慮他的主觀努力程度。我們的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看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迚步和變化,承認學生在發(fā)展過 程中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使學生互尊互愛,更加積極努力、樂觀向上,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其次,應實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發(fā)揮評價的交流功能。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主體主要是學校和教師,非常單一,忽視了被評價者的需要及情感體驗。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夠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更多機會,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白晕以u價”是對以往學習過程的回憶、質疑和反思。它使評價從被動轉化為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互相評價”是師生、生生互相評價和反饋。同學之間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實的,讓同學一起來互評,有利于準確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還有家長及社會評價等,由此構成評價主體的立體化。最后,應積極改進評價方法,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在實踐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而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科學全面的評價與指導。要加強對發(fā)展性評價、綜合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的探索與應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脫離生活實際的數學教學只會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學生感覺數學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學科。這不僅不利于我們提高教學成績,還會對學生的后續(xù)學習產生影響。這樣的教學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應試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都應努力研究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盡可能地把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實例中去開展教學。并且,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或者學生身邊的事例。這樣的教學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的缺陷,也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的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引導更多學生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下不由自主的愛上數學,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同時,也通過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出多樣化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