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實施焦點式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分為對照組(31例:常規(guī)護理)與實驗組(31例:常規(guī)護理+焦點式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癥狀自評表(SCL-90)以及Frankl依從量表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實施焦點式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提升患者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衰竭;焦點式心理護理;心理應激反應;依從性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以腎臟發(fā)生廣泛性、實質性損傷為病理改變基礎,腎臟調節(jié)功能出現(xiàn)障礙,若未行有效干預可發(fā)展為尿毒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入院后普遍擔憂自身疾病且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相關知識掌握少,易對臨床診療護理產生錯誤認知[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31例行常規(guī)護理患者、31例行常規(guī)護理+焦點式心理護理患者預后情況:
實驗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齡在52歲至67歲,中位年齡為(59.12±1.12)歲,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在52歲至69歲,中位年齡為(59.52±1.11)歲。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均神志清晰、意識正常,可正常交流。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心、腦、肺、肝等臟器功能性病變或器質性病變患者。(2)排除神志、意識紊亂或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無法正常言語交流患者。
1.3.1對照組:護理人員在醫(yī)囑指導下用藥,并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監(jiān)督患者各項生命指征,耐心回答患者提問。
1.3.2實驗組:(1)開放式: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做自我介紹,并向其介紹病房環(huán)境、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結合患者個體需要為患者安排病房,使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huán)境。(2)啟發(fā)式: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既往病情控制良好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并結合患者病情主動與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耐心傾聽并鼓勵患者闡述擔心、憂慮的問題。而后護理人員結合自身臨床經驗給予科學解答。(3)協(xié)調式:在不影響病房環(huán)境以及病房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鼓勵科室患者溝通、交流,并鼓勵患者家屬陪伴患者散步、下棋、看電視、聽廣播,盡量滿足患者喜歡與個人需要。(4)討論式:護理人員定期與患者、患者家屬交流,與患者討論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營造友好的醫(yī)患關系。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應激反應以及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SCL-90(總分值為5分)伴隨該量表得分的提升患者負面心理應激反應逐漸加重,F(xiàn)rankl依從量表(4分制)伴隨量表得分的提升患者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逐漸提升。
SPSS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x±s)表示的數(shù)據(jù)用t 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應激反應以及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CL-90量表以及Frankl依從量表均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對照組。
表 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應激反應以及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 [x±s、n]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護患溝通少,患者被動接受臨床診療護理干預,焦點式心理護理包括開放式心理護理干預、啟發(fā)式心理護理干預、協(xié)調式心理護理干預、討論式心理護理干預。焦點式心理護理基于患者心理需求與入院實際認知水平,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診療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借助多樣化護理方式與患者溝通,協(xié)助患者緩解個體精神壓力,增強患者對臨床診療護理干預的認知,降低患者對臨床診療護理干預的抗拒[2]。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CL-90量表以及Frankl依從量表均由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焦點式心理護理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1]李玉平,劉靜,朱路路.焦點式心理護理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8,38(21):327.
[2]王紅.焦點式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9,25(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