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素剛,許漢華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
尾礦庫為一種較為特殊的建筑物,用于儲存尾礦的廢渣、廢水等,服務壽命期從開始的勘察、設計、施工階段直到堆積尾礦完成并最終保持穩(wěn)定[1]。伴隨我國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多礦產資源消耗,保障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其中包含尾礦庫的安全運行[2]。尾礦一般均含重金屬[3],且尾礦庫作為具有高勢能、潛在人工泥石流災害固體源,各自然、人為的不利因素均會使尾礦庫產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若不及時采取相關措施治理發(fā)生潰壩,將會危及尾礦庫下游居民人身安全威脅和財產損失[4],同時造成環(huán)境污染、人員傷亡等不可估量的嚴重影響。尾礦壩安全隱患嚴重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治理措施主要有加固初期壩、排水措施、閉庫銷庫、尾礦庫綜合利用、搬遷避讓等措施,大部分時候通常是幾種治理措施的結合運用。
云南某尾礦庫原始地形屬于巖溶洼地、洼塘地形,初期壩于1965 年建成,建成時壩頂標高為1721.5m(青云橋系統(tǒng))。經多年尾礦堆填,庫區(qū)共筑有8 座壩體,編號從東南方沿順時針方向依次為1、2、3、4、5、6、7、8 號壩,8 座壩體形成環(huán)狀連續(xù)的壩體。2017 年12 月壩頂標高已達到1744.05~1745.00m。1 號尾礦堆積堆積壩壩坡形成六個平臺7級邊坡,邊坡總高度16.1-19.5m,各級坡度坡度為19.0°~39.8°。2 號尾礦堆積壩形成8 個平臺9 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15.7m,各級坡度坡度為24.0°~42.8°。3 號尾礦堆積壩形成6 個平臺7 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14.8m,各級坡度坡度為11.28°~31.34°。4號壩形成一個平臺二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8m。5號壩形成一個平臺二級邊坡,總坡高約8m,壩坡外地形標高高于壩頂標高。6 號尾礦堆積壩形成二個平臺3 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12.7m 各級坡度坡度約為32°。7 號尾礦堆積壩形成五個平臺6 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14.6m,各級坡度坡度為20.35°~24.5°。8 號尾礦堆積壩形成四個平臺5 級邊坡,邊坡總高度約16.9m,各級坡度坡度為20.8°~36°。該尾礦庫地形地貌如圖1 所示。
圖1 研究區(qū)尾礦庫地形地貌
云南某尾礦庫始建于1959 年,它由原犀牛塘尾礦庫、楊梅山腳尾礦庫和月牙塘尾礦庫三庫合并而成,該庫設計壩頂使用標高為1745m,有效庫容1853 萬m3。2014 年2 月,尾礦庫堆積壩頂標高1741.1~1743.92m,總壩高37.5m,已使用庫容1796萬m3,屬三等庫。庫區(qū)共筑有8 座壩體,編號從東南方沿順時針方向依次為1、2、3、4、5、6、7、8 號壩,8座壩體形成了環(huán)狀連續(xù)的壩體,尾礦庫為頭頂庫,存在安全隱患。
對尾礦庫各壩選擇有代表性剖面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計算方法采用圓弧滑動法(見表1),尾礦堆積壩級別為3 級,壩坡抗滑穩(wěn)定最小安全系數在正常、洪水、特殊運行條件下分別取1.20、1.10、1.05。根據相關規(guī)范要求,1、2、3、6、7、8 號壩在正常、洪水運行、特殊運行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安全儲備不足,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對其治理。
表1 治理前尾礦堆積壩穩(wěn)定性驗算結果表(總應力法)
1、2、3、6、7、8 號壩在正常運行、洪水運行、特殊運行工況下的穩(wěn)定性安全儲備不足,因此,需對這幾個尾礦壩進行加固處理,根據現場及建設單位實際情況,采用采場塊石在尾礦壩壩腳壓坡加固,將壓坡段原壩體表面的耕植土、雜草、樹根等清除干凈后,鋪設一層500g/m2加筋土工布作為反濾層,土工布上用300mm 粗砂、300mm 碎石作為保護層,再用塊石壓坡,塊石臺階坡比1:2.0。
對某尾礦庫壩頂干灘區(qū)域利用礦山剝離廢碎石碾壓,壩頂碾壓碎石成分主要為礦山剝離的灰?guī)r、矽卡巖等,粒徑一般為2~10cm,最大約30cm。鋪碎石前,先采用挖掘機將表層尾礦往下壓實,尾礦厚度一般沉降0.10-0.5m,在碾壓壓實過程中,尾粉砂和尾粉土中的漿液冒上來,覆蓋在表層一層。在此基礎上,然后采用分層碾壓的堆積方式堆積礦山碎石,堆積碎石厚度約0.25~3.40m,一般厚1m,碎石碾壓面積為22.5m2。
浸潤線過高是尾礦壩穩(wěn)定性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降低壩體浸潤線是提高尾礦壩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處理措施,結合某尾礦庫原有排滲設施設置情況,在堆積壩增設排滲管。在加高的堆積壩體1745.0m 標高上設置排滲管,在平行于壩軸線方向設置3 條φ100 排滲軟管,平面間距25.0m,同時在垂直壩軸線方向設置DN160PE 導水管,間距60.0m,導水管與排滲軟管相連,從庫內向庫外傾斜坡度1.0%。
灘面碎石加固過程中在庫內中央形成擋水棱體壩,擋水棱體壩長約1400m,擋水棱體最終壩筑壩規(guī)格為上底2m,下底6m,高2m,底部墊層寬度9m,深度2-3m。蓄水面積約33.5 萬m2,頂面標高1746.5m,勘察時水面標高約1743.58m,平均水深2.00m。
由于現狀庫內排洪系統(tǒng)為4 條DN630×24.1mmPE管排至3# 壩外,該排洪系統(tǒng)不具安全可靠性,因此本次設計在繼續(xù)使用原排洪系統(tǒng)的基礎上,新建一套排洪系統(tǒng)。新建尾礦庫排洪系統(tǒng)設置為溢水井-涵管型式,結合該尾礦庫近四周筑壩的實際情況,將排洪系統(tǒng)布置在4# 副壩靠近西側山坡附近,溢水井深入庫內120.0m。
在尾礦堆積壩1745.0m 馬道上設置壩面排水溝,并根據地形條件設置垂直壩體的排水溝,壩面排水溝為矩形斷面,凈寬0.4m,凈高0.4m,采用紅磚砌筑,并采用水泥砂漿抹面。
尾礦庫作為具有高勢能、潛在人工泥石流災害固體源,各自然、人為的不利因素均會使尾礦庫產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谖驳V庫的安全運行重要性,云南某尾礦壩采用壩頂廢石渣碾壓和降低浸潤線相結合治理措施,其穩(wěn)定性得到明顯提高,安全隱患得以排除,這種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容易實施,又可以充分利用礦山廢石,社會經濟效益明顯,這為尾礦壩隱患治理提供一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