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雷 高英博 郭夢鑫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SWOT分析法等,對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路徑進行分析。認為現(xiàn)階段我國校園冰雪運動發(fā)展思路不清晰,上下銜接不通透。提出冰雪運動進校園要上下同心、內外兼顧,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在路徑選擇上不僅要走進課堂,更要走進大課間、走進文化節(jié)、走進校外體育活動,并根據(jù)學校自身特點與路徑選擇把學校分為4個階級。在其基礎上利用SWOT決策模型提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SO、WO、ST、WT的4種路徑模式。
關鍵詞:冰雪運動? 學校體育? SWOT分析? 路徑選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001-06
Abstract: The path of snow-sports into the campu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 survey method, SOWT analysis method and etc.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now-sports in China's campus is not clear and the communication is not convenient at this stage. It is proposed that all people involved in snow sports should be of one mind, take care of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re are four paths for ice and snow activities to enter the campus: entering the classroom, entering the large recess activity, entering the cultural festival, entering the off-campus sports activities. Snow sports into the campu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odes of SO, WO, ST, WT by using SWOT analysis.
Key Words: Snow-sports; School sports; SWOT analysis; Path Selection; Strategy
世界運動會的成功舉辦,是國家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是經濟發(fā)展的使然,我國GDP總量現(xiàn)居世界第二,政治、軍事、文化均在世界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但我國冰雪運動起步較晚,發(fā)展嚴重滯后,這不符合我國在國際中的大國形象。
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無疑為我國冰雪運動的發(fā)展揭開了嶄新的一頁,我國青少年人口數(shù)量位居世界第一,為冰雪運動潛在人群提供人口基數(shù)保障。因此,為加強后備人才培養(yǎng),保障我國冰雪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完成“百萬青年上冰雪”與“三億人上冰雪”計劃,必須著眼于冰雪運動進學校[1]。如何實現(xiàn)校園冰雪運動有序、有效的展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路徑選擇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通過描述、對比冰雪運動進校園的不同路徑,運用SWOT決策模型,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路徑選擇提供建議。
1?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應用于企業(yè)的管理研究,它將企業(yè)各相關因素分為優(yōu)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并整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關決策結論。隨著該理論的不斷成熟,SWOT分析法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延伸。近年來,我國體育界的學者引用該理論進行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旨在為冰雪運動進校園的路徑提供參考,為競技冰雪運動項目與傳統(tǒng)冰雪文化融合擴展思路。
1.1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優(yōu)勢
