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才
(宜興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宜興 214200)
慢性乙肝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發(fā)病率高,臨床上,病人多表現(xiàn)出肝功能異常、脾大、蜘蛛痣等,早期多無明顯不適癥狀,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也是被感染者逐年增多的一大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在器官纖維化與瘢痕形成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物合成具有促進作用,且可實現(xiàn)對膠原降解的有效抑制,加速纖維化進程[1]。本文筆者為了探討觀察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GF-β1含量檢測及與肝纖維化、Th1/Th2免疫水平的相關關系,選擇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進行研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在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內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對象且設為乙肝組,所有病例符合慢性乙肝診斷標準,既往沒有接受相關治療,其中,5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范圍18-73歲,平均年齡(52.89±4.58)歲。另外,選擇同期我院接收的100名健康體檢者且設為健康對照組,5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范圍19-70歲,平均年齡(51.21±5.83)歲。所有對象對研究知情,且愿意參與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不愿參與研究者,排除精神障礙、失語失聰者。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兩組對象在性別及年齡等基線資料方面并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可分組討論。
1.2 方法
1.2.1 檢測TGF-β1含量 基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兩組對象的肘靜脈血,按照抗凝-離心-分離上層血清等流程,規(guī)范操作,檢測血清中的TGF-β1水平。
1.2.2 肝纖維化指標 采取同樣的方式,采集外周靜脈血血清,評價肝纖維化程度,包括IV型膠原(CIV)、前膠原蛋白III(PC-III)、透明質酸(HA)與層黏連蛋白(LN)。
1.2.3 Th1/Th2免疫水平 關于Th1/Th2免疫水平,包括4個指標,分別是干擾素r(IFN-γ)、白介素-12(IL-12)、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本次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至SPSS 20.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將0.05作為臨界值,檢驗值P<0.05時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GF-β1含量 比較兩組對象TGF-β1含量,乙肝組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兩組對象的TGF-β1含量(Mean±SD,pg/mL)
2.2 肝纖維化指標 比較兩組對象的肝纖維化指標,結果顯示,乙肝組各指標都高于健康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Th1/Th2免疫水平 數(shù)據(jù)顯示,健康對照組Th1細胞因子中IFN-γ及IL-12水平高于乙肝組,而Th2細胞因子中IL-4及IL-13水平低于乙肝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2.4 相關性 通過Pearson檢驗顯示,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中TGF-β1含量與肝纖維化指標中的CIV、PC-III、HA、LN呈現(xiàn)出正相關關系(r=0.764、0.578、0.614、0.515)。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中TGF-β1含量與Th1/Th2免疫水平中的IFN-γ、IL-12呈負相關關系(r=-0.461、-0.671),而與IL-4及IL-13呈正相關關系(r=0.562、0.571)。
慢性乙肝(hepatitis B virus),即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檢測呈陽性,病程超過6個月或者發(fā)病日期不明確而伴有臨床慢性肝炎表現(xiàn)的疾病。一般情況下,可將其分成3類,即輕度、中度和重度[2]。慢性乙肝攜帶則指的是乙肝病毒檢測呈陽性,無慢性肝炎癥狀,1年內連續(xù)隨訪3次以上,血清ALT及AST正常,且肝組織學檢查顯示正常。近些年,慢性乙肝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其臨床診治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慢性乙肝,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是主要感染源。慢性乙肝存在潛伏期(6周-6個月),一般為3個月,臨床上患者多表現(xiàn)出乏力、腹脹、肝區(qū)疼痛、惡心等癥狀,肝大、質地為中等硬度,伴有壓痛,嚴重時,可出現(xiàn)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等,肝功能可持續(xù)異常[3]。
針對慢性乙肝,隨著病情發(fā)展,最終可導致肝硬化,其中,肝纖維化是慢性乙肝發(fā)展至肝硬化的一個必經(jīng)過程。目前,肝臟活檢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但是,此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性,存在局限性,對此,學者們開始探索新的、便捷且高效的指標,用于早期診斷慢性乙肝肝硬化,也是學術界探討的一大特點。現(xiàn)如今,TGF-β1是學者們公認的致纖維化因子,借助多種途徑,如選擇性提高膠原相關基因轉錄、減少細胞外基質降解等,促進膠質沉積,促使纖維化加速形成[4]。為了明確分析TGF-β1在慢性乙肝病情發(fā)展中的作用與地位,本文筆者選擇100例慢性乙肝病人和100名健康體檢者進行比較,檢測血清中TGF-β1含量的差異,結果顯示,相比健康對照組,乙肝組的TGF-β1水平較高,由此說明,慢性乙肝的病程中,TGF-β1有參與。
肝纖維化的本質在于以膠原為主的細胞外基質合成升高,減少降解,促使兩者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喪失,肝內沉積大量細胞外基質,導致肝纖維化。TGF-β1是纖維形成因子,促使肝細胞損傷、壞死,甚至是凋亡,對肝型狀細胞產(chǎn)生作用,促使其轉變成為肌纖維母細胞,且膠原大量合成。CIV、PC-III、HA、LN是肝纖維化常見指標,其表達與肝纖維的程度呈現(xiàn)出正比關系,通過檢測肝纖維化指標含量,可準確反映出肝纖維化的嚴重性[5]。本次研究顯示,相比健康對照組,乙肝組的CIV、PC-III、HA、LN指標均較高,且經(jīng)Pearson檢驗發(fā)現(xiàn),TGF-β1含量與肝纖維化指標呈現(xiàn)出正相關狀態(tài),由此分析,TGF-β1對肝纖維化具有促進作用。
Th1/Th2細胞平衡關系是影響乙肝慢性化發(fā)生、持續(xù)的一大因素,研究顯示,慢性乙肝細胞的培養(yǎng)液中,Th1細胞因子的水平較低,而Th2免疫細胞因子水平呈升高趨勢,由此推測,慢性乙肝患者表現(xiàn)出Th2類細胞的優(yōu)勢狀態(tài)。Th1細胞因子呈現(xiàn)出表達不足狀態(tài),提示機體的抗病毒免疫反應較低,對乙肝病毒的有效清除存在不利影響,甚至造成病毒在細胞間相互擴散,加重病情。Th2細胞占據(jù)優(yōu)勢,進一步對Th1細胞功能產(chǎn)生抑制,這可能主要受慢性乙肝病人肝內炎癥活動影響。本研究顯示,健康對照組Th1細胞因子中IFN-γ及IL-12水平高于乙肝組,而Th2細胞因子中IL-4及IL-13水平低于乙肝組,Pearson檢驗顯示,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中TGF-β1含量與Th1/Th2免疫水平中的IFN-γ、IL-12呈負相關關系,而與IL-4及IL-13呈正相關關系。由此提示,TGF-β1高表達可打破Th1/Th2細胞免疫平衡狀態(tài),促使慢性乙肝疾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表2 比較兩組對象的肝纖維化指標(Mean±SD)
表3 觀察分析兩組對象的Th1/Th2免疫水平(Mean±SD,pg/mL)
綜上所述,慢性乙肝病人血清TGF-β1呈高表達狀態(tài),且直接促進肝纖維化,導致Th1/Th2免疫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是評估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的一項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