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江蘇女子民族樂團,江蘇 連云港222000)
二胡是我國民族拉弦樂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作為戲曲伴奏樂器開始一直發(fā)展成為一件廣受歡迎的獨奏樂器,享有“中華民族民樂之王”、“東方小提琴”等美稱。二胡音色極似人聲,富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隨著時代的進步,二胡博采眾長,既保留傳統(tǒng)的、民族的藝術精華,同時又不斷吸取西方音樂的優(yōu)秀成果,為二胡藝術的發(fā)展開拓了新局面。而戲曲風格類型的二胡曲既能夠展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藝術魅力,也在二胡演奏技法的提高和延伸中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胡音樂匠心獨運,區(qū)別于其他音樂門類,其音樂線條抑揚頓挫、余音繞梁、別具一格,戲曲伴奏是戲曲唱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戲曲唱腔起著鮮明的烘托作用。二胡作為戲曲表演的一部分,與戲曲唱腔和演唱緊密聯(lián)系著,使三者成為密不可分的連結體。戲曲伴奏為戲曲演唱潤色添彩,還通過自己獨有的伴奏形式,如引子、過門、尾聲、行弦等為戲曲唱腔畫龍點睛。伴奏樂器以自己獨有音色配合和幫助戲曲演唱,并且充分發(fā)揮著器樂特色的優(yōu)勢。再者,伴奏樂器音色與演奏技法的不同,成為人們識別劇種門類的關鍵標志,也作為該劇種風格特色的支撐點。當觀眾聽到伴奏樂器的音響時,就能根據(jù)其效果大致判斷出所欣賞的劇種名稱或聲腔派別,一旦伴奏樂器發(fā)生改變,其不同的音響效果將會導致劇種色彩發(fā)生質的變化。二胡在許多戲曲劇種中作為伴奏樂器,為了保證和實現(xiàn)戲曲劇種表演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二胡必須采用符合該劇種獨特藝術風格的演奏技法,為更好的烘托和渲染戲曲唱腔的審美趣味,二胡伴奏的演奏技法應不同于一般二胡演奏技法,要采用更多專門的和特殊的演奏技巧以助于各戲曲劇種不同戲曲風格的完美呈現(xiàn)。在以二胡為主體的二胡曲中,雖不同于戲曲的演唱,但為了展現(xiàn)戲曲風格的鮮明特征則同樣需要專業(yè)的作為戲曲音樂伴奏時演奏的特殊技巧來襯托,以增強戲曲風格二胡曲的藝術感染。中國戲曲唱腔有著自己的程式,這就要求戲曲伴奏中也要采取相應的程式來配合。當然,要表現(xiàn)好戲曲風格的形象性,二胡在演奏這類型風格的二胡曲時也要采取與之相配的特殊技法以拓展這種多藝術門類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
二胡的特質決定了它是一件集多種演奏技法技巧于一身的民族樂器,豐富多變的演奏技法以及系人心弦的天籟之聲無疑能夠掌控各戲曲劇種風格,將其中的特色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各戲曲劇種風格不一,二胡雖獨木雙弦,卻能在變換多樣的左右手技法相互配合之下,能夠讓這本無靈動之性的木頭變得生龍活虎。左手靈活的手指技法以及右手流暢的運弓技法,讓馬尾琴弓游刃有余地行走在雙弦之中,完美的還原二胡藝術之美同時又呈示了與戲曲相結合的傳統(tǒng)藝術特征的審美韻味。
二胡從自身的音質特性來講,它和其他樂器同樣具有鮮明的個性,用它演奏出的音樂被賦予了二胡獨有的藝術效果,但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樂表達需求,二胡需要用自己的聲音去闡釋和傳頌樂曲中心思想,以“雙重身份”去還原樂曲最真實的敘訴,同時展現(xiàn)自我特色。在眾多不同風格的二胡曲中,如何保持二胡自身魅力,展現(xiàn)樂曲風格特點,這對于二胡演奏者二胡特殊演奏技巧的能力訓練要求頗高。要做到精益求精,首先要對樂曲風格的特征性進行最基本的研究,了解風格特點的本質內容,把握好風格尺度,用既能夠展現(xiàn)二胡自身所包含的藝術魅力,也能夠實現(xiàn)二胡曲想要傾訴的最原始的音樂情感的、適合適度的音樂語言即演奏技法。
以此來看,戲曲風格二胡曲的具體研究,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在演奏一首二胡音樂作品前首先要了解樂曲中所包含的戲曲風格類型,在展現(xiàn)樂曲風格的同時要保持好二胡特有的藝術性,能夠以最新穎、最獨特的音樂語言去演繹二胡作品,展現(xiàn)二胡曲不同風格特征的藝術魅力。
戲曲風格二胡曲是建立在戲曲聲腔基礎上形成的,它匯集了個別地區(qū)的民間歌曲的基本元素,為戲曲所服務的、且極具濃厚地方風格特征的曲調群。它們凝煉成為一種特殊的戲曲曲調系統(tǒng)。由于產生的地區(qū)不盡相同,南方和北方的民間曲調在風格色彩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戲曲聲腔南北劇種所有的風格特色發(fā)生變化。二胡在演奏不同地區(qū)戲曲風格類型的二胡曲時要廣泛吸收和總結其特殊的聲腔特點,用“模仿式”的二胡演奏技巧將其全釋的活靈活現(xiàn),這才能夠實現(xiàn)二胡戲曲風格作品的完整性。
我們所熟知的二胡這件樂器在音樂情緒上往往表達的是悠揚、憂傷、歡快的情緒,器樂擅長傳達情感,二胡更是這樣,能夠通過抽象的音樂符號使它的音樂讓觀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即使在表現(xiàn)的舞臺上只有二胡演員獨自一人,只要能將樂曲的音樂情結通過特殊技巧以及感同身受的音樂理解相結合就可以營造出一種真實的音樂場景,使得觀眾甚至演奏者本人身臨其境,這樣的音樂表現(xiàn)不僅能夠感染和吸引觀眾,也能沖破表演環(huán)境的限制和束縛,可以能動的作用觀眾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使樂曲情感更恰如其分,在音樂表現(xiàn)力上更勝一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沖突性”的特殊表現(xiàn)在戲曲風格二胡曲中尤為重要。戲曲劇種本身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劇情的表現(xiàn)上往往需要展現(xiàn)很鮮明的戲劇沖突,這種沖突性又需要用音樂的形式來補充,而作為器樂曲中的一種音樂性格,那就需要采用能夠實現(xiàn)這種沖突力的表現(xiàn)手段去演繹和完善。