1.1.1 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我國冰雪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2萬年前,新疆阿泰了地區(qū)的巖畫上就描繪出人類滑雪的姿態(tài),冰雪運動在隋唐的詩詞當中也多有記載,宋明之后冰雪運動發(fā)展更為昌盛,而清朝則造就了我國冰雪文化的根基[3]。據(jù)《滿洲志檔秘錄》記載,努爾哈赤在盛京舉辦了我國最原始的冰雪運動盛會。在史料《金黎退食筆記》與乾隆的《冰禧賦》中,將冰禧提高到政治高度,認為冰禧“為國制所重”為“國俗”。這使冰雪運動從軍事演繹逐漸深入民間,例如,踢行頭、打毗溜滑、跑冰鞋、滑冰車等運動流傳至今。在這種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冰雪運動得到了東北三省廣大人群的喜愛與積極參與,為冰雪運動進校園提供了歷史文化根基。
1.1.2 冰雪運動項目的自身優(yōu)勢
冰雪運動項目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其一,參與人群廣,老少皆宜,冰雪運動項目眾多,從少年到老人,從平民到富人,從“新人”到健將,都能選擇符合自己愛好與運動水平的冰雪運動項目,從而達到全民參與、全民健身的目的;其二,強健體魄,豐富生活,在競技對抗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團隊合作精神與抗挫折能力,同時也能起到娛樂身心、排解壓力、營造冰雪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作用;其三,推動國家體育發(fā)展,通過打造冰雪文化,達到促進民俗情感和群眾體育參與,推動現(xiàn)代競技體育與傳統(tǒng)體育融合,為傳統(tǒng)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起到感染和引導作用;其四,通過冰雪運動,可以展現(xiàn)國家的經濟實力、弘揚民族自尊自信,為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做出貢獻。
1.2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劣勢
1.2.1 組織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
其一,盡管我國組織和管理機構在客觀上對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起著積極作用,但仍然出現(xiàn)“令出多門”的混亂局面,管理機構之間缺乏統(tǒng)一領導,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都試圖在冰雪運動進校園中“出謀劃策”。這就使管理機構之間管理權限不明確,使各組織部門過多關注權力與利益的博弈而忽視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發(fā)展。而有些上層管理者又缺乏冰雪實踐,沒有任何滑冰、滑雪經歷,對冰雪運動缺乏切身體驗,使得管理嚴重脫離實際,徒增下層管理者的煩惱。
其二,上下支持力度不均衡,基層組織機構缺失。我國冰雪運動進校園起步較晚,相關組織機構與管理體系尚未建立,缺乏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劃與嚴謹?shù)恼弑U稀,F(xiàn)如今,上層管理機構高度重視校園冰雪運動發(fā)展,但下層非政府管理的社團、俱樂部、冰雪場館并沒有積極響應政府推行的校園冰雪相關政策方案,上下層管理機構缺乏有效的溝通,這就造成上層“投資難”下層“響應難”的不良局面。即上層管理機構缺乏冰雪實際參與,對眾多冰雪運動項目的投資難以抉擇,將大量時間與資金投放在調研當中,而基礎冰雪運動教育者、草根冰雪場地建設者,缺乏與上層管理機構的有效溝通,難以將政策及時運用到冰雪事業(yè)當中。這導致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路徑缺失,喪失體會冰雪運動魅力的機會。
其三,雖然我國對冰雪運動進校園頒布了多條政策,但因政策表述模糊,缺乏明確的政策標準,在內容上多有“有條件”“鼓勵”“支持”等模糊、抽象、表述彈性過大的詞匯,使下層管理者在應用中產生不必要的困惑。
1.2.2 硬件設施的不足與退化
20世紀50~80年代,在東北三省,冰雪運動已經走進學校,例如,黑龍江省的中小學基本都有自己冰場。如今,由于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體育活動場地日漸緊張,冰場在中小學中逐漸減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黑龍江調查的80所中小學中,9所學校有標準冰場,20所小學有小冰場,4所小學有小冰道,47所小學沒有冰場[4]。
冰雪場館的建立與利用是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必要物質保障,其數(shù)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冰雪運動進校園的開展、推廣和發(fā)展。新場館的建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與時間建設,只有少數(shù)學校能夠建立屬于自己的冰雪場館。而簡易澆筑冰場與天然冰場的利用上,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建設標準、事故責任的不明確、社會與意外保險不健全,學校一般禁止學生使用天然冰場。例如,學生在放寒假之前,要簽署禁止去天然冰場的保證書,這使冰雪資源遭到極大的浪費。
