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青 沈菲 張寶丹
【摘要】 目的 探究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應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406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400例同期健康體檢的兒童為對照組。兩組均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分析對比兩組的檢查結果。結果 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水平分別為(14.56±2.57)mg/L、(7.48±2.31)×109/L、(12.57±3.06)×109/L, 均高于對照組的(1.58±0.26)mg/L、(3.41±0.57)×109/L、(7.38±1.24)×109/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檢測的陽性率為93.60%, 高于單獨血常規(guī)檢測的52.71%和單獨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49.51%,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應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中, 其檢測方法簡便、經濟, 應用率高, 推薦在臨床中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 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guī);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19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常見的兒科疾病, 病因為肺炎支原體的感染, 特別是小兒的免疫能力較低, 更容易被肺炎支原體侵入, 發(fā)病患兒以呼吸道癥狀、咳嗽、咽痛、呼吸音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果不能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進行及時診斷, 隨著疾病的進展對呼吸系統(tǒng)會造成損傷, 進而傷害各個器官, 容易誘發(fā)器官衰竭而危及患兒的生命[1, 2]。因此, 針對支原體感染的肺炎患兒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很關鍵。其中, 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在臨床診斷中以聽診對肺部的變化情況進行有效的判斷, 進行X片檢查, 通常采取血常規(guī)檢查, 但是單獨應用血常規(guī)檢查中患兒診斷的陽性率偏低, 會造成漏診, 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3, 4]。本研究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檢測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進行診斷價值較高?,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406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400例同期健康體檢兒童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98例, 女202例;年齡1~5歲, 平均年齡(2.6±0.4)歲。觀察組男203例, 女203例;年齡1~5歲, 平均年齡(2.7±
0.3)歲;病程10~60 d, 平均病程(30.5±2.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觀察組患兒表現(xiàn)為咳嗽、咽痛等, 經X線檢查、肺部聽診、支原體培養(yǎng)等檢查符合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標準;對照組兒童無呼吸道感染相關表現(xiàn), 各項指標的檢查均顯示正常。排除標準:存在其他肺部疾病, 有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異常的患兒。
1. 2 方法 分別采集兩組的清晨空腹靜脈血, 全血用于血常規(guī)的測定和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應用免疫熒光分析儀以乳膠免疫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 用邁瑞B(yǎng)C90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常規(guī)。對比分析兩組的檢查結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比較不同檢測方式(單獨超敏C反應蛋白、單獨血常規(guī)及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的陽性率。不同檢測方法中的陽性標準:超敏C反應蛋白>5.0 mg/ml時為陽性, 白細胞>12.0×109/L時為陽性, 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超過7.0×
109/L時為陽性。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比較 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水平分別為(14.56±2.57)mg/L、(7.48±2.31)×109/L、(12.57±3.06)×109/L, 均高于對照組的(1.58±0.26)mg/L、(3.41±0.57)×109/L、(7.38±1.24)×109/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不同檢測方式的陽性率比較 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檢測的陽性率為93.60%, 高于單獨血常規(guī)檢測的52.71%和單獨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49.51%,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發(fā)生肺炎的情況在臨床中十分常見, 因為小兒的機體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 容易受到肺炎支原體的感染, 而肺炎支原體侵入患兒的呼吸道后會出現(xiàn)呼吸道黏膜的細胞膜產生一種過氧化氫菌膜毒性進而損傷呼吸道, 誘發(fā)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出現(xiàn)增生, 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誘發(fā)肺部的感染, 因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并不顯著, 與流感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很相似, 病情不嚴重時, 患兒不會出現(xiàn)高熱, 僅僅表現(xiàn)為干咳、咽喉疼痛等癥狀, 容易被忽視而出現(xiàn)病情的進展而發(fā)生嚴重的不良事件[5-8]。一般患兒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相關癥狀, 對患兒進行檢查診斷時采取肺部聽診、血常規(guī)等檢查, 有明顯的肺部濕啰音等相關肺炎表現(xiàn)時需要進行X片的檢查確定肺部是否存在陰性等炎性變化[9, 10]。血常規(guī)的檢查中可以根據(jù)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變化情況進行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初步診斷, 但是部分患兒的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表現(xiàn)出陰性, 病情被掩蓋, 影響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對患兒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11, 12]。因此, 針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肺炎進行早期的有效診斷十分關鍵, 直接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與治療的預后。臨床中單獨血常規(guī)檢查的結果并不能作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唯一評判指標, 會出現(xiàn)漏診情況[13]。超敏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期的反應蛋白, 在人體中的存在廣泛, 可以反應炎性, 其檢測敏感性較高, 更是在疾病發(fā)病的早期的診斷效果比較明顯, 在診斷中的正確率較高, 在發(fā)生感染和組織發(fā)生損傷早期漿中的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 可以反應炎性反應。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中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可以反應機體的炎性變化, 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是單獨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時仍存在一定的漏診。因此, 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中可以考慮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的檢測。
本研究中, 選取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健康體檢的兒童作為對照組, 分別經過血常規(guī)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水平分別為(14.56±2.57)mg/L、(7.48±2.31)×109/L、(12.57±
3.06)×109/L, 均高于對照組的(1.58±0.26)mg/L、(3.41±
0.57)×109/L、(7.38±1.24)×109/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檢測的陽性率為93.60%, 高于單獨血常規(guī)檢測的52.71%和單獨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的49.51%,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的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兒童, 并且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檢測可以提高檢測的陽性率, 可以使患兒在第一時間內接受治療, 避免出現(xiàn)病情進展而危及患兒的生命, 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的價值。
綜上所述, 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應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中, 其檢測方法簡便、經濟, 應用率高, 推薦在臨床中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偉華. 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臨床觀察.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患文摘, 2015, 15(88):75-76.
[2] 盧漢威. 對比快速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測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價值.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5, 36(28):4231-4232.
[3] Ma X, Meng Q, Zhong F,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combined with blood routine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13, 11(29):48-49.
[4] Mu Z.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Guidelines, 2016, 14(34):140-141.
[5] 盧錦沛. 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檢測診斷小兒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6, 10(5):625-627.
[6] 段素霞. 研究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25):51-52.
[7] 馮玉梅, 李思穎. 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超敏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檢測的應用分析.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 33(33):123-124.
[8] 遲艷新. 血常規(guī)與超敏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意義. 系統(tǒng)醫(yī)學, 2017, 2(10):1-3.
[9] 秦育濱, 李妙娜, 黃燕容, 等. 降鈣素原聯(lián)合超敏C反應蛋白、血常規(guī)白細胞檢測對發(fā)熱兒童早期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 醫(yī)學檢驗與臨床, 2017, 28(2):15-16.
[10] 林如妹. 超敏 C 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常規(guī)對小兒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7(12):77-79.
[11] Feng Y, Li S. Response of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 in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alysis. Chinese Community Physicians, 2017, 33 (33):123-124.
[12] Chi Y.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blood routine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Systematic Medicine, 2017, 2 (10):1-3.
[13] Chen D, Zhang Y, Xu Y, et al. Comparison of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passive agglutination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Ther Clin RiskManag, 2018(14):1091-1097.
[收稿日期: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