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
摘要: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學習古詩詞是提升小學生素養(yǎng)的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需要,因此小學生學習古詩詞需要良好的指導策略?!耙徽Z三文”(語言、文章、文學、文化)教學主張是比較好的選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和感悟能力,增強其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意識,提升文學素養(yǎng),使其能夠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
關鍵詞:古詩詞;學導策略;一語三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02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奇葩,它滋養(yǎng)、潤澤了一代又一代人,學習它,既是學生積累、學習語言、提升素養(yǎng)的需要,又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弘揚中華文明的需要。面對新課程和新時代的要求,古詩詞教學應如程少堂先生所言,要堅持以語言為教學基點和中心點、文章為教學重點、文學為教學美點、文化為教學亮點。
一、重語言理解
1.語言有節(jié)奏感。古詩非常有韻律和節(jié)奏,有停頓、有輕重緩急。如《春曉》,其是二三節(jié)奏,一、二、四句押ao韻,句內(nèi)平仄交錯,句間平仄相對,充分顯示出語言的音韻美。
2.語言的精妙。有的清新淡雅: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睂懥怂姆N景色,動靜結合,語言清新生動。有的簡約明快: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的精當洗練:如“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庇械碾h永含蓄:如李清照后期的詞。有的簡約質樸: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3.語言折射生活。古人寫詩,大都因為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情動于中,興致勃發(fā),然后淺吟低唱,教學中如果指導學生通過理解語言中蘊含的生活味道,會使課堂更有活力。學習《小兒垂釣》一詩時,“蓬頭稚子”可邊讀邊拉幾下頭發(fā),“學垂綸”可做出學釣魚的樣子,“側坐莓苔草映身”,可做一個夸張的坐姿。“路人借問遙招手”,可擺擺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可用聲調的高低來區(qū)分。
二、重文章架構
1.開門見山式,直奔主題。如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p>
2.逐層推進式,由淺入深。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3.一脈貫之式,一線連全文。如杜甫《春夜喜雨》,以“喜”字為貫穿前后的詩脈,層層敘寫,雖不見一個“喜”字在詩中出現(xiàn),但無處不顯露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4.“起”“承”“轉”“合”式,布局有致。起:用一句話作為引子。承:承接前面的進行過渡。轉:宕開一筆,引起波瀾。合:結語,往往揭示主旨,收束全文。如《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三、重文學意境
古詩詞本是有情物,童慶炳先生說:“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表明文學作為社會話語實踐蘊含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币虼?,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由此及彼,喚起學生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使其產(chǎn)生移情和共鳴,引發(fā)聯(lián)想,加深體會作品中的形象。
1.一切景語皆情語。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可謂是經(jīng)典之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比鷥H五句二十八字,寥寥幾筆就將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勾勒出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的場景,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我們不得不為如此的文學表現(xiàn)手段而叫絕。
2.象征表現(xiàn)手法。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可感知的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楊柳表示別離。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如《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3.聯(lián)想和想象表現(xiàn)手法。通過大膽豐富的想象藉以表達自己異乎尋常的情感,常用的手法就是夸張,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抑揚結合表現(xiàn)手法。高適的《別董大》應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p>
5.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層層鋪墊,多角度描寫以加強氣氛,從而突出人物,深化主題。如“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p>
6.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比突出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如杜甫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批判和怒斥社會不公。
7.疊字疊章疊句表現(xiàn)手法。重復用字,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吟唱,增強效果。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妙用疊字,字少而意深,言重而意永,慈母之情躍然紙上。
8.托物言志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王安石《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四、重文化熏陶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說過:“我的語文課執(zhí)意追求的是一種教無定法,學無定式的文化美?!痹诮虒W中,我們要融入教師、學生自身對人類和社會文明的獨到的生命體驗,了解源遠流長的文化典故,通過更深層次的解讀、拓展和升華,來實現(xiàn)別具美感與哲思的、以真善美為主要內(nèi)容的價值推送,這就是文化美。
總之,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多姿而優(yōu)美的語言、嚴謹而精巧的文章、深刻而博大的文學、厚重而綿長的文化浩如煙海,廣大語文教師要應用正確的策略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感受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嘉興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