1.2.3 缺乏專業(yè)人才
冰雪運動的專業(yè)人才包括教練員、裁判員、冰雪項目的賽事組織者、管理者與相關服務人員,其數(shù)量和質量是反映冰雪運動進校園發(fā)展質量與程度的重要標志[5]。雖然近年我國培養(yǎng)冰雪人才計劃如火如荼,但因我國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冰雪運動,致使冰雪運動供給側開始失衡,現(xiàn)有的冰雪運動教師數(shù)量嚴重不足,缺乏專業(yè)的冰雪知識與專業(yè)技能。以東北三省為例,雖然大多數(shù)學校都有著自己的冰雪運動教師,但由于課時等條件限制,對冰雪技能的運用只能達到初步掌握的程度。多數(shù)冰雪項目課程都是由非冰雪運動專業(yè)教師兼職,而國家在短時間內,在數(shù)量上無法培養(yǎng)出滿足學校需求的專業(yè)教師。這直接影響著冰雪運動進校園教學質量,更不能滿足校園冰雪競賽與課外活動的需要。
1.3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機遇
1.3.1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政策支持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冰雪運動發(fā)展帶了歷史性機遇,借此機會,我國相繼頒布了5項冰雪運動進校園相關的政策法律(見表1)。
1.3.2 我國冬奧會的成功申辦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冰雪運動進校園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冰雪場館已經在全國各省開展建設,并將冰雪場館的建設投入納入當?shù)刎斦A算,為營造冰雪文化氛圍、輸出冰雪教育人才、發(fā)展可持續(xù)冰雪運動。2020年計劃在全國建立冰雪特色學校2000所,2025年達到5000所,并鼓勵開設冰雪運動相關的職業(yè)學?;蚋叩仍盒⑴c培養(yǎng)中小學冰雪運動教師,目前我國已經有29個省份開展了冰雪運動,為迎接冬奧會的展開,南方各省份開始著力建設室內冰雪運場館,投資開展冰雪娛樂項目,深化冰雪文化氛圍并開始承辦國內外頂級冰雪運動項目,這極大地促進了冰雪運動在南方的普及與展開,為冰雪文化的傳播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4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威脅
1.4.1 氣候與環(huán)境的影響
我國國土遼闊,南北跨維度近50°,這就造成了氣候的明顯差異。北方冬季雪資源豐富,但部分地區(qū)冬季最低氣溫長時間在零下30℃,不利于室外冰雪運動的展開。而青海西藏地域雖有積雪山脈,但因屬于高原缺氧環(huán)境下,運動困難,并不利于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發(fā)展。而南方多雨且氣候潮濕,溫度長時間保持在0℃以上,天然雪資源較少。雖然南方正在大力建設室內冰雪場館,但還是無法滿足學校對冰雪場館的需求。目前只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新疆等北方省的氣候與環(huán)境適合校園冰雪運動的展開。
1.4.2 傳統(tǒng)體育觀念的阻礙
冰雪運動進校園離不開學校與家長的支持,學校不僅要對學生的身體健康負責,更要為學校的前途發(fā)展負責,在此情況下“分數(shù)”與升學率就尤為重要,這其實就是應試教育對智育的過分推崇,實質上是對體育的傾軋與束縛[6]。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下,升學率是評價各所學校的主要標準,即使在政策支持下,部分學校也會縮短或擠占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時間與機會,來換得文化知識傳授的時間。
在家長眼里,既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又擔心參加冰雪運動使孩子受傷,或占用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影響學習,為此很多學校取消課外活動,體育課盡量避免危險項目與高強度運動項目,體育課內容在不斷“軟化”,這種狹隘短淺的功利思想阻礙了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發(fā)展[7]。其次,中國體育運動大多處于“后意識”形態(tài),即以病理為先導,以回復健康為目標的“被動運動”意識。大多數(shù)群眾參與體育活動時,身體已經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而只有小部分人群在身體健康的同時主動參與體育運動,這就導致了群眾體育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滯后,進而影響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4.3 其他運動項目的競爭
