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媚 余景建 莫改章 鄧錦玲
手足口病(HFMD)是學齡前尤其是≤3歲小兒常見的高發(fā)性腸道病毒誘發(fā)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以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16型多見[1]。常見臨床癥狀為發(fā)熱、食欲不振、腹瀉、口腔及手足等部位皰疹等,若治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極易引發(fā)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威脅患兒生命健康[2]。文獻報道指出[3-4],針對HFMD西藥尚無特效藥治療,中醫(yī)的清熱解毒、化濕透疹配方藥劑可獲得較好臨床效果。此外,患兒心智不成熟,年齡小,依從性差,其害怕、焦躁等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同時家屬對本病認識匱乏、過度關(guān)心,也不利于治療方案實施[5]。本研究探討采用清熱解毒湯聯(lián)合以家庭為中心護理(FCC)干預在手足口病(HFMD)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支持和借鑒。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6]:符合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斷指南》和《中醫(y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手足口病》中HFMD相關(guān)診斷標準,并確診;年齡1~10歲;發(fā)病時長≤3 d;伴有手足口皰疹、皮疹等癥狀;患者和家屬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7]:存在引起皰疹、發(fā)熱等其他疾病;患有嚴重心血管、腎、造血系統(tǒng)、腫瘤等其他疾病;患有精神障礙或肢體活動障礙疾??;近3 月內(nèi)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zhì)激素,1周內(nèi)有此類藥物史;對方案中藥物過敏。隨機將其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3~8歲,平均(6.82±2.35)歲;疾病類型:普通27例,嚴重15例;臨床癥狀:手足皮疹13例,口腔潰瘍16例,發(fā)熱9例,臀部皮疹4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2~9歲,平均(6.17±2.84)歲;疾病類型:普通25例,嚴重17例;臨床癥狀:手足皮疹11例,口腔潰瘍17例,發(fā)熱8例,臀部皮疹6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給予補液退熱、藥物治療,如口服10~15 mg/(kg·d)利巴韋林顆粒;營養(yǎng)支持;家屬基礎(chǔ)健康教育;定期消毒清潔等系列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清熱解毒湯聯(lián)合FCC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清熱解毒湯 采用我院自擬的清熱解毒藥方。配方組成:知母、龍膽草各3g,金銀花、牡丹皮、連翹、麥冬、大青葉、紫花地丁各6 g,黃芩、梔子、板藍根各9 g,生石膏、玄參各10 g。依患兒癥狀適量加減:口渴、有汗者添加天花粉9 g和生石膏15 g,舌絳紅、高熱者添加水牛角粉10 g;嚴重便秘者添加生大黃3 g,芒硝2 g;消化不良,可添加雞內(nèi)金15 g和焦神曲6 g及陳皮5 g;抽搐者添加地龍6 g[8]。清熱解毒湯由本院中藥房煎藥機以水煎法統(tǒng)一制備,1天服用1劑,7天為1個療程,早晚溫服。
1.2.2 FCC干預護理 參考相關(guān)文獻收集歸納FCC干預需求[9],結(jié)合我院手足口病及家屬實際調(diào)查,與專家討論建立科學、合理的FCC干預護理模塊,分6個模塊:成立小組→建立資料檔案卡→健康教育認知→多途徑護理→家屬疾病認知評估→延續(xù)性護理,具體措施見表1。
表1 手足口病FCC干預措施的具體內(nèi)容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評估。依據(jù)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中的癥候積分標準,對兩組HFMD預后療效進行評估,其中積分>90%,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判定為痊愈;積分70%~90%,癥狀、體征顯著改善判定為顯效;積分30%~70%,癥狀、體征較之前有部分好轉(zhuǎn)判定為有效;積分<30%,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者加重判定為無明顯效果。癥候積分=(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2)HFMD康復進程評估。觀察比較兩組潰瘍?nèi)?、退熱、皮疹消退、食欲不振、腹瀉以及口腔黏膜愈合時間。(3)治療依從性評估。依據(jù)抗拒行為、面部掙扎、哭鬧不止、焦躁不安、語言拒絕等5項對兩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其中無=0分,偶爾=1分,一般=2分,一直=3分??偟梅譃?~20分,得分高低與依從性成負相關(guān)。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0統(tǒng)計學軟件,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康復進程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兒康復進程比較[M(QR),d]
2.3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分,
手足口病(HFMD)具有流行性強、散播快等特征,大多數(shù)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手足口部皰疹、皮疹等輕微臨床癥狀,部分伴隨嘔吐、咳嗽、頭疼等表現(xiàn),少數(shù)發(fā)生腦炎、腦水腫、心肌炎、急性遲緩性麻痹等嚴重不良反應,危及患兒生命[11]。早期預防和規(guī)范治療是HFMD診治關(guān)鍵,但由于患兒年齡等因素,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靜脈輸液及注射恐懼,其會出現(xiàn)拒絕、哭泣、反抗等行為,導致臨床治療無法有序進行,延長病情恢復時間。因此需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進一步通過干預緩解疼痛、降低負面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12]。研究指出,基于FCC新型護理服務,能確保護理人員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健康信念傳遞,提高家長對疾病認知,疏導患兒焦慮、恐懼情緒,放松其身心[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潰瘍愈合、退熱、皮疹消退、食欲不振、腹瀉以及口腔黏膜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以家庭為中心建立家長與護士之間和諧關(guān)系,采取游戲互動方法使患兒學會與護理人員及父母正常交往,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14]。
臨床實踐證明[15],中醫(yī)藥可彌補西藥應對HFMD病毒感染等傳染的不足,降低機體耐藥性、毒副作用等。中醫(yī)認為[16],HFMD屬于“溫病”“時疫”范疇的急性皰疹性傳染病,該病受季節(jié)等影響,為濕熱壅盛、擾動肝風等,可采取自擬中藥配方實施清熱解毒、疏風祛濕。本研究清熱解毒湯中各配方聯(lián)合具有清熱涼血、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如方中金銀花甘寒透疹、連翹苦寒清降,龍膽草清瀉肝火、地丁善解毒清熱,生石膏辛甘大寒、除煩止渴,梔子和黃芩等清熱利尿、解濕瀉火等。研究顯示,金銀花、梔子、生石膏等清熱解毒藥物共為佐藥、全方配伍,共奏減輕病毒感染、抑制體外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繁殖等功效[17-18]。本研究顯示,采用清熱解毒湯聯(lián)合FCC干預,患兒臨床療效明顯提高(P<0.05)。
綜上所述,清熱解毒湯聯(lián)合FCC干預在手足口病(HFMD)患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改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