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電影《受益人》的故事主線是“殺妻騙?!薄鐣侣劺镎鎸嵆霈F(xiàn)過的事情,做了些改動,變成一個困窘的男人先找到一個陌生女人結(jié)婚,然后再殺掉她騙保險金。柳巖扮演了作為目標被殺的女人,她是一個網(wǎng)絡(luò)主播,看上去愛慕虛榮其實樸實善良,需要努力賺錢為爸爸治病,她相信并渴望純真的愛情,為了所嫁的男人愿意做出很多讓步,甚至是一些不太合理的奉獻和犧牲。她的“真情”讓男主角不忍,可也讓觀眾陷入了另一種思考:如果她不是那么單純赤誠,被殺就不值得同情嗎?
這牽扯到創(chuàng)作者的一種傾向:在復雜的故事里,害怕沒有絕對的說服力而進行道德上的加碼。他們的潛意識里“受害者”必須是完美無瑕的,站在絕對的道德制高點上,才能得到大眾的同情。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里劇情設(shè)置也是如此,漂亮姑娘葉藍秋收到了一紙癌癥診斷書,在公交車上神情恍惚,沒給老人讓座,被電視臺的實習記者拍攝下來。電視新聞指責她“道德淪喪”,進而被人肉搜索,她最終選擇了自殺。
把葉藍秋設(shè)定為一個癌癥病人,顯然就是一種道德加碼,讓攻擊她的人感到羞愧,“病人”這個身份天然弱勢——告訴大家,你譴責的某個人可能很不幸,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扇绻⑽瓷砘冀^癥,只是有一次坐車沒讓座的漂亮姑娘呢?
“衣著時尚的美女”是一個容易引起別人嫉恨的符號,以往的小學生作文中道德有問題的角色常常被分配給這種時髦女郎,方便做“美”與“丑”的對比,她們外表是美的,內(nèi)心卻是丑的。外表精致時尚也讓普通人產(chǎn)生距離感。
“絕癥病人”則是最容易引發(fā)大眾同情的符號,在影視劇中常常運用,韓劇三寶便是“車禍、癌癥、治不好”?!端阉鳌分刑热舨灰脒@個病人符號,影片或許更有人性深度,可以扎實,也更符合現(xiàn)實。
道德加碼讓復雜的故事變得簡單而淺薄,阻止了《受益人》和《搜索》成為更上一層樓的佳作。歷史上也有對受害者苛責、對模范人物人為拔高的現(xiàn)實故事。
“二十四孝”中“王祥臥冰”的故事聽起來有點古怪,經(jīng)不起現(xiàn)實推敲。最早的記載出自東晉《晉陽秋》,“母患,方盛寒冰凍,母欲生魚,祥解衣將剖冰求之,會有處冰小解,魚出。”可能大冬天穿得笨重,解開衣服是為了讓手腳靈活,方便鑿冰捉魚。然而到了《孝子傳》里,故事就變成:“祥解衣臥冰上,少時冰開,雙鯉躍出?!?/p>
王祥解衣臥冰,由正常的孝親行為變成一場行為藝術(shù),這體現(xiàn)了編纂者的價值取向——不夠極端、不夠傳奇就不足以感天動地,稱不得“至孝”。這番加碼,足夠傳奇,但也有些扭曲——如果沒有雙鯉躍出,自己又凍壞了,怎么照料生病的母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