在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運動項目相競爭,除冰雪運動進校園外,近年來我國還提出足球進校園、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校園等,與足球和傳統(tǒng)體育項目相比,冰雪運動對場館要求更高、見效更慢、更具有危險性,而校園足球與傳統(tǒng)體育項目則比冰雪項目更容易舉辦校內比賽,文化氛圍更深,群眾基礎堅實。它們無疑會在學校人口上與資金投入上與冰雪運動進行激烈爭奪。
2?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途徑選擇
2.1 路徑選擇之一:進課堂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但不同地區(qū)經濟實力與教育投入存在著顯著差距。冰雪運動進學校不但要因地制宜,更要正視學校所擁有的物質基礎。將學校分為2個層次。
第一,有能力使用冰雪運動場館的或有能力開展類冰雪運動課程的學校,一般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小學、重點大學與體育專業(yè)院校。以北京為例,目前為止北京共建設52所冰雪特色學校,中關村二小將全面普及冰雪運動,在非冰期時,仿真冰、仿真雪、旱地冰球、仿真冰壺、滑雪機等冰雪運動教學課程在北京多所學校通過測試并逐步得到完善,已經成為校園冰雪運動普及課程和社團、校隊建設的重要形式。類冰雪運動進課堂,避開了冰雪運動依靠冰雪的特點,并對冰雪運動本身進行改造,簡化技術、增強課堂趣味、滿足課堂安全要求,例如輪滑課程,用相對安全的輪滑鞋替代危險系數(shù)較高的冰鞋,雖然從冰到路,但在教學當中從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動作力量、動作頻率等都與滑冰相似,為冰雪項目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沒有能力建設冰雪場館也沒有類冰雪運動器材的“草根學?!?,一般指偏遠縣、鄉(xiāng)農村的中小學。冰雪運動進“草根學?!闭n堂,重點在于合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而土場澆冰無疑是解決冰雪運動器材不足的一種有效方式,現(xiàn)如今華北平原農村中小學依然以黃土操場為主,這種操場就是在天然的場地上用推土機推平,有條件的再用軋道機碾扎而形成的,其特點就是成本低、維護費用低。幾乎所有學校都能承擔。與塑膠操場不同的是,土質場地能“變土為冰”,這為冰雪運動進校園提供給了必要的設施條件。
在課程選擇上,由于教學資源差異,“草根學?!比鄙賹I(yè)的冰雪教學人才,甚至“一師多用的”情況較為普遍,在教學內容上,應選擇以傳統(tǒng)冰雪項目為主體的溜冰車、滑冰、抽冰猴等,以鍛煉身心、培養(yǎng)興趣、追求內在回報為目的的冰上傳統(tǒng)項目。因地域不同,課堂內容也存在差異,南方學校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也不應違背自然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盲目發(fā)展冰雪運動,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應注重冰雪運動相關科技的發(fā)展與攻關,而東三省的課堂內容應該以傳授運動技能、培養(yǎng)運動人才與教學人才、引導冰雪文化發(fā)展為重點,為做大做強的冰雪事業(yè)儲備人力資源。
2.2 路徑選擇之二:進大課間
冰雪運動進大課間,是學生利用冰雪運動或類冰雪運動調節(jié)學習壓力、娛樂身心的過程?,F(xiàn)如今大課間主要是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內容多為健身操或中長跑,在體考前則加入考試內容,既不能起娛樂身心的作用,也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即便有“陽光體育活動”“校園民族體育活動”等多樣化的大課間,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并不能持久。冰雪運動進大課間,不只要進得來,更要留得住。大課間內容應嘗試由學生自主選擇參與何種運動項目,無論是雪期的溜冰、抽陀螺、滑冰車,還是非雪期的輪滑、滑板、旱地冰球都能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磨練意志、鍛煉身體、增加交際能力。從而使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冰雪運動當中,為“3億人上冰雪”打好基礎。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23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以青少年“未來之星”冬季陽光體育為活動龍頭,開展青少年普及活動。在政策的推動下,各地不斷出現(xiàn)發(fā)展冰雪運動的浪潮,借此機會冰雪運動走進大課間,充分利用好雪期每天一小時的“陽光”時間。冰雪運動進大課間,是參與而非場地與人員上的獨占,這不客觀也不現(xiàn)實,應尊重學生的主體選擇,各體育項目之間要相互促進而不是相互阻礙。冰雪運動進大課間離不開內容的選擇、場地的建設、學校的支持。大課間學生能積極參與冰雪運動,除正常的課堂教學外,校內冰雪運動競賽也十分重要,學生在追求比賽勝利的過程當中強化冰雪技能、體驗冰雪樂趣,使學生不只是上冰雪,更愛上冰雪。
2.3 路徑選擇之三:進體育藝術文化節(jié)
