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英
“仙女下凡地,抱石故園人”,在新余這塊人杰地靈的熱土上,處處充滿創(chuàng)新的激情。而新余市渝水第三小學(下稱“渝水三小”)就是綻放創(chuàng)新魅力的“花朵”。已有50余年辦學歷史的渝水三小,在新余市再鑄“工小美”輝煌的生動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黨建+37.2℃”教育的新路子。
針對教育創(chuàng)新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近年來,渝水三小黨支部、校委會反復研究討論,結合實際,形成了以立德樹人、樂學育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念,實施了“五、四、三”創(chuàng)新策略,所謂“五、四、三”,就是課堂的“五變”、德育的“四行”、文化的“三風”。
37.2℃教育的核心理念
渝水三小倡導的37.2℃教育,核心理念就是適性、激情、和美。
適性,就是掌握教育的本質屬性,適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的“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激情,就是教育需要溫度的提升。37.2℃,以人的正常體溫為準,高出一點點,就是能重燃教育激情的溫度。學校培養(yǎng)教師激情,激發(fā)學生活力,構建激情校園。
和美,就是教育的和諧美好發(fā)展。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點,師生和美與共,人人樂觀向上。
37.2℃課堂的“五變”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位教師+一張講臺+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講臺上,教師滔滔不絕,一味灌輸;講臺下,學生緘默不語,被動接受。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艱難,教與學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上了渝水三小黨支部、校務會的議事日程。如何改?改什么?改了的效果到底會怎樣?渝水三小黨支部率領全體班子成員通過有效研討,以“問題”為導向,借鑒全國各地優(yōu)秀課改經驗、成果,轉化為符合學校實際的課改理念,并在全校推行“以學定教、和美達標”37.2℃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成功實現了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到“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深刻變革。37.2℃課堂體現了適性的教育理念、激情的教學過程、和美的育人目標,促使學生習得知識,孕育德行。
渝水三小37.2℃課堂實現了“五變”:一變學生排排坐為團團坐;二變一塊黑板為四周都是黑板;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四變一位教師的講授為多位學生的展示;五變教師單向評價為師生多元評價。
如今,渝水三小課堂都是由學生唱主角,小組合作學習得到深入推行。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任務,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展示的機會;教師在一旁點撥、引導、提升。這樣的課堂,有“三點”——點撥、點燃、點評; “三聲”——掌聲、笑聲、辯論聲;“三動”——身動 、心動、神動;有教學的“四環(huán)五學”—— 預習、交流、展示、達標為“四環(huán)”,自學、對學、群學、展學、查學(或延學)為“五學”。
7年的堅持實踐,渝水三小人傾注了心血和汗水,讓講堂變學堂,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我展示、我快樂、我陽光、我自信”充溢校園的每個角落,培養(yǎng)了學生組織管理、溝通表達、合作互融、信息共享、自理自立和解決問題六大能力。變則通,改則活,如今的渝水三小學生更加聰慧與樂觀,教師更顯靈氣與睿智,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傾情37.2℃德育的“四行”
精神成長是一生的功課,渝水三小在鼎力構建37.2℃課堂的同時,更致力踐行37.2℃德育,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孩子完美的品質,促進孩子陽光成長。近年來,為了激發(fā)黨建工作內驅力,凸顯黨員教師的示范效應,渝水三小拓寬“黨建+”途徑,開展了黨建+結對認親、黨建+“文物”珍藏、黨建+家長參與、 黨建+樂團塑美等一系列活動。
一是黨建+結對認親。學校黨支部要求每名黨員都認領一名或多名幫扶對象,可以是留守兒童、貧困生或單親生。在黨員帶動下,全校教師每人都至少幫扶了一名特殊兒童。7年來,幫扶對象達到了1365人次,幫扶活動走向了常態(tài)化。
二是黨建+“文物”珍藏。2016年是渝水三小建校50周年,為讓校慶既簡樸又隆重,學校做了兩件事:一是制作《世濟其美》紀念冊;二是新建了一座校慶亭——濟美亭,六(5)班敖希斐同學書寫的“濟美亭”書法作品入選,并精心制作成匾額鑲嵌此亭。同時,學校還把富有紀念意義的一些物品、各種活動的影像資料搜集珍藏起來,留下彌足珍貴的記憶。
三是黨建+家長參與。渝水三小黨支部堅持讓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決策,培養(yǎng)家長代表、家長顧問,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委員會;家長志愿者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校服設計、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校建維修、家校矛盾等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7年來,已有135名家長志愿者代表參與學校事務決策,被采納的建議達85.6%。同時,渝水三小黨支部一直堅持開展“美在路上”志愿服務活動,一批黨員家長志愿者率先垂范,先后有3000余名家長走進學校聽課、參與教學活動總計1600余節(jié),為家長講堂授課300余節(jié)。師生、家長志愿者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共同走進福利院、敬老院,走進特殊兒童家庭,走進社區(qū)……為社會獻愛心1500余人次。
四是黨建+樂團塑美。為實現以美輔德、以美陶情,渝水三小在全市中小學中成立了第一個樂團——“小荷花”少兒民樂團。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民樂團不斷創(chuàng)新演奏方式,贏得了舞臺和觀眾,在各級各類大賽中共獲獎30余次。其中,《心中的喝彩》參加“慶香港回歸十五周年綜藝盛典”喜獲金獎、《陽光下的我們》獲全國校園春晚金獎、《送你一支玫瑰花》《陽光下的我們》獲江西省慶“六一”文藝晚會一等獎、《歸嘎》《國之風》參加江西省“唱響中國夢”演出,均捧得金杯。
兩千個日日夜夜,無數個創(chuàng)新火花的激情碰撞,渝水三小黨建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賞。渝水三小人不忘初心,逐夢前行,不斷傳承歷史,升華自身,開啟未來。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