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中日兩國語言文化的交流也逐漸加深,中國的日語學習者以及來華留學的日本留學生越來越多,由此針對中國人學日語和日本人學漢語的教材也層出不窮。該文以《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和《中日交流標準中國語》兩部教材為例,希望通過對教材結構的對比而得出的結論能對外語教材的編寫提供啟示。
關鍵詞:《標日》? 《標中》? 教材編寫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1(b)-0253-02
在國內(nèi)的日語教材中,《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以下簡稱《標日》)自1988年7月首次發(fā)行以來,歷經(jīng)30余年,目前已成為國內(nèi)各大日語培訓機構、高校日語二外課程以及自學的首選教材。反觀同樣為(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教材《中日交流標準中國語》(以下簡稱《標中》)則銷量慘淡,自2007年發(fā)行以來,僅印刷一版,共3000冊。為何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同為中日兩國強大陣容團隊編寫、編纂理念也大致相同的兩本教材在取得的成就上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筆者試圖從教材的編寫著眼,通過《標日》(初級上)(以下簡稱《標日》)和《標中》的對比找出出現(xiàn)如此之大差距的原因。該文將主要從兩部教材所涉及的話題、語法、詞匯、練習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對話題的連續(xù)性、語法和詞匯數(shù)量以及所屬等級、練習的側(cè)重點進行詳細的考察,探討兩部教材的實用性。
1? 《標日》與《標中》教材編寫結構及優(yōu)缺點對比
《標日》和《標中》均由中日雙方組成的編委共同組織編寫,教材的編排體例基本一致?!稑巳铡罚ǔ跫壣希┕?4課,每課均設置7個部分,分別是基本課文、語法解釋、表達及詞語講解、應用課文、練習、生詞表及專欄。而《標中》也是24課,每課也設置了7個部分,分別是課文部分、生詞Ⅰ、注釋、語法解說、練習、生詞Ⅱ和專欄,前半部分課程由于涉及發(fā)音,在專欄之前設置了發(fā)音解說和發(fā)音練習。
《標中》是在《新標日》(初級上)出版近20年后編寫,其每課設置與《新標日》(初級上)大體一致。但是在具體順序和具體內(nèi)容安排上還是有些不同?!缎聵巳铡罚ǔ跫壣希┑恼n文,除了基本課文4個句子之外,幾乎均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而《標中》則將課文Ⅰ設置成會話,課文Ⅱ是依據(jù)會話內(nèi)容改寫的短文。在生詞方面兩本教材也有較大不同?!稑酥小返纳~將課文部分的生詞和注釋、語法講解部分的生詞區(qū)分開來,而《新標日》(初級上)則沒有對此進行區(qū)分。以下就教材具體結構進行詳細的分析。
1.1 對話題的分析
教材在編寫時對于話題的選擇都會力求“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話題的選擇不僅決定著常用詞匯的取向,而且影響著語法結構、功能用語和文化輸入等,是直接影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該文以《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中對教材話題的劃分為依據(jù),對《標日》和《標中》的課文話題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標日》和《標中》均有21課內(nèi)容話題涉及生活娛樂,此外,《標日》其余3課為工作話題,《標中》有2課為學習話題,1課為工作話題。
1.2 對語法的分析
在語言教學中,語法教學的作用毋庸置疑。一部教材的編寫,語法體系貫穿始終。對《標日》和《標中》的“語法解釋”和“表達及詞語講解”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語法解釋部分《標日》134個,每課句型最多8個,最少3個;《標中》49個每課句型最多3個,最少1個。表達及詞語講解部分《標日》156個,每課重點詞匯及常用表達最多10個,最少4個;而《標中》89個,每課重點詞匯及常用表達最多5個,最少2個。由此可以看出,《標中》的每課語法知識點偏少,對重點詞匯及表達講解相對較少。
1.3 對練習的分析
教材中的練習題體現(xiàn)了編寫者所遵循的教學法原則,關于練習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李楊(1993)指出:“在看一部教材編得好不好,除了看語料的選擇、整體的框架安排外,主要看練習的編排?!币虼耍槐窘滩牡木毩曨}型以及練習數(shù)量是評價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該文將《標日》與《標中》的練習題分為機械型練習、限定型練習和開放型練習3類進行對比研究。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標日》與《標中》練習題型大體一致,均以“替換”“模仿造句”“填空”“選擇”“排序”“翻譯”“回答問題”等為主干題型,但《標日》和《標中》機械型練習題所占比例最大,分別為83.94%和77.07%,其次是限定型練習,分別占16.06%和22.71%,而對于開放型練習,兩本教材均未重視,《標日》1501道練習題,沒有開放型練習,《標中》458道練習題也只有一道題是開放性的。
1.4 對詞匯的分析
詞匯是語言運用的基礎,也是語言教學的重點。詞匯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和等級也是評價一部教材是否科學的重要依據(jù)。通過對《標日》單詞表中虛線以上部分的詞匯以及《標中》新單詞1和新單詞2的詞匯統(tǒng)計來看,《標日》詞匯總量為997個,《標中》為843個?!稑巳铡穯握n最多詞匯量與最少詞匯量差距較大,差值為50,《標中》則相對較小,差值為11。另外,《標日》的單詞整體呈下降趨勢,初學時單詞量較多,隨著學習時間的推進,新單詞量反而越來越少。而《標中》的新單詞量則總體呈上升趨勢,且起伏較小,每課新單詞量均趨近平均單詞量。
2? 結語
《標日》和《標中》同為初級教材,在課文話題安排上體現(xiàn)了其日常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及語言文化背景的推送,給初學者了解異國的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但在語法、常用表達及詞匯方面,《標中》明顯沒有《標日》豐富多樣,尤其是對詞匯及重點表達背后所蘊含的文化項目的解說方面有待挖掘,這對于初學者急需的慣用表達及初級語法知識的吸收造成了障礙。
另外,對于兩部教材的練習題型,鑒于均是為初級這提供的教材,所以主要著重讓學習者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大量安排了機械型練習,并在此基礎上輔以半開放式的限定型練習,引導學生使用所學語法知識。但兩本教材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開放型練習的缺失,導致練習缺乏合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放型練習可以體現(xiàn)“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可以促進學生在交際協(xié)作中掌握語言。如果練習答案都是固定的、唯一的,就會導致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無法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語言,缺乏創(chuàng)造性,因此適當引用實際生活中交際性強的語料信息是今后教材編寫的一個主流趨勢。
參考文獻
[1] 葛慧玲.高校二外日語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教材分析[J].文教資料,2018(25):237-238.
[2] 劉苗苗,王樂.初級漢語綜合教材語法項目編寫歷時考察[J].語文學刊,2016(16):123-125.
[3] 李楊.對外漢語教學的定性、定位和定量問題[A].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會上宣讀[C].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