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張應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慶 402160)
耳鼻喉科是醫(yī)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這門學科實踐操作性非常強,單純的進行理論知識講解遠遠不夠,無法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技能。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成長。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學生主動去學習,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1-2]。基于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此次研究特選取我院耳鼻喉科70 名臨床實習生作了相關研究,現(xiàn)將具體研究內容作如下介紹。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8 年1 月至7 月我院耳鼻喉科70 名實習生。在數(shù)字隨機原則基礎上,將這70 名實習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35 名(男20 名,女15 名),年齡18-21 歲,平均(19.15±0.15)歲,其中大專23 名,本科12 名;對照組:35 名(男22 名,女13 名),年齡19-22 歲,平均(20.35±0.25)歲,其中大專23 名,本科12 名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病例,講解疾病臨床特點、診斷要點等相關知識,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問題;觀察組實施的是分層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
1.2.1 合理分組: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前,教師先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將學生分成5 個小組,每組7名成員
1.2.2 制定不同層次的任務:結合耳鼻喉科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師制定不同層次的任務,讓每組選擇與之能力相匹配的任務去學習。
1.2.3 案例講解與討論:針對不同層次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選擇相應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案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消化所學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同時,結合學生選擇的案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相應的視頻,結合視頻內容,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1.2.4 課堂分層提問: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將知識通過提問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可以更好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學習。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為了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分層次提問,對學習能力強、基礎扎實的學生提出一些有利于其能力發(fā)展的提問,對能力較弱的學生,提出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讓這些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功,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1.2.5 教學總結: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堂總結,反思本次教學中的不足,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案例探索時,教師要作系統(tǒng)性總結,包括病例特點、診斷方式以及學生的臨床操作表現(xiàn),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疾病診治要點。
1.3 效果判定。教學結束后,由教師結合教學提綱要求,擬定測試題,對學生進行理論測試。同時,選擇與耳鼻喉科病例,模擬情境,指導學生參與實踐,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打分,理論測試與實踐操作兩項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過程中的數(shù)據均以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SPSS 21.0 處理,統(tǒng)計分析得出的數(shù)據結果用t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實習生進行理論測試和實踐考核,兩組實習生的理論測試與實踐考核成績比較,結果有差異,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比較
表1 兩組實習生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比較
?
隨著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對專業(yè)醫(yī)學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要想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就必須加大教學,深入教學改革。耳鼻喉科作為醫(yī)學生一門重要的課程,由于該課程實踐操作性非常強,在臨床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教育,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分層教學法符合了耳鼻喉科臨床教學的需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3.1 分層教學法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意義分析。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將其分成若干小組,制定不同層次任務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不適合耳鼻喉科臨床教學需要,不利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而分層教學法體現(xiàn)了以“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3]。學生作為教學的對象,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而實施分層教學,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任務、分層次提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提升能力,培養(yǎng)素養(yǎng)。
3.2 分層教學法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3.2.1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層教學法是為教學服務的,其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高效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4]。因此,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因為只有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才愿意去學習,在課堂上才愿意與教師主動互動,進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
3.2.2 適時調整組別: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會有所增長,如原本在差生組的學生,經過努力學習后,其學習成績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此時,如果教師不能將學生調整到相應的組別,就會影響到該類學生的發(fā)展。對此,耳鼻喉科臨床教學應用分層教學法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學生組別,在學生學習有明顯進步的同時,要將其調入到相應的組別,以此來激勵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更好發(fā)展[5]。
3.2.3 注重分層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科學的教學評價,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完善教學。由于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層次,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體系。對學習較差的學生,要側重檢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強化基礎技能教育;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強化其基礎知識考核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強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6]。另外,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讓學生學會反思、自我評價,方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進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通過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耳鼻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避免實習生在理論知識可結束后無所事事,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通過任務分層、提問分層,可以讓其體驗到成功,進而激發(fā)學習主動性,使其主動去探究知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