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剛 劉文斌 陳太勇
數學物理方程作為一門學科,無論對科學研究、社會實踐還是其他生產活動等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近來,隨著數學物理方程學科本身的發(fā)展,特別是數學物理方程與計算機等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日益密切,數學物理方程正漸漸成為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也占月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對《數學物理方程》的教學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也就是說,要對《數學物理方程》進行一些教學改革。下面就《數學物理方程》教學改革,談一下筆者的一些看法。[1]
《數學物理方程》課程是大學生的基礎課之一,在大學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數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強的特點, 學生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下,很容易產生疲倦甚至厭倦心理,對數學課程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實際上,每一個學生都有認真學習的愿望,關鍵是老師如何引導。所以在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時刻思考如何能讓學生易于學習、易于接受,絕對不能照本宣科。所以應盡量地將復雜、抽象的概念、結論用通俗、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將經典的數學問題結合日常生活的例子和其他學科中實際應用來講。這樣的做法雖然要查閱大量的參考書,反復思考,但會無形中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數學物理方程》的過程中,由于課時少,內容多,教學過程勢必造成理論多,內容少,很多學生學習覺得空洞無味??梢浴安捎玫湫屠}幫助理解概念、定理”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此外,可以學生無記名的方式給《數學物理方程》課程的教學提意見和建議,并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
課堂上良好、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教師在課堂上的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感染學生,從而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所以在每次上課前要調整自己的心情,讓自己滿懷激情、輕松愉快地面對學生,努力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實現快樂學習、輕松學習。大二的學生有著繁重的學習任務,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因為疲勞打瞌睡或開小差,所以在講課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反應,一旦發(fā)現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就用幽默的語言或是生動的數學故事來重新調動他們集中精神聽課。在講課的時候,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來。所以每次課要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結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即掌握數學知識,又學習了數學的思想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站起來提問。問題提出后,所有的同學一起討論,直到問題解決。通過這樣的做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學互動,做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3]
作為教師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所以要積極地通過各種渠道和學生交流。對數學課來說,批改作業(yè)是掌握學習學習情況、師生進行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應求學生一定要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yè)。由于大學數學課程很多是大班授課,批改學生作業(yè)是一個繁重的工作。但學生作業(yè)是學生辛苦勞動的成果,他們認真完成了,老師就應該認真對待。所以要非常重視學生作業(yè),不僅認真批改,盡可能多地講評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還對作業(yè)認真的同學提出及時的表揚、對作業(yè)較差的同學進行及時的鼓勵。這樣的做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后,要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積極和學生交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去鼓勵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事實上,只要教師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真心地為他們的人生、未來著想,就能贏得學生的信任,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多年來,數學物理方程的考試一般是期末一張試卷定結論。這樣就使得很多同學不太注意平時的學習積累,只是為了應付最后的考試,在考試前進行突擊復習,往往出現學生考完就忘的情況。另外,僅一次考試也很難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在考試成績決定學生好壞的情況下,這無疑促使學生死學課本,這既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也不能對學生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平時提出一些具有設計性、實踐性問題,讓學生幾個人一組自己挑選自己所感興趣的課題,在課后通過查閱資料、相互討論得出一些相應的結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提交的相關結果給出相應的評價成績。這樣既可對學生給予相對正確的評價,又可以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期末考試可以占有一定比例,同時結合其他的評價方法。這樣的評價方法可以相對更加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客觀的成績。[4]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應當盡力轉變一些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與此同時結合學生學習的一些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體系等進行一些有益的改革。從而爭取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谷超豪,李大潛.數學物理方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莊萬,蕭禮,洪良辰,劉中元.數學物理方程[M].山東:山東科技出版社,2005.
[3]郝江浩,閆衛(wèi)平.數學物理方程課程研究性教學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97(3):79-81.
[4]王浚嶺.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66(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