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娟紅
兒童自閉癥(孤獨癥)是一種發(fā)生于兒童早期的較為嚴重的精神障礙,它能嚴重影響到兒童的感知、語言、情感,尤其是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的發(fā)展。而其中感知覺是人類認識和了解世界最主要的手段,自閉癥兒童的感知覺不同于正常的兒童,其感知覺缺陷影響了他們認識和心理的發(fā)展。為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特殊學校的一日活動或者課堂教學上,這些特殊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各項常規(guī)要求,常常會出現怪叫、自說自話、隨便下座位亂跑亂走等各種現象,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那么怎樣來對這些自閉癥兒童進行干預,提高其感知覺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各項日常生活和學習常規(guī),真正融入到學校的一日學習生活當中呢?在不斷地思考實踐中,我們嘗試用“提示”的方法來幫助特殊孩子提高感知能力,學習和掌握日?;顒又械母黜棾R?guī),為其更好地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利用視覺優(yōu)勢,給予視覺提示
視覺提示,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看得到的提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利用視覺提示。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交通紅綠燈,就算大街上再嘈雜,它也能靜靜地把交通信號傳遞給我們。還有各種交通標志,提示著司機和行人應遵守的規(guī)則;廁所門上的男女標志,提示著我們不要走錯了房間……
“大量的研究證明,視覺提示的策略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提高了他們對環(huán)境的理解能力、自我學習和調控能力。”根據這樣的理論,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利用自閉癥兒童的視覺“優(yōu)勢”,即對彩色的圖片很感興趣、有一定的視覺機械記憶優(yōu)勢等,制作相應有效的視覺教具及視覺提示,在自閉癥兒童的教育教學中介入適當的視覺工具和策略,以協助他們進行學習,掌握常規(guī)。
如在班級環(huán)境布置中,我們利用照片、圖片、線條、標簽等把室內環(huán)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qū)域。在每一個區(qū)域中標好名稱,讓學生清楚活動范圍,懂得在不同的區(qū)域內做適當的事情。如在“運動準備”區(qū)域,老師們在孩子們排隊的地面貼上小腳丫,墻上貼上孩子們的大頭照……有了這些視覺提示,孩子們很容易就站到了指定的位置完成了排隊任務,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又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了學生排隊的常規(guī)。在孩子們擺放書包、水杯、各類用品的區(qū)域,我們也貼上了孩子們的照片或喜愛的圖片貼紙,通過視覺提示,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物品用完放回原位的常規(guī)。
自閉癥兒童大都較為刻板,對于未知或臨時調整的活動表現焦慮。為此我們常通過“視覺流程圖”“信息分享圖”“行為支持圖”等視覺提示告訴自閉癥兒童事情發(fā)生的先后順序,養(yǎng)成孩子們有序的行為規(guī)范。如:根據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能力和特點,將一日活動流程用圖片、文字或者文字加圖片的形式給予視覺提示,幫助孩子了解各項活動順序與內容,使孩子們通過視覺提示預知之后的活動,減少其緊張度,培養(yǎng)其順序感。
此外,在糾正學生不良行為和情緒的時候,我們也嘗試運用一些視覺提示的手法來加以提醒與控制。如:針對自閉癥學生上課不集中和隨便說話的情況,我們就用畫圖、打鉤、打叉等視覺提示來提醒學生哪些事情課上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當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時,老師只要出示相應的提示就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課堂常規(guī)。
結合視聽能力,輔以聽覺提示
人類的聽覺在諸感覺系統(tǒng)中最為敏銳。在引導自閉癥兒童運用視覺提示掌握各項常規(guī)的同時,老師還可結合自閉癥兒童的視聽能力,輔助相應的語言加以說明、解釋、指導和交流,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提示、掌握規(guī)則。如:在孩子入學前,我們就和家長進行詳盡地溝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掌握孩子的興趣愛好、準備適合孩子的強化物,運用孩子熟悉的用語,用同化的方式取得孩子對老師的信任,再輔助簡介、明了的語言提示,引導孩子步入正常學習的軌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影響年輕人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據著重要地位,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fā)展。因此,除了運用語言幫助孩子了解和掌握日常學習生活常規(guī)外,我們還可以運用音樂等聽覺提示來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規(guī)則。柏拉圖說過,音樂是一種天賜的能力,能促使我們內部運轉的不和諧趨于次序與平衡。
