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油田總醫(yī)院(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4000)
肝門部膽管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膽道系統(tǒng)中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肝門部膽管癌一般被認為是不能通過手術方案進行根治性切除的惡性腫瘤,所以這種病癥表現(xiàn)十分嚴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本文探究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對肝門部膽管癌治療所取得的近期效果,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的報道。
1.1 一般資料:本文所選擇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肝門部膽管癌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平均40例。本文A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為22∶18,患者的年齡為23~58歲,平均年齡(41.8±10.4)歲;B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為21∶19,患者的年齡為22~62歲,平均年齡(42.8±11.1)歲。所有選擇的研究對象符合肝門部膽管癌的病癥,本文排除存在精神和行為異常,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的心肝肺等相關功能,損害患者,排除存在有其他的身體隱性病痛患者,本文排除明確表示不合作或者無法按照計劃實施治療的患者。所有研究對象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標準,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認可,經過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兩組一般資料,兩組之間不存在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療的過程當中本文的所有A組患者均選擇采用膽道支架植入治療方案治療,按照常規(guī)治療原則為患者提供治療,在患者開腹以后首先查找患者是否存在有肝內轉移,手術時不可切除,并且在X線輔助以下為患者切開膽總管,將導絲通過狹窄的膽管。選擇引流管,送到范圍廣泛的膽管之內,并且放置外引流管。對本文的B組患者選擇采用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其主要的內容為:首先選擇CT對患者進行全方面的掃描,根據患者的肝內具體狀況來確定穿刺部位,局部麻醉方案進行麻醉,然后對患者選擇經皮經肝穿刺手術方案治療,同時為患者放置外引流管[2]。
1.3 觀察指標:對本文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以后的肝功能指標進行比較,評價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采用IBM SPSS25.0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采用t值檢驗所有計量治療,P<0.05表示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以后,B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AST、ALT)情況優(yōu)于A組患者,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A組患者為30.00%(12/40),B組患者為2.50%(5/40),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以后的肝功能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以后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肝門部膽管癌是肝門部位的一種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病以后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膽管閉塞和狹窄,導致患者出現(xiàn)黃疸。這種病情的發(fā)病部位在患者的左右肝管匯集部位,其發(fā)病率是膽管癌的50%。這種病癥容易導致患者肝臟功能出現(xiàn)惡化,嚴重情況下患者病死率會增加。
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診治方案是為患者進行外科切除,但因為這種病癥初期并不明顯,所以患者很難對此予以重視,大多數患者在發(fā)現(xiàn)以后都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再加之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存在較大的風險,手術難度較高,治療根治性相對較差,所以手術治療一直飽受爭議。最近這些年因為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影像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使得肝門部膽管癌的臨床治療開始有了長遠發(fā)展,為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膽道支架植入手術和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開始不斷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手術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日益提高,很多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膽道支架植入手術和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可以針對肝門部位膽管癌而導致的肝損害以及黃疸情況進行改善,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對于患者日后的化療和放療等相關的后續(xù)治療,提供良好的準備。也有臨床資料認為膽道支架植入在肝門部位,膽管癌的治療過程中,其效率并不明顯,而為患者選擇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的成功率更高,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緩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特別是對于設備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是更好的治療選擇。通過本文結果也能得出,本文的B組治療狀況相對A組而言更好,能夠證實為患者選擇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的價值。綜上所述,選擇經皮經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肝門部膽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