冰雪運動進體育藝術文化節(jié),就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滿足學生體育藝術等文化需要的綜合性校園活動。體育藝術文化節(jié)是對傳統(tǒng)的體育競賽、文化活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將原來各學校各自開展的體育文化活動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個多所學校聯(lián)合承辦的體育文化活動。
學校相關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應指導學校組建冰雪項目運動隊或冰雪文化社團,鼓勵學校之間相互交流。例如,2009年,哈爾濱工程學院承辦了首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20支隊伍,3成專業(yè)水準;2011年第三屆,43支隊伍,5成專業(yè)水準;2013年第五屆,60支隊伍,7成專業(yè)水準;2014年,61支隊伍,8成專業(yè)水準。至今藝術冰雕已經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特色景觀,在制作冰雕的過程中學生被賦予晶瑩剔透、堅韌不拔的冰雪氣質,培養(yǎng)學生追求幸福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2.4 路徑選擇之四:進課余體育訓練
冰雪運動進課余體育訓練就是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對有一定冰雪運動特長的學生進行培訓,使他們的運動技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的一種運動訓練過程。冰雪運動技能的傳授,受課時與場地的限制,單靠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對冰雪運動的更高追求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目前冰雪運動進課余體育活動主要有3種形式:其一是由學校組織為完成比賽任務獲得比賽勝利的校隊,根據(jù)競技水平,訓練強度與訓練頻率也有差異,一般采用“一周多練”的訓練方式;其二是參加由老師在周末或寒暑假組織的有償培訓,冰期組織冰雪項目培訓,鞏固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冰雪技術水平,非冰期組織類冰雪運動培訓,如輪滑、滑板,發(fā)展冰雪項目所需的相關技能,如下肢力量與協(xié)調性,養(yǎng)成運動習慣,為冰雪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其三是由學生自發(fā)組織的或學校社團組織的課外冰雪活動,其內容簡單有趣,符合大眾學生技術水平,如雪地足球、打雪仗等,在娛樂身心的同時深化學校冰雪文化氛圍。
3? 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場地選擇
冰雪運動進校園,是地域選擇、場地建設、社會交流的結合。冰雪運動進校園,不僅是指在校園內進行冰雪運動,對于沒有自己場館或場館尚未完工的學校而言,發(fā)展校園冰雪運動主要有利用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2種方式。
3.1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健康意識的深入人心,大眾對冰雪運動的認識逐年加深,室外冰雪場館的規(guī)模與數(shù)量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但場館收益并不樂觀。2013年遼寧各類滑雪場30家,全部為自主營業(yè),沒有政府投入和社會贊助,調查其中13家滑雪場,7家屬虧損狀態(tài),6家滑冰場收入與支出持平;吉林23家滑雪場,21家虧損;北京16家滑雪場,9家屬虧損狀態(tài)[8]。冰雪場館的經濟虧損阻礙了投資熱情,不利于冰雪運動的發(fā)展與新場館的建設。
目前我國擁有自己冰雪場館的學校鳳毛麟角,學校應與周邊冰雪場館展開溝通合作,達成聯(lián)合教學共識。一來彌補了學校場館的缺失,二來為社會冰雪場館創(chuàng)造收益,是一種雙贏的發(fā)展模式。例如,燕山大學體育學院與紫金山滑雪場展開合作,在人流量較少的非工作日進行冰雪課程的教授,既解決了場地問題又為場館提供收入,為冰雪運動進校園提供可參考的模式。
3.2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冰雪運動進“草根學校”就要充分利用“四個一資源”即“一江、一河、一湖、一公園”。與室內冰雪場館相比,自然冰場具有維護費用低、光線好、冰雪氛圍濃厚等優(yōu)勢。我國冰期以淮河流域為界,淮河以北有冰期,淮河以南則無冰期,冰雪運動進校園就要充分利用淮河以北的3個流域(見表2)。
現(xiàn)如今,河面冰場主要由冰雪愛好者自發(fā)組織開發(fā),有些對自帶冰刀者免費,有些則以收取場地費用、租售冰雪器材、開設冰雪項目培訓來盈利,在管理上多用“習慣”“常識”來代替規(guī)章制度,例如,在冰場內越是里道的滑冰者技術越高、速度越快,但并非所有參與者都熟知規(guī)律,這為事故的發(fā)生埋下隱患。這種形式的冰雪場地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缺少統(tǒng)一安全標準與規(guī)章制度,缺乏政府管理,不利于冰雪運動的展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就要充分發(fā)揮民間基層骨干作用,這些草根骨干有著幾十年的冰雪經驗,熟知當?shù)睾恿鞅顩r,學校與其合作,既要保障學生安全,又能為當?shù)乇┻\動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4? SWOT模型的構建與路徑選擇
