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麗
摘 要:在2018年,我國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此次修改涉及到多個內容,這也使刑事訴訟法得到了相應的完善,不過在具體實施中,仍舊有一些問題需要深入思考,明確其深層次的問題,才能更好的落實和實施刑事訴訟法。為此,本文便對刑事訴訟法中存在的問題及修改路徑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問題;修改路徑
引言
2018年10月26日,《刑事訴訟法》正式迎來了第三次修改,在修改內容上不僅對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進行了調整,同時還對缺席審判制度進行建立,并朋在刑訴法中還進一步納入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踐成果,建立了監(jiān)察銜接機制以及對刑事訴訟進行了完善和健全。相比于1996年和2012年兩次修改,此次修改在時間間隔上只有七年,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是為了將司法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引入到法律之中,以此確保司法改革和法律上能夠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以下便深入探討刑事訴訟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修改路徑。
一、刑事訴訟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無罪推定原則的確立性問題
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一致認為法治文明需要以無罪推定原則為主要標志,通過無罪推定原則,能夠更好的指導我國法治建設。目前,世界各國均已將該原則作為憲法性原則,更是在國際公約中進行了明確納入,這也使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法治文明社會發(fā)展中必將成為重要的理論基石。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還尚未在法律體系建設中引入無罪推定原則,同時司法機關也未有效貫徹該原則,更未對該原則予以高度的重視,這也導致現(xiàn)行的司法活動中,仍舊是以有罪推定為主的。例如河北聶樹斌一案便是有罪推定所導致的直接后果。
(二)非法證據排除問題
在2012年,我國對刑事訴訟法中的證據制度進行了修改,并對證據能力進行了著重強調,明確了證據的證明標準及其證明責任,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并未對最關鍵的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進行有效的實施,該規(guī)則很少被法官所采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深化改革小組在2017年召開的第34次會議中對關于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了頒布,該規(guī)定的實施使非法證據排除有了許多可操作的程序,從而使上述規(guī)則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棘手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性。但是,該規(guī)定卻沒有提及有關于排除非法證據的內容和條文,這也使部分學者覺得規(guī)定要比法律更加嚴格,而正是因該規(guī)定的過于嚴格,會使其在實施中存在受限縮的可能性,這也使人們仍舊會質疑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實施效果。
(三)認罪認罰從寬問題
現(xiàn)如今,我國公檢法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性認罪認罰態(tài)度非常重視,不過在認罪認罰中尚需解決許多問題,例如,刑事訴訟法第15條中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認罪認罰態(tài)度進行適用時的滿足條件是什么?當其只是認罪而不認可罪名時,該條規(guī)定能否適用?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認罪認罪制度出現(xiàn)了一些漏洞,即屈打成招所導致的認罪認罰,可能會使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的一生都因此而改變。因此,我國必須要對這點進行完善,防止司法機關濫用、亂用認罪認罰制度。
二、針對刑事訴訟法問題的修改路徑
(一)對無罪推定原則進行確立
刑事訴訟法作為我國法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時,必須要針對無罪推定原則來改進以下幾點:其一,公民應具備沉默權;其二,刑事訴訟證據需要在規(guī)定上進行必要的完善,可將相關改革成果納入其中;其三,強化公檢法三方的配合,對強制措施制度進行改革,進一步擴大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并對候審羈押司法審查制度進行建立;其四,應對公檢法三方的職能進行不斷強化,尤其是在辯護權方面。
(二)對司法改革成果進行鞏固
在此次刑事訴訟法的修改中,由于其應急性和臨時性,使得此次修正并未將司法改革的相關成果進行體現(xiàn),并且除了非法證據的排除規(guī)則,在刑事訴訟法中也未納入辦案負責制以及庭審實質化,這也是刑事訴訟法在此次修改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對刑事訟訟法進行后續(xù)修改時, 必要將司法改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納入到修改考慮范圍以內,確保其以夠在法律上有所明確,使司法改革成果得到有效的鞏固。
(三)做好被害人保護工作
在未來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時,還要借鑒國外其他國家的修改經驗,不僅要對原告或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利用法律細則來進行保障,使其能夠對自身訴求及意見進行有效表達,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補償制度的建立來彌補原告或被害人的損失,因此我國可嘗試性的建立社會援助機制來達到這一目的,也就是通過社會福利機構來為原告或被害人提供資金補償,或者為其提供醫(yī)療優(yōu)惠,以此做好被害人的保護工作。除此之外,原告或被害人在受到刑事侵權后,并不具備要求精神賠償?shù)臋嗬@無疑有失于法律的公平性,同時也給其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因此,刑事訴訟法在未來修改過程中,還要參考民訴法在精神賠償上的相關規(guī)定,使權利人在受到刑事侵權損害時能夠支持其提出精神賠償,通過對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秶M行進一步擴大,以此為被害人提供有效的保護。
(四)理順和《監(jiān)察法》的銜接關系
《刑事訴訟法》和《監(jiān)察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種關系體現(xiàn)在兩者之間的銜接,在對《刑事訴訟法》的第三次修改中,雖然已經對監(jiān)察法銜接機制進行了相應的完善,對檢察院所具有的偵查職權進行了調整,但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梳理。例如,《刑事訴訟法》和《監(jiān)察法》之間是否需要保持證明標準的一致性?檢察院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有效的監(jiān)督與制約監(jiān)察委的偵察行為?在監(jiān)督與制約過程中能否申請律師介入等。此外,監(jiān)察人員在偵察行動中出現(xiàn)刑訊逼供、強制拘禁等有損于公民權利的行為時該怎樣處理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解決。所以,需要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的偵察權,使其能夠對法律監(jiān)督職能進行更好的行使。
結語
總而言之,《刑事訴訟法》在2018年的第三次修改中涉及到26處變化,這也使我國在司法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進一步上升至法律層面,雖然此次修改中仍舊有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為我國對《刑事訴訟法》的未來改革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刑事訴訟法》必將變得更加完善,社會民眾的合法權益也必將得到更為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卞建林,謝澍.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解讀與反思[J].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8,22(06):78-84.
[2]樊崇義. 2018年《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解讀[J]. 中國法律評論,2018(06):1-12.
[3]左衛(wèi)民. 如何打造具有法理合理性的刑事訴訟法——審思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J]. 比較法研究,2019(03):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