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建民
課堂是有限的,閱讀卻是無限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尤其如此。孩子們進入九年級,課業(yè)任務陡然密集,作業(yè)題目難度加大,很多孩子光應付當晚作業(yè)就力不從心,再補落下的名著閱讀的欠賬更是難上加難。老師的梳理和重點段落再現(xiàn)講解就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如《荒野的呼喚》,故事簡短,情節(jié)跌宕起伏,劉亮程在《狗的見識》中說,一條老狗的見識,肯定會讓一個走遍天下的人吃驚。我想不出,還有哪句話能比這一句更貼切概括出杰克.倫敦小說《荒野的呼喚》的主線。圍繞這條主線,家狗巴克二次被倒賣,在淘金者手中慘遭虐待,最后瀕臨絕望之際遇到恩人約翰桑頓,再次感受到來自“萬物之靈長”的關(guān)心和愛護,更重要的是信任,拉起一千磅的面粉為主人贏得金幣,從冰冷的激流中救起恩人,讓人與狗的感情親密無間,這種情況下恩人慘死,巴克殺死了部落頭領(lǐng),徹底離開了人的世界,回歸荒野。巴克在荒野中孤獨嚎叫一幕結(jié)束,看得人熱血沸騰,蕩氣回腸!
教師在講解這本書時,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孩子們了解整個故事脈絡(luò)。然后讓孩子們自己歸類,恩人系列,壞人系列,家狗的名字,雪橇狗的名字,關(guān)于這些名字的情節(jié),探索“一條狗的自我追尋”,也是“一條狼的自我修養(yǎng)”之路。數(shù)次磨難,為了生存,巴克不得不忘掉過去,不得不面對當下,不斷改變自己,去適應新的自然環(huán)境,去適應人類的大棒法則,去適應同類間的爭斗和廝殺。同時它韜光養(yǎng)晦,逐漸恢復野性。在與大鹿的較量中證明自己,在與狼群的角逐中樹立自己的微信,最終被狼群接受,被荒野接受。
智慧的火花如同人的靈感一樣,稍縱即逝,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孩子們將智慧的火花變成思考的火焰。我們可以教孩子們用筆為智慧留下痕跡,教孩子們出示自己的圈點批注,展示自己閱讀的成果。
如果說語文教學是藝術(shù),就需要追求于無痕處留痕的境界,而名著導讀教學更是如此,只有精選教學內(nèi)容,教給閱讀方法,遴選精彩語段,才能化大為小,化難為易,使學生擁有閱讀興趣,真正愿意走進名著,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真正有效地走進名著,從而感受名著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