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霞
初中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由于學生處于青少年階段,正是良好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確保學生身心可以健康成長。語文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中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育知識及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提高學生的同時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影響,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避免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確保學生可以健康地成長。通過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到語文情感的價值,并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語文情感,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另外,教師使用語文情感教學的方式逐漸地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能夠加快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速度[1]。
教育行業(yè)在實際工作中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根據(jù)社會的需求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豐富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以此為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情感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地提高備課工作的質量,熟練地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以此為基礎進行情感教學,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并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語文語言的使用,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情感的認識。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貼近學生的生活,確保學生可以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加強學生對情感表達方式的學習。
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區(qū)別,語文教育中會通過語文知識的教學傳遞給學生一定的情感及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逐漸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在情感教學中應對課文全面的剖析,并對課文的結構及抒情方式進行分析,確保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可以明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語文情感表達形式較多,例如散文、詩詞等。因此,教師應對各個題材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將古代偉人的思想感情與學生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情感相聯(lián)系,以此增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2]。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朗讀的重視,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課文的朗讀,還要要求學生在自由學習時間加強對課文的朗讀,使用朗讀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課文中讀者感情的理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確保學生在朗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相較于默讀而言,朗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者情感領悟能力,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教師在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規(guī),應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及學生學習的需求不斷地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教師在情感教學中應使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此提高情感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實踐模擬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情感教學中,確保學生可以以自身的體會理解作者的情感。另外,教師在情感教學中也應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為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營造一定的氛圍,確保學生可以全面理解作者的情感[3]。
語文教學中所包含的課文講解多數(shù)是具有正面性的思想,并且多是我國傳統(tǒng)文章,雖然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其表達方式對于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對學生提高對相關思想的認識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將語文課文中表達的情感與我國現(xiàn)實社會進行聯(lián)系,以此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學習逐漸產(chǎn)生自主意識。
寫作也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加強學生在寫作中的情感教學。首先,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以此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奠定基礎。而且通過寫作,學生可以實踐教師講解的情感表達方式,以此加強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情感的認識,進而提高情感教學的質量。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日常筆記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的發(fā)展。
教師應提高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視,明確加入情感教學因素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成績方面的重要性,進而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影響。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認識情感教學的內容,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合理設置的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感情,使用朗讀、寫作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影響,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