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敏,呂鍵
東莞市中堂醫(yī)院內二科,廣東東莞 5230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指冠狀動脈因急性缺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表現(xiàn)為典型缺血性胸痛現(xiàn)象,心電圖檢查存在典型ST 段抬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PCI 術是治療ASTEMI 常用方法,可疏通狹窄或阻塞冠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有效緩解患者心痛癥狀[1]。 但缺氧缺血會不可逆損傷心肌細胞,且血流再灌注會二次損傷心肌細胞,加重炎癥反應,術后可能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故PCI 術后需給予ASTEMI 患者有效藥物治療, 以改善預后。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糖蛋白,可刺激紅細胞生成,減輕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 丹參酮IIA 磺酸鈉主要成分為中藥丹參提取物,可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目前暫未發(fā)現(xiàn)丹參酮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PCI 術后ASTEMI 患者的研究, 故該研究以2013 年11 月—2018 年 10 月該院 60 例 PCI 術后 ASTEMI 患者為研究對象, 予以丹參酮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探究其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60 例ASTEMI 患者, 按照治療方案分組,各 30 例。 觀察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齡 46~75歲,平均(60.34±5.82)歲;心功能分級:Ⅰ級 15 例,Ⅱ級11 例,Ⅲ級 3 例,Ⅳ級 1 例。 對照組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 47~74 歲,平均(60.53±5.66)歲;心功能分級:Ⅰ級16 例,Ⅱ級 10 例,Ⅲ級 3 例,Ⅳ級 1 例。 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心功能分級、年齡)均衡可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中ASTEMI 診斷標準[2];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異常;腦卒中史;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妊娠、哺乳期婦女。
兩組均行PCI 術,術后予以常規(guī)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 對照組予以促紅細胞生成素(批準文號J20130094)治療,術后即刻、第2 天、第4天靜滴促紅細胞生成素6 000 IU+0.9%氯化鈉溶液100 mL;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丹參酮IIA 磺酸鈉(國藥準字H31022558) 治療, 靜滴丹參酮IIA 磺酸鈉80 mg+0.9%氯化鈉溶液 250 mL,1 次/d,治療 7 d。
檢測方法: 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 離心提取上清液, 于-80℃冰箱保存。 以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肌酸激酶(CK),試劑盒(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免疫抑制法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試劑盒(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以膠體金法測定肌鈣蛋白I(cTnI),試劑盒(上海川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②采用心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總ST (ΣST) 抬高導聯(lián)個數(shù)、ΣST 抬高幅度。 ③檢測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K、CK-MB、cTnI 水平。④對比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 LVEF、LVEDD、LVESD 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觀察組LVEF 較對照組高,LVEDD、LVESD 較對照組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對比(±s)
時間 組別LVEF(%)LVEDD(mm) LVESD(mm)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43.52±3.71 43.96±3.83 0.452 0.653 53.84±4.76 48.61±4.25 4.489<0.001 50.15±3.58 49.77±3.46 0.418 0.678 37.11±3.03 42.59±3.38 6.612<0.001 59.35±4.60 58.79±4.51 0.476 0.636 45.84±3.03 52.69±4.01 7.465<0.001
治療前兩組ΣST 導聯(lián)、ΣST 幅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 ΣST 導聯(lián)個數(shù)較對照組少,ΣST 幅度較對照組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指標對比(±s)
組別 ΣST 導聯(lián)(個)治療前 治療后ΣST 幅度(mm)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5.41±0.86 5.58±0.93 0.735 0.465 1.46±0.31 2.13±0.48 6.422<0.001 12.66±1.79 12.94±1.83 0.599 0.551 3.39±0.44 5.87±0.68 16.771<0.001
治療前兩組血清cTnI、CK、CK-MB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 cTnI、CK、CK-MB 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 cTnI、CK、CK-MB 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 cTnI、CK、CK-MB 水平對比(±s)
