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雄梅,王 勇,吳傳美,傅小芳,馬宏偉(通訊作者)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 上海 200235)
軟組織內異物殘留多見于各類開放性傷口中,特別是玻璃破碎引起的軟組織損傷在急診外科中最為常見。對于較大的軟組織內異物清除較為方便,而對于細小的異物鑲嵌在軟組織內不易被肉眼發(fā)現(xiàn),需要借助影像學手段明確診斷,提升軟組織異物清除效果[1]。以往X 線是主要的檢查方法,但對于微小異物的靈敏度較低、檢出效果較差,容易發(fā)生漏診。近年來,超聲技術發(fā)展迅速,高頻超聲逐漸在臨床推廣使用,利用高頻探頭能有效顯示異物的形態(tài)、回聲等特點,對微小的異物也有較高靈敏度,有效提升了診斷效果[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高頻超聲對軟組織內異物進行檢測的臨床意義,現(xiàn)具體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治療的120 例軟組織內異物患者的臨床資料。男71 例,女49 例,年齡18 ~65 歲,平均年齡(39.4±5.4)歲,病程1 ~3d;所有患者均經(jīng)外科檢查確診為軟組織內異物,異物直徑≤10mm;其中,四肢97 例、頭面部16 例、肩部3 例、胸部4 例;手術結果顯示,≤1mm 有14 例、1 ~3mm 有32 例、3 ~5mm 有39 例、≥5mm 有35 例。
①高頻超聲。采用西門子s2000、飛利浦A70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 ~12MHz,根據(jù)患者創(chuàng)傷部位選取適宜體位,充分暴露傷口,將探頭對準損傷軟組織,使用縱切橫切方式進行檢查,觀察創(chuàng)面的形態(tài)、走行、內部回聲以及軟組織內有無血腫,并記錄異物的數(shù)量、位置、大小、深度、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周圍血流情況、回聲情況等,了解異物比鄰有無重要血管,截取最清晰時的圖像信息[3]。②X 線。拍攝軟組織異物部位的正、側位片。所有患者均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
統(tǒng)計≤1mm、1 ~3mm、3 ~5mm、≥5mm 異物的檢出率;分析高頻超聲圖像特征,從形態(tài)規(guī)則與否、回聲強度、有無彗尾征。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觀察組中共檢出軟組織異物109 例,其中,金屬異物27 例,非金屬異物(玻璃、木屑、竹簽、硬塑料片、線頭等)82 例;對照組共檢出軟組織異物86 例,其中,金屬異物21 例,非金屬異物(玻璃、木屑、竹簽、硬塑料片、線頭等)65 例,見表1。
表1 兩組間軟組織異物檢出率比較[n(%)]
形態(tài)上,不規(guī)則的幾率較高;回聲以片狀、線狀強回聲為主,片狀強回聲后方可伴聲影,而線狀強回聲后方不伴聲影;在異物周圍組織可探及低回聲或無明顯改變;伴有周圍血管或神經(jīng)損傷17 例,見表2。
表2 高頻超聲圖像特征分析[n(%)]
軟組織內異物是急診外科常見疾病,異物大多較小、位置較深,臨床醫(yī)師僅憑觸診很難捫及異物或包塊,導致直接診斷較為困難,若發(fā)生漏診可使殘留在體內的異物發(fā)生急慢性炎癥反應,如疼痛、化膿、損傷血管及神經(jīng)等,一旦異物轉移到重要組織器官,可危及生命。因此,借助影像學檢查手段明確診斷、徹底清除異物,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以往X 線是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對金屬異物的敏感度高,在金屬異物的診斷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但實際臨床中,異物多為玻璃、塑料、陶瓷片、木屑等非金屬,X線對這些異物的敏感度并不高,導致漏診幾率較高,整體診斷效果并不理想[4]。近年來,X 線鉬靶以及CT 的使用也對軟組織異物的診斷獲得了一定效果,但受到體位及檢查部位的影響,無法進行連續(xù)多切面掃查,且對微小異物檢出困難,因此臨床使用有所限制。
高頻超聲是近年來推廣的一種新型超聲技術,其探頭頻率高,穿透力強,分辨率高,顯示的圖像清晰度佳,且細膩、逼真,在非金屬異物的診斷效果上優(yōu)勢明顯。由于高頻超聲不受異物物理特性影響,能清晰觀察異物的數(shù)目、大小、形狀、深度、回聲情況以及與周圍組織有無炎癥反應,并觀察有無周圍血管、神經(jīng)的損傷等[5]。另外,高頻超聲費用低廉,檢查方便,可重復性強,不受體位影響,進一步提升了軟組織異物的檢查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頻超聲在不同大小的異物檢出率上明顯高于X 線,但高頻超聲也存在一定漏診率,且異物越小,漏診率越高??偨Y漏診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①異物離骨組織較近,與骨組織的對比不明顯,導致彗尾征顯示不出來,從而發(fā)生漏診。②若單個異物距離檢查部位較遠,或體積較小,容易發(fā)生漏診。③若異物較多,影像科醫(yī)師容易在檢查出幾處異物后停止檢查,忽略了全面檢查,導致漏診。④病程長、病史不明確的微小異物,因異物刺激所致的炎癥反應導致回聲失落、圖像失真,導致漏診。⑤開放性傷口的微小異物可與傷口中氣體發(fā)生強回聲混雜,導致無法判斷而發(fā)生漏診。⑥異物微小且與皮膚垂直,導致橫縱面掃查不易顯示,發(fā)生漏診[6]。因此,臨床在高頻超聲檢查時務必全面、各切面的掃查,以提高軟組織異物檢出率。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軟組織內異物進行檢測有積極的臨床意義,整體檢出率較高,圖像特征顯示清晰,能夠為臨床的診治提供有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