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第三人撤銷之訴 第三人 撤銷權
作者簡介:鄭再強,哈爾濱商業(yè)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47
法院的裁判文書,一經生效即具有既判力。既判力是判決一經確定就不允許當事人再行爭執(zhí)的確定力。 既判力的一個間接體現(xiàn)就是“一事不再理”。當事人再向人民法院起訴則構成重復起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院生效裁判的效力同時約束當事人和法院,對當事人和法院都具有約束力。而第三人撤銷之訴則是對既判力穩(wěn)定性的突破,有條件的允許案外第三人撤銷或者變更原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其中原因主要是為了保障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民事判決結果存在損害案外第三人合法權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民事訴訟屬于三方構架,法院居中裁判,原被告處于兩端,相對于案外第三人而言享有充分的訴訟權利,能夠更好的保障原、被告各自的權利,無論是實體權利還是程序權利在訴訟活動中都享有充分的辯論權。另一方面是由于現(xiàn)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雜多樣,存在多種法律關系,在原案的訴訟活動中,對訴訟標的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或者判決結果影響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人,法院不可能都主動通知所有的案外第三人參與訴訟或者所有的案外第三人主動參與訴訟。既不現(xiàn)實也不符合訴訟經濟、效率的原則。這就出現(xiàn)了保障案外第三人合法權利和維持原有生效判決的穩(wěn)定性之間的張力,如何調節(jié)保障案外第三人合法權利和維持原有生效判決的穩(wěn)定性之間的張力是第三人撤銷之訴存在的主要價值所在。
那么,第三人撤銷之訴在程序性質上應當與再審程序一樣,都屬于特殊救濟程序。 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一種特殊的救濟程序,是不是應當像保障原告起訴權一樣來保障第三人的訴權?第三人撤銷之訴其在本質上也是與一審普通程序一樣在解決一個民事糾紛,故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起訴權,法院在審查是否受理時,是不是也應該只是進行形式審查,以保障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訴權。
(一)當事人
關于原告,第三人才有資格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很明顯,被遺忘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并不是這里的第三人,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被遺忘的必要共同訴訟人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00條和《民訴法解釋》第422條申請再審。
(二)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事由
1.案外第三人因不屬于本人的原因而未能參加訴訟的。不屬于本人的原因是正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正當性所在,也是允許第三人撤銷之訴得以突破民事生效判決既判力穩(wěn)定性的合理性要求。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床上睡大覺的人,如果案外第三人知道原審訴訟能損害其合法權利或者經法院通知而不參加,此時,案外第三人已經視為放棄自己的民事權利。
2.有證據能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有錯誤。即裁判文書的主文錯誤。裁判文書的主文就是最后的判決內容,是針對當事人的具體訴訟請求所作出的裁判。
3.損害案外人第三人的民事權利。即案外第三人與案件存在利害關系,存在著訴訟的利益。
(三)起訴與受理
按照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狀不能當場立案的情況下,應當送給對方當事人,由對方當事人在1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人民法院30日內審查是否受理。受理后,必須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范圍過窄
《民事訴訟法》《民訴法解釋》從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事由、法院受理的條件兩個方面規(guī)定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的條件。從目前的規(guī)定來看,第一步是將作為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第三人”直接等同于“訴訟第三人”,并以兩種類型的第三人的現(xiàn)有內涵來界定該訴的適格原告的條件。將“訴訟第三人”等同于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第三人”,實際上直接限縮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的范圍。 在司法實踐中界定訴訟第三人時則以判斷第三人對原審訴訟標的有無獨立請求權或者是否存在利害關系為標準。然而有獨三和無獨三兩種類型的訴訟第三人并未完全囊括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損害其民事權益的案外第三人的內涵。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存在的價值。
(二)法院受理的條件嚴格限制了第三人行使撤銷權
現(xiàn)行法律和司法解釋要求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承擔權利受到損害的證明責任,但證明的范圍僅限于裁判文書的主文部分?!睹袷略V訟法》第56條第3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提起撤銷之訴的實體要件之一就是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損害其民事權益”,但并未具體規(guī)定損害其民事權益的范圍。在理論上,當事人之間的裁判效力向第三人擴張,一般是裁判主文的認定對第三人發(fā)揮效力,但也不排除裁判事由部分的認定對第三人發(fā)揮效力。法院受理的條件限制了第三人行使撤銷權,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對受到生效裁判文書結果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證明、對因不可歸因于本人的事由而為參見訴訟、與生效裁判文書內容錯誤的證明,無疑使得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條件相較于《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起訴條件要嚴格的多,這樣并不利于第三人行使其撤銷權。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為程序當事人
為了更好的解決第三人撤銷之訴存在的原告范圍過窄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一種新的立法模式,即將原告界定為“與當事人之間的生效判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第三人”,這樣,在我國第三人制度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即使不對第三人制度進行完善依然不會影響到第三人撤銷之訴確定原告。從立法的角度來看,這一方案同樣是可行的 ,這種方案才能完全的做到保障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的訴權,與普通一審程序的原告做到平等的保護,當然采用該方案的提前是嚴格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事由,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受理審查,仍應當采用形式審查的標準。
(二)放寬法院受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條件
放寬條件只是在法院審查是否予以受理時不再對其進行實質審查,而是應該進行形式審查,避免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未曾對生效裁判文書進行充分辯論。就被不予受理而拒之門外,這就侵犯了原告的訴權。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在受到生效裁判文書的內容、結果損害其合法權益之證明、對因不可歸因于本人的事由而為參見訴訟之證明、與生效裁判文書內容錯誤的之證明只對其進行形式審查。但是為了防止濫用第三人撤銷之訴損害生效法律文書的既判力,經證明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濫用其權利的,應答承擔對方當事人因此所遭受的損失。
民事判決損害案外第三人的民事權益,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濟,已經進入執(zhí)行階段尚未執(zhí)行的,案外第三人可以提出執(zhí)行異議以保護自身權益;已經執(zhí)行完畢的,案外第三人還可以提起新的訴訟,要求造成自己損失的當事人進行賠償,總之,無論何種訴訟程序都是保護民事主體財產的歸屬秩序。
注釋:
林劍鋒.既判力相對性原則在我國制度化的現(xiàn)狀與障礙[J].現(xiàn)代法學,2016,38(1):130-142.
張衛(wèi)平.中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制度構成與適用[J].中外法學,2013,25(1):170-184.
崔玲玲.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問題探析[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6):173-188.
參考文獻:
[1]崔玲玲.論民事訴訟中第三人撤銷權的行使方式[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9(5):63-70.
[2]張衛(wèi)平,任重.案外第三人權益程序保障體系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32(6):132-140.
[3]吳澤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J].法學研究,2014,36(3):14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