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明 林 俊# 吳共國 朱 俊 陳衛(wèi)仙 程 斌 劉碧霞
1 建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浙江 建德 311604
2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本研究通過評價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mFOLFOX6治療結腸癌后對患者所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改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45例晚期結腸癌患者均在浙江省腫瘤醫(yī)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治療,隨機分成對照組(A組)和觀察組(B組),A組20例,B組25例。且滿足如下標準:骨髓功能正常(白細胞數(shù)≥4000mm3);肝功能正常(血清總膽紅素<1.5mg/dl);腎功能正常(肌酐<1.5mg/dl);心功能正常(穩(wěn)定心律,無活動性心絞痛,無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證據(jù));所有患者均無化療禁忌。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例(%)]
1.2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jīng)病理學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晚期結腸癌;②所有病例預計生存期>3月,KPS評分≥60分;患者依從性較好,能夠配合接受治療;沒有化療禁忌癥。③中醫(yī)辨證分型:肝脾不和。
1.3 診斷標準:西醫(yī):①均實施根治手術,且有明確病理診斷確診為結腸癌;②參照《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1],臨床分期為Ⅳ期;大便潛血為陽性,癌胚抗原(CEA)可升高,大便性狀改變(黏液便、血便等),排便習慣改變,腹部不適。中醫(yī)辨證: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2]。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痞悶,胸脅脹滿,心煩易怒,善太息,噯氣,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脈弦。
1.4 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zhì)。②半月內(nèi)接受過相關治療。③合并其他腫瘤。④特征人群(孕婦、哺乳期、精神?。?。
1.5 治療方法:mFOLFOX6化療方案:連續(xù)2h靜脈滴注奧沙利鉑(85mg/m2)和亞葉酸鈣(100mg/m2),快速靜注氟尿嘧啶(5-FU)(400mg/m2),接著 5-FU(2400mg/m2)靜脈維持46h。對照組(A組)單獨采用mFOLFOX6化療方案,所有患者均按照方案用藥,不增加任何其他的抗癌藥物和免疫相關制劑;觀察組(B組)在給予mFOLFOX6治療的基礎上,于化療第4天開始口服半夏瀉心湯加減,組成:制半夏20g,太子參15g,黃連、黃芪、白芍、枳殼、茯苓各10g,甘草、干姜、建曲、大棗各6g,佛手、大腹皮、陳皮、麥芽、香櫞皮各9g等。由本院制劑室制備,1劑/日,早晚兩次分服,連續(xù)口服30天。所有患者均按化療方案治療10個周期。每次化療前均檢查患者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指標和外周神經(jīng)毒性觀察,并于化療1周后進行指標復查。
1.6 治療評估標準:基于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KPS評分)[3]對患者進行評定,改善標準為KPS提高大于10分者;降低標準為KPS降低>10分者;穩(wěn)定標準為KPS無變化者。毒性反應按照WHO公布的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副反應的表現(xiàn)及分度標準執(zhí)行[4]。
1.7 中醫(yī)證候療效: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shù)≥95%;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shù)≥70%;有效:主要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療效指數(shù)≥30%;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療效指數(shù)采用尼莫地平法。
1.8 免疫功能檢測:治療后采集患者靜脈血,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淋巴亞群比例評估免疫功能,其中T淋巴亞群比例為 CD3+、CD4+水平。
1.9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分類資料用χ2檢驗,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自身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或配對秩和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生存質(zhì)量比較:化療結束后進行KPS評分,與首次化療前的KPS評分比較,結果提示B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顯著優(yōu)于A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zhì)量比較(KPS評分)
2.2 患者用藥后毒副作用比較:兩組患者的肝腎功能異常率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白細胞降低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A組Ⅰ-Ⅱ度白細胞降低發(fā)生率為30%,顯著高于B組的20%(P<0.05);A組Ⅲ-Ⅳ度白細胞降低發(fā)生率為55%,高于B組的16%,且統(tǒng)計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B組患者Ⅰ-Ⅱ和Ⅲ-Ⅳ度外周神經(jīng)毒性發(fā)生率分別為28%和20%,而A組的外周神經(jīng)毒性發(fā)生率分別為40%和65%,與A組患者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B組治療后臨床痊愈5例(20%),顯效9例(36%),有效7例(28%),無效4例(16%),總有效率84%;對照組臨床痊愈3例(15%),好轉6例(30%),有效3例(15%),無效8例(40%),總有效率60%。經(jīng)卡方檢驗,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比較:通過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水平評估免疫功能,結果顯示治療組中CD3+和CD4+水平分別為46.25±8.16和25.47±4.68,比對照組(41.14±7.32及20.12±3.78)明顯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
images/BZ_57_1256_714_2240_772.png20.12±3.78 25.47±4.68*A B 20 25 41.14±7.32 46.25±8.16*
肝脾不和多因情志不暢,久病不愈或疾病反復發(fā)作,導致陰陽失調(diào),溫寒不調(diào),終致中焦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司而發(fā),治以和胃降逆,消痞散結。臨床干預需堅持調(diào)和肝脾、脾胃調(diào)理原則。半夏瀉心湯源于仲景《傷寒論》,方中半夏主心下堅,往來寒熱,腸鳴,是消痞除滿之要藥,亦能降逆止嘔,為君藥。合用干姜,暖脾和胃;黃連、黃芪合用可除熱降泄;太子參、大棗甘溫補虛;佛手、香櫞皮理氣和中,除滿止痛;枳殼、大腹皮、陳皮理氣和中,調(diào)和腸胃;茯苓、建曲、麥芽健脾和胃消食;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可調(diào)和脾胃,恢復氣機升降出入,諸癥可除。本研究結果顯示,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mFOLFOX6化療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較單純化療組明顯提高,且在化療間歇期服用半夏瀉心湯后可降低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在Ⅰ-Ⅱ、Ⅲ-Ⅳ度白細胞下降和Ⅰ-Ⅱ、Ⅲ-Ⅳ度外周神經(jīng)毒性發(fā)生率方面,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化療組較單純化療組也更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中藥抗癌復方聯(lián)合化療可以改善結腸癌患者的全身狀況、提高免疫力、增強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減少或預防復發(fā)轉移,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等優(yōu)勢。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mFOLFOX6化療方案治療結腸癌術后患者較單用化療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