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波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鄭州 450000)
我國現階段的高校教育方法已經逐漸趨向教育信息化2.0時代,是“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將有助于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通過互聯網進行現代化教學,是教育方式的極大進步,順應了智能化教育的發(fā)展浪潮。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fā)過程必須要良好的保障資源和支撐體系,充分設計網絡課程開發(fā)過程,探索高校網絡課程開發(fā)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首先要根據高校的教學計劃和實際需要,將開發(fā)制作的網絡課程進行公示,遵循“項目公開、擇優(yōu)立項”的原則申報和立項網絡課程。確保項目負責人是從事該課程第一線的優(yōu)秀資深教師。申報批準確認立項后要熟知網絡課程開發(fā)相關條款和規(guī)定,簽署網絡課程開發(fā)制作項目管理書,明確權利和義務。網絡課程項目的申報和立項管理流程可如圖1所示。
圖1 網絡課程項目開發(fā)流程
網絡課程負責人要將項目申請書中有關于預算明細等認真填寫,批準立項后可得到一定的經費支持,數額根據實際的課程而定并以批準金額為準;由項目負責人進行支配和劃分,財務部門對經費的使用范圍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其中包括勞務費、資料費、稿酬、差旅費和成果驗收費等,而在購進相關互聯網設備時要遵循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和規(guī)定。
在項目開發(fā)運行過程中,開發(fā)組和相關技術人員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課件制作標準及要求,確定總體制作方案。高校的課件開發(fā)技術部門要提供相應的支持,及時交流并解決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保障課程負責人和技術人員能夠正常的參與到開發(fā)制作工作中,對網絡課程資源進行預審和測試。其具體運行流程可如圖2所示。
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fā)組要通過網絡課程、文本材料和光盤三種形式展示開發(fā)成果,在課程資源平臺開發(fā)完畢后,高校組織專家對課程的質量進行驗收,然后根據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對網絡課程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更改然后再次提交。如果確定合格投入到實際教學中,還要聽取學生的意見,更進一步的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最后完成驗收管理階段。
圖2 網絡課程項目運行流程
在高校的網絡資源建設中主要管理的資源有媒體素材數據庫、試卷試題素材庫、網絡課程和課件、教學案例以及其他文獻資料等,建設網絡課程內容規(guī)范可如圖3所示。學校要具備一定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能夠支持網絡課程的開發(fā)和設計,在具備相應的錄播系統和課程中心的同時,還要采購有相應的成套攝錄設備,為課程提供廣播級的視頻資源來源。
通常情況下網絡課程的資源開發(fā)需要的媒體素材定義及概念和相關解釋都要準確科學的符合國家教育部所規(guī)定的的教學大綱和教育要求,其中采用的各種教學資源比如音頻、視頻、圖像等在網絡課程開發(fā)制作中要采用高效先進的壓縮技術,保障能夠滿足實際的存儲和傳輸需求。網絡課程信息管理平臺部署易采用B/S結構,跨平臺、多數據庫支持,良好的擴展性能,符合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標準。
圖3 網絡課程資源組織示意圖
由于網絡課程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所以要求其要具有安裝簡便、檢索容易快捷并且兼容性強等功能,所其一是教學資源模塊,也就是題庫、案例庫以及媒體素材庫等資源素材的收集,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和資源存儲的數據庫;其二是資源系統管理模塊,是對系統安全、資源計費、系統故障以及網絡性能等進行管理;其三是用戶的資源建設和使用溝通管理,最主要是保障用戶能夠在資源平臺中進行在線查詢、教學資源更新、資源下載等管理。
對資源建設進行質量評估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教學資源評價管理,主要可以從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進行管理。在滿足學生網絡學習需要的同時。要保障符合規(guī)定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還要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保障知識客觀合理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接受能力,實現視頻教學畫面的合理性、美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建設高校網絡課程是高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基礎和要求,從網絡課程項目申報和立項進行管理,并充分保障資源平臺開發(fā)的功能性,能夠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網絡教學形式和資源共享平臺,促進高校信息化建設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最終構造能夠滿足教學資源建設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應用框架,整合學校的有效網絡資源,將資源統一管理,使其達到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