二胡通過揉弦、滑音等左手技巧去有力地調整樂曲旋律的起伏波動、音色的變化,通過右手持弓運弓的技法有序地控制樂曲中速度的急緩、節(jié)奏的律動、力度的張弛等以強化調式和調性色彩上的明顯對比,在演奏和演繹的過程出突出這類型二胡曲中所包含的具有戲劇情節(jié)的戲曲風格特征。為把這些類型中不同的戲曲風格特征表現(xiàn)的真實和形象,二胡演奏技法也要總結出一套“戲曲化”的演奏技法,依戲曲風格的不同而靈活作出調整,達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適應每種戲曲風格的技法不一的,且能夠凸顯戲曲風格的特殊手段。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二胡在演奏技法上要秉承傳統(tǒng)、立足實踐,在求實創(chuàng)新中不斷完善和擴充二胡的戲曲風格演奏特殊技法。
北方戲曲在音樂風格上高亢遒勁、音韻鏗鏘,與之相配合的二胡演奏技法也要適合那種戲曲音樂的性格,如在滑音上要突顯地方語言個性,右手運功時要控制的恰當好處;南方戲曲在音樂風格上較北方戲曲溫婉柔情、楚楚動人,與之相配合的二胡演奏要通過左右手的特殊技法,將那細致入微的南方情調表現(xiàn)的不差分毫,哪怕是一處見頭不見尾的小滑音也要精致的隱藏在旋律中。當然,演奏者不論演奏哪種戲曲風格的二胡曲都要對戲曲音樂的旋律特點以及曲式結構有所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jù)樂曲基本狀態(tài)去制定指法、弓法。
另外,掌握戲曲音樂中傳統(tǒng)戲曲伴奏的規(guī)律也是演奏的重要方面,只有將二胡演奏技法與戲曲風格的演奏技法相配合,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二胡戲曲風格演奏體系,這對演奏樂曲本身來說是基本的要求,而對演奏者來說是應該尋求的最正確的方向。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演奏時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需要演奏者掌握專門的戲曲技法,要模仿戲曲伴奏中的指法、滑音、跳音、裝飾音以及揉弦等相關的演奏技巧,并要求對演奏者進行專業(yè)的左手技巧的訓練,而右手需要掌握的技法是對“運弓行弦”的控制。如弓法中在樂曲開頭結尾的演奏方法、切分弓法、抖弓、連弓的力度處理、小連弓與小跳弓、小分弓與小跳弓結合的具體運用等,多種演奏技巧的結合以附和戲曲風格行腔的律動性。在北方戲曲風格類型中陜西秦腔戲曲風格、河南豫劇、京劇風格類型等的二胡曲中,它們雖風格不一各有千秋,卻都受北方戲曲音樂風格總體特征的影響,在大致方向上風格性相同。
與之相對的南方地區(qū)戲曲如錫劇、花鼓戲、歌仔戲等戲曲劇種的音樂風格總體特征也如同江南地區(qū)音樂特點,在細節(jié)上雖有著很大的差異,但總體風格又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二胡演奏者以這些戲曲劇種中特有的風格曲調來制定相應的弓法指法,卻因為各類型戲曲音樂風格在很多方面有著的相同點,二胡技法所到之處大多是在運弓和手指技巧上做相應的小調整。
二胡演奏戲曲風格類型的演奏技法雖與一般二胡演奏技法有所區(qū)別,但這兩種技法同屬二胡演奏技法體系。演奏戲曲風格性樂曲的二胡技法并不陌生,雖與傳統(tǒng)戲曲伴奏的某些技法有一定的差異,但二者相得益彰,在考慮到戲曲風格樂曲類型樂思表達的完整性和流暢度上,二胡要用自己專屬的音樂語匯增強戲曲音樂表現(xiàn)力。在運用特殊演奏技法時,演奏者不需要有過多的心理負擔去刻意的完成訓練,只要增加對每一類戲曲風格類型理論上的認知,能夠將戲曲理論與演奏實踐相結合,能夠把戲曲音樂中所特有的風格元素更加舒適、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自如放松的演奏將會為該樂曲的風格性上如虎添翼,綻放傳統(tǒng)戲曲與二胡藝術相結合的雙重風格的光茫。
總之,“藝術源于生活”,這說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為藝術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靈感、一定程度上為它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在廣裹的中華大地,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積淀,我國南北地區(qū)由于生存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南北地區(qū)人文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其中,最能體現(xiàn)出南北地區(qū)音樂風格特征的一點是它們的音樂語言性格特征。北方戲曲音樂如同北方人民的豪爽性格,音樂性格大多粗獷、熱烈,而南方戲曲音樂性格如絲竹,輕柔、溫婉。因此,劇種音樂與地方音調語氣、聲韻音律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地方劇種獨有的戲曲韻味,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