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萱
青石板小路,斑駁舊磚墻,貫穿其中——一抹書香。讀書,總是人間的一束明麗色彩,不會褪色,反而愈生愈濃。
讀書,是我意識中不可刨除的部分,精品細讀也好,走馬觀花也罷,書香皆比茉莉香。若要談及最愛,便非沈老的集子莫屬了。
沈從文老先生的書讀進去總是別有一番趣意的。邂逅文中隱含之美,那種樂意總有不可言傳的體味。初讀之時,游于沈老的文字中,只覺充滿了時代之感,是的,那確是遠去了的華年,但讓我分外親近的是其中那些煙火人家的氣息,沒有喧賓奪主的凌厲,只像那水中的墨,一點點在思緒中暈染開來,淡泊卻濃烈,濃烈卻使人心安。
讀沈老的書,我分外清晰地體會了什么叫“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句句平常樸實,卻絕非清寡之言,甚至于字字珠璣。循著那么一句,體味上一整天的光景,也不算是浪費的。
就像張充和說的那樣,沈老是“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從不隱晦自己對農(nóng)人、兵士不可言說的溫潤之愛。他曾說自己的筆是笨拙的,寫不出那躍動的愛憎與哀樂,我卻認為他的筆之靈動是換了旁人無法媲美的。
在書中,性情有些極其美麗,有些又極其瑣碎;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又極其平凡。這種充盈的感覺,是只在書中才有的真切而立體的神韻。書,讓我的感官也立體了起來。
唯有書色,艷于西子,秀于百卉。
在沈老的書中,總能讀出“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暗調(diào);總能體味“風鈴搖曳清脆響,江邊小村睡安詳”的柔靜;總能感受沈老在《邊城》中所寫的“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位置卻永遠那么妥帖”的和諧。在書中,沒有青煙催促的號角,沒有燈光逼迫的夜色,只有律動的文華和我所拋撒出去的心安和希望。
讀沈老的書,心安像是一種難以用語言形容的素質(zhì),但我卻能清晰地觸及它的存在,是一種歸鄉(xiāng)的滋味,是一種回味的悠長。
沈老說:“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有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而之于我,沈老的作品帶來的,是和風細雨的安慰。
品書過后,方知何為“錦心繡口”,何為“以中有足樂者”;才會讓自己心歸空山,才明白“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青柚留言
讀書,讀出了什么,在作者,更在讀者。書中飽含著對浪漫的憧憬、對純粹的執(zhí)著、對生命的向往、對人性的追問……借著沈從文的文字,作者帶我們走進了一個立體的書的世界——那是她的精神世界,是不被外界打擾的獨立空間。這里,可以言說的只有自我,以及自我與閱讀之間的無聲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