根據(jù)上述對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內外部影響進行定性分析,構建我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SWOT策略分析(見表3)。
SO選擇:第一階級冰雪學校,當冰雪運動內部優(yōu)勢與外部機遇相組合時,建議采用無差異路徑選擇策略,例如發(fā)展冰雪運動已較為成熟的北方體育院校,在環(huán)境與師資的保障下、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校園冰雪的發(fā)展必然事半功倍,既要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又要爭取資金政策支持,在提高運動成績的同時注重冰雪運動項目的理論技術的研發(fā),為4年后的冬奧會比賽選手提供場地與技術支持。
ST選擇:第二階級冰雪學校,當學校具備自身優(yōu)勢,但外部發(fā)展阻力大、威脅多時,建議采用差異化路徑選擇策略,從阻力小的路徑入手,由易到難。例如環(huán)境條件允許,但教學條件與場地不足的北方綜合大學或北方中小學校,可根據(jù)學校特點有區(qū)別地投入冰雪教育資源,如與社會冰場展開合作,優(yōu)先在體育院系開展冰雪專項課程,在發(fā)展校園冰雪運動,建立校園冰雪社團,先后發(fā)展校園冰雪運動。以為國家培養(yǎng)冰雪后備人才,營造校園冰雪文化氛圍為教育目標。
WO選擇:第三階級冰雪學校,當學校自身條件差,既沒有物質保障也缺乏師資力量,而外部條件好的時候,例如,在北方經濟落后,條件艱苦的中小學,建議采取路徑集中策略,選擇1條或2條符合學校自身條件的路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發(fā)展傳統(tǒng)冰雪運動項目,例如,開設雪上足球、滑冰、溜冰車等專業(yè)技術要求低,娛樂性強的冰雪課程,以普及基層冰雪文化、培養(yǎng)冰雪運動興趣為主要教育目標。
WT選擇:第四階級冰雪學校,當學校自身條件極差,同時外部阻力大又缺乏社會支持時,例如,特殊教育學校或南方偏遠山區(qū)的學校,不能盲目發(fā)展冰雪運動,建議采用適度參與策略,根據(jù)學生選擇與學校自身條件,以講述冰雪文化歷史知識,建立冰雪運動的感官認識為教育目標,嘗試為學生提供接觸冰雪運動的機會。
5? 結語
冰雪運動進校園是大勢所趨且勢在必行,清楚認識校園冰雪的優(yōu)勢劣勢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對冰雪運動進校園路徑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分析得出,發(fā)展校園冰雪運動,就要根據(jù)學校自身特點與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適宜的教學路徑與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四個一資源”與基層冰雪骨干作用,建立與管理層有效透明的溝通渠道,為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瑞林.基于北京冬奧會視域下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1):1-4.
[2] 申彧.SWOT分析法的應用進展及其展望[J].知識經濟,2009(9):81.
[3] 姜廣義.我國古代冰雪運動發(fā)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5):138-141.
[4] 馬瑞,焦磊,劉春華,等.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與陽光體育有效融合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4):1-4.
[5] 李萬來.體育公共關系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
[6] 黃珊.我國青少年體育政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7] 朱立斌,劉麗輝.東北地區(qū)高校冰雪運動推廣的理性思考[J].冰雪運動,2015(13):42-45.
[8] 程文廣,劉興.需求導向的我國大眾冰雪健身供給側治理路徑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4):13-21.
[9] 張朋,鄭小鳳,萬宇,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校園的路徑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4):64-68.
[10]朱志強,朱寶峰,劉石,等.我國滑雪運動現(xiàn)狀分析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