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綿陽 621000)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在外科各個領域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髖關節(jié)置"/>
王丹 張少云 姚小文
(綿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四川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 四川 綿陽 621000)
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在外科各個領域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髖關節(jié)置換術已成為骨科領域的熱點。微創(chuàng)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在常規(guī)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前提下,實施小于10cm 以下的切口(1-2 個),可以有效減少對患者周圍組織和生理功能損害,加快康復時間。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在圍手術期綜合應用有循證醫(yī)學證據的一系列優(yōu)化措施,阻止或減輕圍手術期患者的創(chuàng)傷應激,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一種理念?,F階段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已在外科手術中廣泛應用,已有研究證實,在結腸外科中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具有較高的價值[1]。本研究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35 例行微創(chuàng)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在圍術期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70 例,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41 ~78 歲,平均年齡(61.21±15.93)歲。觀察組患者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齡40 ~79 歲,平均年齡(60.98±15.12)歲。兩組患者手術均由同一手術組完成,均采用全身麻醉,采用的假體均為骨水泥型陶瓷金屬假體關節(jié)。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生活能力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進行對比。
對照患者實施傳統(tǒng)的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加速康復理念的臨床護理。具體方法:(1)健康教育:術前護理人員應仔細評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并說明診斷、治療、康復及鍛煉計劃、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及注意事項等,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的積極合作;加強圍手術期心理調適,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應對能力,促進術后恢復;手術室護士進行術前訪視,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
(2)術前準備:指導患者進行咳嗽、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鍛煉,手術當日晨起備皮,患者術前1 天常規(guī)進食。且飲食上無特殊要求,術前1 天晚10 點進食后開始禁食,直至術前2 小時,給患者口服200mL 糖水,為減少治療措施的應激,術前不做常規(guī)會陰部備皮及留置尿管準備,只需做好皮膚清潔即可。術前予鎮(zhèn)痛治療,西樂葆200mg,El 服,1 次/d。
(3)術中護理:遵循微創(chuàng)手術原則,手術輕柔細致,盡量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創(chuàng)傷、最低的應激程度完成手術。術后采用自控式靜脈或硬膜外鎮(zhèn)痛泵維持≤50h 后拔除鎮(zhèn)痛泵。本組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鹽分輸入量,膠體控制在500mL,晶體控制在1000mL,根據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藥物。術中手術室醫(yī)護人員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皮膚暴露。
(4)康復訓練:①制定訓練計劃,在康復師指導下由護理人員給患者進行強化術后早期康復訓練,以主動運動為主;②術后即鍛煉小腿及踝關節(jié)活動,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做健肢和上肢練習,堅持下肢關節(jié)康復器鍛煉,術后4 到6 小時后可協助患者站立,在助行器協助下做站立位練習,并練習行走,進行坐位訓練伸髖、屈髖、外展訓練等日常生活注意事項;③指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鍛煉方法,并囑患者定期隨診。
收集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術后日常活動能力評分。
(1)護理滿意度調查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本調查表共含有10 項,每項滿分10 分,總分為100 分;不滿意:≤79 分,較滿意:80 ~89 分,滿意:90 ~100 分。
(2)術后ADL 評分
患者在出院后制定隨訪計劃表,并依據ADL 評估表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記錄患者ADL 分值,該評分總分為100 分。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無死亡病例發(fā)生,均治愈出院。觀察組患者1 例創(chuàng)口血腫,1 例髖關節(jié)脫位;對照組患者1 例創(chuàng)口血腫,1例下肢靜脈血栓,1 例肺栓塞,2 例髖關節(jié)脫位。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71%)低于對照組(14.29%),但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表(例)
觀察總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1.43%,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74.29%,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比較護理滿意率(例)
觀察組患者術后2 周、1 個月、3 個月、6 個月AD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遠期ADL 評分:觀察組患者術后6 個月評分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近期ADL 評分:觀察組患者術后2 周、1 個月、3 個月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2 周、1、3、6 個月ADL 評分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2 周、1、3、6 個月ADL 評分對比(±s)
分組 例數 2 周 1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 F 值 P觀察組 35 37.4±3.6 68.7±5.3 88.2±5.6 89.7±7.7 15.63 <0.05對照組 35 32.7±2.8 60.3±6.6 84.2±6.7 87.2±5.6 12.20 <0.05 t 2.306 2.450 2.710 1.553 P 0.023 0.016 0.046 0.113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為現階段由于患者對護理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所建立的一種新的醫(yī)學理念,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臨床護理路徑是通過實施一些已經經過臨床證實安全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方式,從而降低手術對髖關節(jié)周圍組織所造成的應激,從而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2]。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現階段臨床上多種疾病的護理模式具有促進作用,現階段已在消化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疾病中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3]。骨科手術患者因在術前需要承受較大的麻醉、饑餓、疼痛刺激,患者術后具有較高的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因此使得患者的術后康復受到嚴重的影響[4-5]。本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71%)低于對照組(14.29%),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總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1.43%,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71.43%,觀察總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 周、1 個月、3個月ADL評分分別為(37.4±3.6)、(68.7±5.3)和(88.2±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2.7±2.8)、(60.3±6.6)和(84.2±6.7),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對髖關節(jié)置換患者給予加速康復理念的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增加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的功能快速恢復,從而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