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中醫(yī)認為,體虛是人體機能衰弱或失調(diào),引起氣、血、陰、陽中某一方面不足的表現(xiàn),主要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四種。致體虛的因素較為復雜,有自然衰老、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飲食不調(diào)、七情內(nèi)傷)及疾病等因素。
中醫(yī)治療體虛除了要重視藥物治療和食補外,也十分重視日常保健。下面就來說說四種常見虛證的基本保健要領(lǐng)。
氣虛者主要表現(xiàn)為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苔白,脈虛弱等?;颊叱SX全身精神不佳,體力不濟,嚴重時有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癥狀。
日常保健 久臥傷氣,所以氣虛患者最好別久坐久臥,宜常進行溫和運動,如打太極拳、舞劍、散步、五禽戲等鍛煉。若選擇氣功,可采用“六字訣”(呵、呼、呬、吹、噓、嘻)中的“吹”字功,能助固腎氣、壯筋骨。還可觀賞些幽默的相聲或小品,多笑笑能鼓動陽氣,振奮精神。嚴重時可灸治足三里、腎俞等穴,以補腎益氣。
血虛者主要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或萎黃,爪甲淡白,頭暈眼花,手足發(fā)麻,心悸失眠,舌淡或紅,脈細等。失血過多,長期營養(yǎng)不良,婦女產(chǎn)后易得此證。
日常保健 注意勞逸結(jié)合,怡養(yǎng)情志,振奮精神。學習、工作時不可勞心過度,尤其不能用眼過度,因為“久視傷血”,最好少看電視、少上網(wǎng)。常到戶外多呼吸新鮮空氣、散散步,這對身體是十分有益的。
陽虛者主要表現(xiàn)為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聲低息微,大便溏薄(或有“五更瀉”),小便清長或夜尿多,或出現(xiàn)閉經(jīng)、陽痿等。陽虛者以形體偏胖、性格內(nèi)向者較多。
日常保健 可多曬太陽,尤其是曬后背,能激活人體陽氣,酌情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各種球類運動,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陽虛者用灸法保健效果好,可選擇命門、大椎、百會、關(guān)元等穴位。陽虛者易受風邪侵擾,注意別在通風口或過于寬大的房中休息,以免受風受寒。
陰虛者主要表現(xiàn)為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顴紅、五心灼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shù)等。
日常保健 陰虛易燥動,所以鎮(zhèn)靜、安神是最好的養(yǎng)生,休息時要確保居住環(huán)境的安靜,最好午后能小睡一會(哪怕睡10分鐘),平時不要熬夜。宜選擇的運動有太極拳、八段錦、游泳、冥想等。陰虛者要注意補充水分,禁止蒸桑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