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包頭師范學院教學改革項目(BSJG17I007)。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基于超星學習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國際互認本科專業(yè)《動物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和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動物生物學
中圖分類號: G434;Q132-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30
混合式教學是在線(online)和離線(offline)教學的一種整合,它是將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線上學習的優(yōu)勢有機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1],這種教學模式既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引導”地位,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種模式的實施將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yōu)橐越處煘橹鲗?,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國家留學基金委在高校開展的ISEC(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項目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從而使得學生獲得終生學習能。二者具有相通之處,而《動物生物學》是 ISEC項目生物科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之一。本文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動物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1 基于超星學習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授課開始前,教師要以超星學習平臺為依托,依據(jù)課程特點,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進行配套的教學資源的上傳、PBL和教學任務點的設置。將有助于學生理解重、難點和課程相關知識點的視頻、音頻、PDF、Word文檔、動畫等資源上傳到教學資源庫中。以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學習,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手機上的“測驗”、“問卷調查”等隨時監(jiān)督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提供有力依據(jù)。
授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有序的組織選人、搶答、投票/問卷活動,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小組任務的分配、課堂小測、主題討論等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在手機端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同時可以將上述活動的結果通過投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得過程性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授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在超星平臺的數(shù)據(jù)庫中直接地看到學生的出勤、活動參與、測試成績等學習行為、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結果,通過上述信息的分析,有助于教師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培養(yǎng)。
2 基于超星學習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動物生物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對象是本校2017和2018級生物科學專業(yè)ISEC班。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課前探索:課程準備階段,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將傳統(tǒng)教學中累積的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歸類,例如將視頻、動畫、音頻、照片、習題庫等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按照《動物生物學》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分類、歸納,使每個知識點更加明晰。教師在整理過程中要注重新的教學手段的應用和新的資源的補充。整理完成后,在超星平臺創(chuàng)建相應章節(jié),按照章節(jié)涉及的知識點將其對應的資源上傳到超星平臺相應位置,同時對于每個章節(jié)提出學習目標和任務要求。學生登錄超星學習平臺,查看學習任務,并領取任務,觀看對應知識點的動畫、視頻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系統(tǒng)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參照后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測試結果給予學生適時的反饋和引導,同時教師參照后臺學習情況進行后續(xù)課程內容教學設計的調整。
課中實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引導”作用,對于課程的重、難點進行深度解讀。在授課開始和授課結束時,對于重、難點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分析,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迅速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利用超星學習平臺中的選人和搶答模塊活躍課堂氛圍,將課上走神的同學拉回課堂;教師也可以通過發(fā)布主題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對于學生的回復直接投屏進行講解,以此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對于需要課下開展的PBL型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討論和資料共享區(qū)將自己的想法和資源與小組其他人員進行分享,開展小組自評與互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點評,以此加強團隊合作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
課后拓展: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充分利用超星教學平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掌握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情況、各章節(jié)和課堂測試成績、各章節(jié)和PBL任務完成情況等學習行為、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結果?;谶@些信息,教師要進行課后教學反思,對于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同時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物生物學》最新研究成果的相關內容進行課程資源和內容的補充,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利于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教育。
3 討論
3.1 優(yōu)勢
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拓展教學空間和時間。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地,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知識的傳遞[2],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及內化的程度,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诔菍W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手機等工具,突破時空對于師生的限制,將教學空間和時間從課堂、教室拓展到生活的各個場所和時間段。教師上傳教學資源和課程任務至超星平臺后,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最終實現(xiàn)“知識傳遞在課外,知識內化在課堂”[2]。
實現(xiàn)教學評價體系和互動的多元化,為后續(xù)教學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提供參考。積極有效的互動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和教學效果如實反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受時空的限制,師生互動空間和時間有限,且?guī)熒有问较鄬Ρ容^單一,學生的疑點、難點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無法及時得到解答,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反饋不夠及時,不利于教師的后續(xù)教學設計。在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學互動更加多元化,教學反饋更加及時化。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展開選人、搶答、投票/問卷、分配小組任務、測驗、布置作業(yè)、直播、評分、主題討論、PBL任務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教師還可以實時查看、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對于各個部分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查看和分析,通過平臺提供的平均分、百分制各區(qū)間人數(shù)、分布走勢、單個題目的正確率等,對教學效果做出綜合評價,對學生進行及時有針對性的反饋。班級同學之間也可以通過超星平臺的討論、群聊、PBL任務等功能模塊展學習討論,如分享文字、語音、圖片、學習心得等,增強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鍛煉團隊合作意識。以上這些活動,可以賦予一定的分值,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計入最后的總成績中,這樣就改變了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了多元化的評價。
提供自助式學習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學生自身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參差不齊,教師難于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很難達到一致;由于教師資源的有限性,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在課后也難以得到針對性的輔導解答,當學生遇到疑問不能及時求助時,容易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練習的積極性受挫。在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在手機上對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源反復學習,自我調節(jié)學習進度和時間;學生可以對不明白或者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暫停、重播等操作,學習節(jié)奏完全由自己掌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提出疑問,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會不斷提升。以此使得學生可以按需學習、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2 存在的問題
目前校園網(wǎng)絡已經(jīng)覆蓋,但是并非免費使用,如果大量的使用網(wǎng)絡線上學習和互動教學,網(wǎng)絡資費對于學生而言較昂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普遍使用;網(wǎng)絡速度慢,導致課上使用超星平臺開展教學活動耽誤時間。建議學校提供優(yōu)質的覆蓋全校的師生免費使用的無線網(wǎng)絡,以提高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普遍使用和推廣。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逐漸被改變,“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成為教育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在《動物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同時可以實現(xiàn)對于學生多元評價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加師生交流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發(fā)揮教師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真正作用[3]。
參考文獻
[1]Janna Q. Anderson,Jan L. Boyles,Lee Rainie.王景枝,王寶華,譯.互聯(lián)網(wǎng)對高等教育未來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38-45.
[2]岳若蒙.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yī)學影像成像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37(3):56-57
[3]顏長平.“道路材料試驗檢測”課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