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褀
“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是課標對第一學段詩歌閱讀教學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學中,筆者嘗試從感受詩語言的畫面美、情感的意趣美、表達的結(jié)構(gòu)美三方面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愛上閱讀,發(fā)展思維,豐滿想象,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F(xiàn)以統(tǒng)編本教材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一文為例,說說自己在引導學生進行詩歌閱讀方面的做法。
一、美美地讀:感受詩語言的畫面美
朗讀課文始終貫串在小學三個學段的語文教學中,帶著學生朗讀好課文,可以更好地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感受其描述的畫面美,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水平和理解、感悟能力。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教學《彩色的夢》,筆者在學生初讀感知詩歌之后,組織大家交流匯報:“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知道了彩色的夢是什么?”學生答道:“我有一大把彩色的鉛筆,這些彩色鉛筆畫出了美麗的畫面,畫出了我們小朋友的夢境?!惫P者追問:“當彩色的鉛筆在白紙上跳蹦的時候,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呢?”這樣引導旨在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想象畫面。接著,筆者將學生的發(fā)言與課本表達進行比較?!拔铱吹搅艘淮笃淮笃叹G的草坪”“我看到了鮮艷的野花張開了笑臉”“我看見了碧藍碧藍的天空,水汪汪的”與“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野花,紅了;大片的天空,藍了,藍——得——透——明!”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詩人把描寫顏色的詞放在了后面,更加突出了顏色的美,這里的句子也很整齊,讀起來非常好聽。筆者告訴學生:“這就是詩歌的語言,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同時相機指導:讀“綠了,紅了,藍了”的時候,聲音要往上揚,讀“藍得透明”時,每個字都要延長聲音。如此,學生將靜止的漢字讀得有聲有色,聲情并茂,他們在美美的朗讀中,感受著文字帶來的視覺沖擊,享受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體驗,并對詩歌表達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
二、大膽地想:豐富詩語言的意趣
詩歌是充滿想象力的文學。乘著詩歌語言的翅膀,學生可以自由想象,享受詩歌的意趣。王崧舟就認為,兒童和詩在很多方面有著驚人的一致,兒童和詩都有大膽想象、思維跳躍、語言節(jié)奏明快、表達簡潔等共性,因此,可以這樣說,兒童是詩,詩是兒童。向《彩色的夢》這首詩歌里,處處展示著作者無限的美好想象,在他的眼里,所有的景物都有了生命,都顯得那么和諧、可愛、溫馨。因此,學生品讀這些充滿情趣的文字,既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文化積淀。如在教學本課第三自然段時,筆者發(fā)問:“在彩色的夢境里,還有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描寫了哪些景物,用鉛筆圈一圈。”而后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在黑板上貼上“雪松、小鳥、小屋、煙囪、太陽”的圖片。之后,筆者這樣引導學生:“在這個夢境里,你最喜歡哪一個景物呢?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并想一想你喜歡的原因。”學生憑借文字信息給出:“我喜歡‘雪松們拉著手這一句,從‘拉字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雪松好像小朋友們一樣,手拉著手緊緊地挨在一起?!薄斑@里,詩人大膽想象,把雪松當作了人。把小鳥也想象成人一樣會唱歌。”“我喜歡‘結(jié)一個蘋果般的太陽一句,紅紅的太陽,真像蘋果一樣可愛。”在學生充分想象、交流之后,筆者說道:“彩色的夢境多么美,多么有趣呀!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蔽淖质怯袦囟鹊模烦鑫淖值囊馊?,方能感情朗讀它們,深刻感悟、體驗,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解和個人獨特的感受。
三、巧妙地寫:遷移表達的結(jié)構(gòu)美
把文字讀出了畫面美,讀出了意趣美,接著我們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循著作者的表達形式說說自己的聲音。如“‘結(jié)一個蘋果般的太陽,這樣的比喻真有意思。同學們,你也能寫一寫這樣美的比喻句嗎?”學生思索后給出“小船般的月亮,水晶般的葡萄,扇子似的耳朵……”如此在“什么像什么”的一般句式基礎(chǔ)上又豐富了一種寫作形式。閱讀第二自然段后,筆者多媒體出示桃花、梨花、油菜花、玉蘭花等圖片,讓學生也來做一做小詩人,學著寫一句:“( ? ?)的( ? ?),( ? ?)。”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答道:“成片的油菜花黃了,黃得耀眼!”“大片的桃花紅了,紅的像霞!”“屋前的杏花白了,白得似雪!”最后,筆者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說話:“如果你的手中也有一大把彩色的鉛筆,你準備畫什么呢?”學生有的說畫秋天的田野,農(nóng)民伯伯們?nèi)〉昧舜筘S收;有的說要畫春天的校園,五顏六色的花兒都盛開了;有的說要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筆者出示句式“在
( ? ? )的( ? ? ),( ? ? ),( ? ?),
( ? ? )”,讓學生在寫一寫中內(nèi)化鞏固,并提醒他們:語句通順得一顆星,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得一顆星,運用“般”“似的”等詞語寫得有趣得一顆星。這樣,筆者帶著學生美美地讀,美美地想,美美地寫,既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又品悟了詩歌的語言,積淀了表達的形式。
在小學第一學段的課文中,詩歌占據(jù)了很大的篇幅。因為詩歌具有充滿想象、思維跳躍、語言簡練的特點,正好切合著這個年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表達特點。我們教師如果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出文字的畫面,讀出文字的意趣,再想象生活中對應的畫面興趣盎然地說一說,寫一寫,那么,他們會更加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積極地閱讀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