時間 組別cTnI(ng/mL)CK(U/L) CK-MB(U/L)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5.35±2.08 5.51±2.16 0.292 0.771 1.13±0.36 2.29±0.41 11.645<0.001 784.92±60.35 787.43±62.11 0.159 0.874 80.46±11.78 145.32±14.94 18.672<0.001 75.43±7.62 76.60±7.71 0.591 0.557 7.95±2.81 15.46±3.52 9.133<0.00
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0.00%較對照組33.33%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ASTEMI 主要是因為冠脈斑塊損傷引起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冠脈管腔閉塞,引起心肌梗死。ASTEMI 起病急驟,進展快,臨床常行PCI 術疏通狹窄或阻塞冠脈,恢復梗死心肌供血。 但由于缺氧缺血及血流再灌注會損傷心肌細胞,患者術后易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 故PCI 術后藥物輔助治療是患者預后改善的關鍵。
氧化應激反應、炎癥反應是ASTEMI 患者PCI 術后出現(xiàn)心室重構、心肌纖維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抗氧化、抗炎可作為PCI 術后心功能改善的靶點之一。 常學偉等[4]研究發(fā)現(xiàn),ASTEMI 患者心肌梗死面積、 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血清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密切相關, 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可一定程度保護心臟。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造血因子, 與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具有相似生物活性,可刺激幼紅細胞前體增殖,加快網(wǎng)織紅細胞釋放入血, 促進細胞蛋白質合成, 調節(jié)紅細胞生成,增強血液攜氧能力,參與血流重建,保護心肌。 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促紅細胞生成素在神經(jīng)細胞、心肌細胞、上皮細胞等組織中表達,具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應激反應等作用[5-6]。
丹參酮IIA 磺酸鈉為中藥丹參提取物,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分化、增殖,產(chǎn)生抗動脈粥樣硬化效果,并可增加冠脈血流, 改善缺血心肌供血, 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抗缺氧能力,抑制血栓形成,縮小心肌梗死面積。 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酮IIA 磺酸鈉用于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可減輕心肌細胞損傷,減小心肌梗死面積,降低無復流發(fā)生率,其原因可能在于丹參酮IIA 磺酸鈉能減輕心肌炎癥反應[7]。 楊增強等[8]研究發(fā)現(xiàn),丹參酮ⅡA 磺酸鈉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總有效率達98.1%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87.2%, 且CK-MB 水平為(10.76±1.02)mmol/L 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15.17±1.21)mmol/L, 說明丹參酮IIA 磺酸鈉是治療心肌梗死的有效藥物。 該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LVEF(53.84±4.76)%高于對照組 (48.61±4.25)%,LVEDD(37.11±3.03)mm、LVESD (45.84±3.03)mm 低于對照組(42.59 ±3.38)mm、 (52.69 ±4.01)mm,ΣST 導 聯(lián) 個 數(shù)(1.46±0.31) 個少于對照組 (2.13±0.48) 個,ΣST 幅度(3.39±0.44)mm 低于對照組(5.87±0.68)mm(P<0.05),提示丹參酮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PCI術后ASTEMI 患者,可增強患者心功能,改善心電圖表現(xiàn),其原因可能在于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增加心肌血流,保護心肌,并具有抗炎、抗氧化反應等作用,而丹參酮IIA 磺酸鈉也可增加冠脈血流,并能增強心肌抗缺氧能力,抑制血栓形成,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改善心功能。
心肌缺血缺氧會引起心肌細胞損傷、 胞漿中多種結構分子、代謝酶釋放入血。 cTnI 為評估心肌損傷結構蛋白,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時,cTnI 明顯升高[9]。 CK、CKMB 為評估心肌損傷的心肌酶,主要存在與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中,可用于心肌疾病、骨骼肌疾病診斷。 該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cTnI、CK、CK-MB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丹參酮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PCI 術后ASTEMI 患者,能降低血清cTnI、CK、CK-MB 水平,有助于減輕心肌損傷。 此外,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丹參酮 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PCI 術后ASTEMI 患者,能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
綜上所述,丹參酮IIA 磺酸鈉聯(lián)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PCI 術后ASTEMI 患者,可增強患者心功能,改善心電圖表現(xiàn),降低血清 cTnI、CK、CK-MB 水平,有助于減輕心肌損傷,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