“音樂還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能在無法以語言溝通時,達到溝通的效果?!睂τ谝恍o言語功能的自閉癥兒童,老師就可以運用音樂的手段,來幫助他們掌握常規(guī)。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在校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尋找孩子們喜愛的、簡單重復固定的音樂(歌曲、童謠、樂曲等)作為一種信號和提示,引導學生自然完成各項活動的轉換。我校就根據學生在校期間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分別制作了相應的音樂提示。如:大課間活動時,我們播放歡快的“小蘋果”樂曲,孩子們一聽到“小蘋果”的樂曲就知道要到操場上去鍛煉了;午餐時間到了,我們播放一些悠揚舒緩的樂曲,孩子們一聽,就知道要準備洗手上食堂吃飯了;到了午休時間,我們播放安靜輕緩的搖籃曲,當學生聽到“搖籃曲”時,就明白午睡時間到了,他們會開始自己整理物品,塞椅子,如廁,脫衣換鞋……,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基本都能根據音樂提示掌握學校生活活動常規(guī)了。這種融于活動的聽覺提示也讓自閉癥孩子改善了內在的混亂和不穩(wěn)定性,逐漸地形成了規(guī)則化、次序化的行為,一些異常的行為也得以緩和和修正。
依據個別需求,加以動作提示
自閉癥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其語言表達與交往能力較差,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長篇大論的語言交流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完全是不著邊際,無法理解的。為此,我們在運用視覺、聽覺提示的同時,還需要依據自閉癥兒童的個體情況和個別需求,加以相應的動作提示,以確保每一位孩子都能掌握學習、生活活動常規(guī),得到最適宜的發(fā)展和進步。
在江蘇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之“心理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運用培訓”中,來自香港的林焯文老師給學員們演示了一堂動作提示在自閉癥兒童常規(guī)建立中的運用示范課。在課上,林老師就常人認為最簡單的“學習走路——一、二、三、?!钡膭幼鬟M行演示,與學員們共同體驗自閉癥兒童在學習聽指令做動作過程中的困惑。通過模仿、演繹,大家體會到,當一個自閉癥孩子聽不懂老師所喊的“一、二、三、?!钡闹噶睿荒芡瓿上鄳獎幼鲿r,往往需要老師們加以動作提示。教師可以在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控制孩子的手臂來幫助他理解什么時候走、什么時候停。只有通過這樣動作的提示、身體的感知才讓孩子真正明白指令與動作之間的關系,建立指令與動作間的鏈接,從而順利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這樣的演示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面對現今自閉癥孩子占多數的新生班,老師們常常困惑怎么孩子們連“上課——起立”這樣的基本常規(guī)都不會掌握呢?在了解了自閉癥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視覺、聽覺、動作提示在自閉癥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之后,我們就嘗試組織孩子們觀摩高年級學生如何與老師打招呼等活動,讓他們學習模仿,并通過拍攝相關視頻、制作圖片等視覺提示手段;通過老師的語言以及播放上課的音樂等聽覺提示;通過老師輔以學生起立、鞠躬、問好等動作提示幫助學生形成反射,多管齊下,慢慢地孩子們終于學會了這些基本的常規(guī),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在自閉癥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日常常規(guī)還有很多很多。在對孩子進行常規(guī)教育時,我們也要逐漸地從運用“提示”到淡化“提示”,最終能脫離“提示”,引導孩子自主地掌握各項常規(guī),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真正的主人。讓我們多站在自閉癥兒童的角度,從他們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出發(fā),來幫助這些“慢飛的天使”健康快樂地成長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教育康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