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自貢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 自貢)
冠心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以老年人為高發(fā)群體,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梗癥狀,病情嚴重會發(fā)生猝死[1-3]。冠心病由于發(fā)病率與病死率較高,增加了患者的臨床治療難度,同時也給患者與家屬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很多患者在患病期間,受病情折磨、自身經(jīng)濟壓力及相關家庭等因素影響,易出現(xiàn)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導致病情加重[4]。因此,除了正常的藥物治療外,還應該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尤其要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盡早消除不良情緒,從而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文主要研究強化心理干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進行冠心病治療的老年患者中選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 62~75歲,平均年齡(62.45±3.25)歲,病程 1~5年,平均病程(3.48±1.72)年;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63~74歲,平均年齡(61.56±2.94)歲,病程 0.5~4年,平均病程(2.96±1.8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該研究已征得患者與家屬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已審核批準本次研究。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且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排除標準:排除患有惡性腫瘤與意識障礙患者。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生活護理、用藥指導、飲食及清潔護理等內(nèi)容[5-7]。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總體護理
護理人員對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冠心病知識普及,使患者及其家屬全面了解冠心病的病理知識、治療方式等,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健康心理對疾病恢復的作用,幫助患者構建積極心理系統(tǒng),從而使其樹立健康心態(tài),提升治療依從性[8]。同時,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病情和身體情況等,在了解患者所關注問題的基礎上,制定詳細護理方案,滿足患者需求。做好與患者積極交流工作,了解患者擔心的問題,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為增強患者克服疾病的自信心,可將醫(yī)院的成功案例講解給患者,既提升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又舒緩患者心理狀態(tài)。
1.2.2 了解個體
護理人員注重對患者內(nèi)心疑問和需求進行傾聽,始終保持耐心、細心以及愛心,為患者答疑解惑,多對患者進行精神鼓勵和心理安慰,以降低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概率。同時,要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家庭、患者自身情況等,以便能在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礎上進行相應護理,提高護理有效性。觀察患者治療依從性,查看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情況,并根據(jù)檢查結果,給予患者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加強遵醫(yī)囑用藥重要性地講解,以親切的溝通方式,掌握患者用藥依從性下降原因,并根據(jù)原因提出有效的應對護理措施。如果患者存在經(jīng)濟負擔過重情況,可建議患者與家屬選擇較為經(jīng)濟性的治療計劃,同時將停藥所導致的后果告知家屬,加強患者與家屬對用藥治療的重視,從而提升配合度,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1.2.3 播放音樂
音樂能夠有效冬蟲夏草及其制劑治療腎臟病的機制及臨床應用
失眠從臍論治臨床研究進展
緩解患者的情緒,尤其是舒緩的音樂,因此,護理人員要注重以舒緩音樂的方式緩解患者情緒。
1.2.4 肌肉放松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也要進行適當?shù)募∪夥潘桑ㄟ^放松,能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心理、思想得到全面放松。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幫助其進行相應的肌肉放松。
(1)觀察患者接受治療后心絞痛發(fā)生次數(shù)。
(2)采用焦慮(SAS)與抑郁(SDS)自評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與抑郁情況。
(3)采用SF-36健康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包括心理損害、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等,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生活質(zhì)量越好。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研究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比較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發(fā)生心絞痛的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s)
組別(n) 發(fā)作次數(shù)(次/周) 持續(xù)時間(min/次)護理前 護理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25) 5.37±0.35 2.18±0.28 4.45±0.29 1.68±0.13對照組(25) 5.89±0.36 3.26±0.34 4.43±0.27 2.68±0.25 t 5.178 12.260 0.252 17.744 P<0.05 <0.05 <0.05 <0.05
從比較結果來看,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SAS)與抑郁(SDS)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SAS)與抑郁(SD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從比較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血管類疾病,不僅治療時間腸,還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病死率,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隨冠心病患者病死數(shù)量的增加,冠心病儼然已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的重點關注問題。
表2 患者焦慮(SAS)與抑郁(SDS)評分比較表[(±s),分 ]
表2 患者焦慮(SAS)與抑郁(SDS)評分比較表[(±s),分 ]
護理后焦慮(SAS)評分 抑郁(SDS)評分 焦慮(SAS)評分 抑郁(SDS)評分觀察組(25) (62.5±7.6) (58.9±7.3) (35.8±6.7) (33.8±5.3)對照組(25) (63.1±6.9) (58.5±6.8) (43.5±5.8) (41.8±6.1)t 0.214 0.853 4.632 3.654 P<0.05組別(n) 護理前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s)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s)
組別 心理損害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n=25) 9.15±0.31 8.23±0.29 8.65±0.24對照組(n=25) 7.01±0.35 7.26±0.23 7.38±0.21 t 22.885 13.103 19.912 P 0.000 0.000 0.000
冠心病的發(fā)病原因離不開患者生活習慣、身體狀況及心理情緒變化。近年來,冠心病患者數(shù)量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雖得到明顯緩解,但仍存在心理情緒不佳等諸多影響因素,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存在重大威脅。因此,強化強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干預,對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增加預后干預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冠心病發(fā)病原因不只有病理性,而且還與患者的心理有巨大關系,在治療冠心病期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治療效果的影響非常巨大,老年患者更是如此。同時,心腦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患者的情緒,使其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9-12]。
心理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用相應方法,包括疏導患者情緒、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使患者全面了解治療方式等,從而對患者心理產(chǎn)生積極影響,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觀察組強化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SAS)與抑郁(SD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強化心理干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