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綱要》的社會領域明確指出: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
社會領域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人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
一、給幼兒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從名詞上來講社會,是由人與人形成的關系總和。人類的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等都屬于社會活動范疇。社會指在特定環(huán)境下共同生活的人群,能夠長久維持的、彼此不能夠離開的相依為命的一種不容易改變的結構。通俗一點來講,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現(xiàn)在的我們在里面都很難出淤泥而不染,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幼兒在以后進入到社會里面能夠與之融合還能堅持自我呢?
從小給幼兒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很重要。在幼兒園里教師要從自我的言行舉止做起,正所謂孩子是最好的模仿者,成人的一言一行幼兒都在看著,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舉止不端,長期以往,幼兒會覺得老師都這樣做,我應該也可以吧。不過這個只是在幼兒園一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做到家庭、幼兒園的社會教育一致,一起為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時,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例如在幼兒問問題的時候給出積極的回應并且讓幼兒成為好問敢問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給足幼兒關愛從而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yǎng)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是引導幼兒社會行為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畢竟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先從遵守游戲規(guī)則開始。
二、培養(yǎng)幼兒集體榮譽感
都說社指的是團體,會指的是用來聚集的的地區(qū),那合并起來就是在一個地方所聚集的團體。在幼兒園幼兒們能接觸到跟他們性格不同的孩子以及不同性格不同教育方法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重視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快的集體環(huán)境中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其萌發(fā)愛集體的情感。 首先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到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注重多角度出發(fā),多鼓勵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信任與尊重。幼兒建立強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幼兒從成人處得到了信任與尊重,慢慢的也會產生尊重他人的意識,慢慢的同伴之間就顯的寬松和諧。
幼兒愛集體情感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幼兒自身的體驗以及教師家長良好的情感熏陶方能形成。因此我們在組織活動時,力爭前后活動有一定的聯(lián)系,讓幼兒通過多次感知,獲得積極、深刻的情感體驗。首先,我們設立了組長、值日生輪流制度,每周改進一次,每次都把他們的學號名字掛好,他們知道要記錄氣象記錄,要做值日生,要管理好一組幼兒。慢慢的,幼兒破壞環(huán)境時,他們會及時阻止,當墻紙有破損時,他們會拿來膠帶紙把它粘好,激起了他們強烈的責任感。其次,我們還設立的好人好事欄,公布一周關心班級的幼兒名單。慢慢地,孩子們把集體看成了自己的家,那就都去關心它,為集體著想,玩具有人整理了,椅子再也不亂七八糟了,圖書破了有人補好了……最后我們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懂得了“集體力量大”這一道理。國慶時,我們開展了“給祖國媽媽過生日”活動,幼兒通過一起制作作品,做游戲等,體驗到合作、互助的樂趣,明白了要做好班級的事必須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我們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循循善誘,用愛的乳汁點點滴滴地澆灌了孩子的心田,激發(fā)孩子們愛集體的情感。
三、通過游戲滲透
單純的在生活方面培養(yǎng)是不夠的,幼兒畢竟是孩子,還是要做到學中玩,玩中學,游戲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模仿現(xiàn)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xiàn)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fā)揮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而他們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最為濃厚。游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模仿,再現(xiàn)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的游戲往往與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必要的生活經驗是幼兒選擇游戲、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基礎,教師應重視對幼兒知識經驗的豐富積累,按“小步遞進”的原則,將指導建立在幼兒的發(fā)展上,選擇相關主題,通過觀察、介紹、討論等手段增強幼兒對生活的認知與體驗。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扮演的角色或在幼兒游戲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戲材料等來創(chuàng)造幼兒的想像力。角色游戲把想象活動與現(xiàn)實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起來,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實性,是虛構性與真實性巧妙結合而產生的游戲活動。
在游戲中,經常會出現(xiàn)如果哪個游戲中有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玩,那么這個游戲就玩得很豐富,幼兒也很盡興。而反之,則沒有生機。這是由在相同情境下,幼兒合作認知的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的特點決定的。例如:在小吃街的角色游戲中,一些不善于交流的孩子在進行游戲的時候不怎么愿意說話甚至連簡單的“歡迎光臨”他們也不愿意說,覺得不好意思覺得害羞。所以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強的幼兒與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游戲。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漸漸投入、活躍起來。要讓幼兒主動向同伴提出一些合作要求,比如,教師參與到小吃街的游戲中來當顧客,游戲之前可以和其他顧客一起跟小吃街的老板說好,過會我們來當顧客好不好?教師在講評游戲時還要經常請幼兒比較這次合作的成功與上次沒合作或沒有很好的合作的不成功,這樣就更能使幼兒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快樂與必要。當然作為一名教授知識者需要不斷地反思教學實踐,更好的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讓幼兒在玩中收獲,玩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