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操作,巧用學具,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并將數(shù)學回歸生活,促使學生在操作與思辨中建構完整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
[關鍵詞]操作;角;抽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8-0006-02
“角”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桌角、墻角、牛角……生活中處處都有角的影子,但這些并不都是數(shù)學上的角,數(shù)學上的“角”是具有抽象意義的。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二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更需要教師教學的智慧,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操作經(jīng)驗,催發(fā)學生動手實踐、理性思考,使學生在操作與思辨中抵達概念本質。
一、重視操作。內化角的表象
正如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研究,因為這樣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p>
“角”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角的表象在學生頭腦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沉淀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過程,從直觀感知逐步走向數(shù)學思考,不斷修正模糊的認識,在反思中重構相關概念,從而感悟數(shù)學概念的本質。
【教學片段1】
師:老師在課前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信封,信封里有四種研究材料(如圖1),請小組長分工,每人選擇一種研究材料,做(畫)出一個角。友情提醒,每人做一個角就夠了。
師:就在你們做的過程中,老師已經(jīng)悄悄地拍下了你們做的角,一起來看。
(1)毛線拉角(圖2)
師:這個同學是用什么做角的?都是角嗎?為什么?
生1:第一個不是角,因為兩條邊不是直的。第二個是角。
師:看來要想成為數(shù)學上的角,角的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
(2)小棒搭角(圖3)
師:也有同學用小棒擺出來了。瞧,直直的,都是角嗎?
生2:第一個不是,第二個是。因為它兩條邊沒有合起來。
師:角光有兩條直直的邊夠不夠?還要怎樣?
生3:不夠。兩條邊還要合起來。
(3)扣條做角(圖4)
師:都是用扣條做出來的角,這兩個角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生4:一個角張開得大一些,一個角張開得小一些。
(4)紙上畫角(圖5)師:有同學是直接畫出角的,看一看,都是角嗎?生5:第四個不是角,因為邊是彎的。師: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生6:都有1個頂點和2條邊。師:這些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生7:角的大小不一樣。
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苯堑恼J識及相關特點的掌握,不是源于教師的直接告知,而是來自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建構。因此,應基于學生立場,讓學生自選素材,聚焦角的不同性質,并在感性操作與理性思辨中,逐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建立更清晰的角的表象。
二、巧用“扣條”,突破角的大小
感知角的大小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難點。靜態(tài)視角下,學生對角的大小及其變化是不敏感的,但利用“扣條”形成活動角,就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角的動態(tài)變化,直觀體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片段2】
師:角是有大小的,張開得小一些的,我們就說這個角小一些;張開得大一些的,我們就說這個角大一些。
師:生1,你的角比生,的小一些,想不想比他的角大?(生1動手操作)
師:生2,現(xiàn)在你的角比生,的小了,能變得跟他的一樣大嗎?(生,動手操作)
師:一樣大了嗎?有什么辦法能夠讓我們一眼看出來?
生3:重疊后再比。
師:要想準確科學地比較出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怎樣做?
生4:把角的一條邊重疊,看另外一條邊張開的大小。
光有“朦朧的感覺”還是不夠的,兩個活動角大小的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的大小的存在;追問學生準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直觀操作加之理性思辨,學生對角大小的認識不斷深入。
三、自主創(chuàng)造。豐富角的認知
至此,學生對角的認識已基本完成,但細細思索,本節(jié)課是學生對角的一次初步認識,這樣的初步認識對于今后進一步的認識而言,可以說是建立一個概念的“種子”,“種子課”承擔的使命不僅僅是使得學生獲得簡單的知識,還要給予學生一些“遠方”的嘗試,角的認識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延展……
【教學片段3】
師(出示圓形的紙片):圓有角嗎?為什么?
生1:圓的邊都是彎的。
師:能想辦法在這張紙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角嗎?
生2:扇形角。
師:生2折的挺有意思的。數(shù)數(shù)看,她折出了幾個角?
生3:3個。
生4:1個。
師:到底是幾個?說一說你們的想法。學習就是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也能認真聽同伴的意見,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師:三角形有3個角,四邊形有4個角,如果是五邊形,會有幾個角?六邊形呢?
生5: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借助“圓形紙片”這個素材,讓學生利用圓形紙片創(chuàng)造角,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角的特點;讓學生在觀察和比較中探尋“多邊形與角”的規(guī)律,在不經(jīng)意間,把學生對角的認知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回歸生活。體會學有所用
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結課階段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探尋角在生活中的作用,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對角的認識,讓學生感受角大小的變化,又能讓學生在解釋生活現(xiàn)象中體會到學有所用。
【教學片段4】
師: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角?角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師:角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廣泛,瞧,我們剛剛舉辦過足球比賽,在足球比賽中,有一個重要戰(zhàn)術:下底傳中。當球在球門旁邊時,有經(jīng)驗的球員不會選擇直接射門,而是傳到中間再進行射門(如圖6),因為此時球面對球門的角度更大,角度大,射進的可能性就大。
師:再來看炮兵的訓練圖(如圖7)。這里面有關于角的知識嗎?留給你們課后繼續(xù)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毙抡n程也提倡讓學生親歷、體驗,提倡“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教師既要給學生充分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又要在關鍵與核心處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讓操作與思辨攜手同行,在感性和理性中潛移默化!
(責編: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