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圣君
摘 要:后勤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科學運用以人為本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有利于后勤管理人員了解學生需求,發(fā)揮后勤管理人員的創(chuàng)造力。本文通過對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可行性分析,著重闡述該理論在學校后勤管理中的運用,結合目前部分學校后勤管理的困境,提出基于學生需求的后勤管理對策。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后勤管理;學生需求
一、后勤管理工作在學校管理中的職能
學校的正常運轉需要各教學及教輔部門緊密合作,共同努力。后勤管理作為教輔部門之一,是學校日常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為學生生活保障服務,具有教育性和經濟性。學校后勤管理職能主要有服務保障及育人職能。學校師生的吃、住、行,校內建筑的維修,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以及教室設施設備的維護等基本生活教學保障都離不開后勤部門。此外,學校的教育屬性決定了后勤部門育人的職能。后勤部門通過環(huán)境育人、服務育人,加強后勤隊伍的素質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勤奮積極,腳踏實地,尊重勞動的價值觀。
二、基于學生需求的后勤管理理論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內涵
心理學家馬斯洛按照不同的種類和由低到高的順序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及其他身體需求等,它是人類維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層次,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職業(yè)安全等,它是人類保護自身,擺脫威脅的需求。第三層次,感情和歸宿需求:如愛、接納、友誼及情感歸屬等。第四層次,社會需求:如尊重、權威、地位等,其中尊重包含內部尊重及外部尊重。第五層次,自我實現需求:如勝任感、成就感等,它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是指追求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上述五個層次,每個層次等級逐步遞増,從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到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的升級,更高級的層次需求激勵著對滿足了低級層次需求的人產生向上發(fā)展追求,促進人們不斷努力探索,也促進人的自我完善。
(二)需要層次理論作為后勤管理理論的可行性分析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許多方面有所運用及解釋,在學校后勤管理當中也不例外。在學校后勤管理中都能發(fā)現這五個層次的需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通過對人的需求進行剖析,后勤管理部門通過提供更好滿足學生需求的服務,有效管理,從而不斷提升管理服務,促進激勵學生在滿足低層次需求后完善自我發(fā)展。此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給學校后勤管理部門更多的啟示,后勤工作要以服務及教育為導向,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結合需求與服務,順利開展學校后勤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目前部分學校后勤管理工作困境
(一)資源匱乏,基礎建設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基礎后勤服務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美好校園生活的向往。目前,部分學校出現因校園建設用地有限,導致學?;A建設如學生教學活動以及生活活動場所不足,人員擁擠,資源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學校后勤部門只能提供基本保障,滿足學生的簡單生理需求。后勤服務工作開展困難,難以做到環(huán)境育人,服務育人,從而導致后勤管理者與學生群體矛盾激化。
(二)風險大,安全頻受威脅
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場所,不僅是學生的學習場所,還是部分學生的生活場所。在社會高度關注下,學校這一重要的公共場所每天都面對以下安全問題,如自然災害事件、火災事件、交通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傳染病事件以及突發(fā)犯罪事件等。未成年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足, 安全防范意識、自我保護技能等相對缺乏, 身體素質、社會經驗等也相對較弱。因此,中小學風險防控壓力更大。高校學生是成年人,自我保護技能較強,由于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是開放的狀態(tài),社會人員可進出高校,這些年來大學校園學生被殺案件時常發(fā)生。
四、基于滿足學生需求的后勤管理對策
(一)后勤管理走向社會化
為解決學校資源匱乏的問題,后勤管理需走向社會化。以高校后勤為例,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1999 年 11 月國務院在上海召開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會議,從此之后,后勤社會化確立為高校后勤的目標,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全面啟動。[1]高校后勤通過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改變政府撥款的單一渠道,轉向為社會參與的多渠道籌措經費,加強了社會的參與與市場經濟的信息傳遞,將高校后勤與社會第三產業(yè)聯成一片,盡快引進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來改造高校后勤,促進后勤服務質量的提高,服務成本下降,服務效率提高,從而更好的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
(二)后勤管理走向規(guī)范化
作為后勤管理工作的實施者,傳統(tǒng)觀念普遍認為學校教師隊伍中,后勤管理人員整體學歷水平與專業(yè)教師相比較低,專業(yè)素養(yǎng)一般,多為無法勝任其他崗位或年齡較大的教師。如果學校后勤管理者專業(yè)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必然會導致學校后勤服務能力及水平跟不上,無法提供滿足學生需求的后勤服務。因此,后勤管理必須走向規(guī)范化,建章立制。
管理規(guī)范化,首先必須提高后勤管理隊伍專業(yè)水平。后勤管理者應秉承不斷提升自我的理念,培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參加崗位培訓,獲得專業(yè)技能,成為一名專業(yè)化、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其次,后勤管理部門要明確分工,專崗專職,落實崗位責任。后勤管理工作繁雜瑣碎,事情雖小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繁雜的工作管理到位,確保每項工作專人負責,減少投訴,提高學生對后勤服務的滿意度,需要部門人員明確分工,認真履職。最后,管理的規(guī)范化必須有制度的強力保障。制度是開展一切工作的有力依據。它有助于減少人為主觀因素對管理工作的影響,公平、公正開展工作。
(三)后勤管理走向民主化
在學校后勤服務工作過程中,必須做到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為本。為滿足學生的需求,后勤部門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搭建雙方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參與、監(jiān)督及管理學校的后勤服務工作。目前,在部分高校已建立學生民主管理的社團,主要協(xié)助后勤管理部門開展食堂、宿舍社區(qū)、環(huán)境維護以及教室等管理工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實踐中鍛煉管理及專業(yè)能力。學生民主管理社團的成立加強了學生與后勤部門的交流,后勤部門通過社團了解到學生的需求,同時學生通過日常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理解后勤工作的難處,從而有助于建立管理部門與學生和諧關系。
此外,馬斯洛曾說:“每個人都有愛和歸屬的需要, 都需要有自己的團體和集體, 以尋求團體和集體的認同、支持和溫暖, 否則個體將無法生存和生活?!盵2]學生有社交需求,需要愛和歸屬,而學生社團滿足這社交需求。
五、結語
學校管理者需深入學習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以人為本,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創(chuàng)建良好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滿足學生低層次的需求,從而刺激學生在滿足低層次需求后自我完善,激發(fā)他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鄭永紅.高校后勤改革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
[2] 王向陽.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談五年制高職學生班級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 2013(10):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