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梁艷 蟻銳娟 萬貽丹
腦卒中(Stroke),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也是遍及世界范圍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高負擔的特點[1]。腦卒中是我國首位、全球第二位致死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2]。有研究顯示,約23%的腦血管意外患者會再次發(fā)生腦卒中[3]。健康教育是腦卒中二級預防中最重要可靠的方法[4],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健康教育方式對腦卒中的二級預防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關于腦卒中患者對個性化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的真實體驗研究較少報道。本研究通過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半結構式訪談了解患者對個性化思維導圖的真實體驗,為制定個性化思維導圖提供參考。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神經(jīng)介入科就診的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為腦卒中;(3)理解能力正確,可正確表達;(4)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聽力障礙、言語障礙、意識障礙的患者;(2)調(diào)查過程中情緒失控、不能配合的患者;(3)大面積腦梗死及病情嚴重的患者。樣本量以一次次調(diào)查、轉(zhuǎn)錄、分析后信息達到飽和、不再呈現(xiàn)新的信息為止,最終納入患者為10例,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一)研究設計
遵循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的原理、通過面對面半結構式訪談,了解腦卒中患者對個性化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的真實體驗。本研究中的個性化思維導圖由研究者查閱患者病史資料、繪制出適合患者情況的思維導圖(如圖1),在訪談過程中再由患者自己繪制出個性化思維導圖(如圖2)。訪談提綱設計的過程如下:前期查閱腦卒中及思維導圖的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半結構訪談大綱,經(jīng)咨詢腦卒中的臨床醫(yī)療專家及護理專家后最終制定了訪談提綱。內(nèi)容包括:(1)您認為腦卒中思維導圖怎么樣?(2)您從腦卒中思維導圖中了解到關于您和您的病情新的情況嗎?是什么?(3)您拿到這張腦卒中思維導圖后會做什么?(4)您會和別人分享腦卒中思維導圖嗎?(5)您對腦卒中思維導圖的相關建議。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二)資料收集
訪談地點選擇便于交流、安靜、私密的空間,保證訪談過程不被干擾。正式訪談前,研究者向受訪者介紹訪談的目的、方法、訪談內(nèi)容及所需時間,經(jīng)受訪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訪談遵循自愿、保密、不傷害原則,進行現(xiàn)場錄音并輔以筆錄,訪談中注意觀察受訪者的非語言信息,每例訪談時間為30~45 min。訪談結束后24 h內(nèi)轉(zhuǎn)錄,并遵循一字不漏、雙人核對的原則。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xiàn),且資料分析不再呈現(xiàn)新主題,即資料飽和時,停止全部訪談[5]。
(三)資料分析
采用Colaizzi現(xiàn)象學資料七步分析法[6]進行整理:(1)仔細閱讀訪談資料;(2)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反復出現(xiàn)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5)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6)辨別出相似的觀點;(7)返回參與者處求證。通過對資料的反復分類、對比、歸納、推演,逐步提煉本研究的主題。
圖1 研究者繪制的思維導圖
圖2 患者繪制的個性化思維導圖
受訪者認為個性化思維導圖幫助他們展示了關于腦卒中的知識,如何進行二次預防及緊急救助方式,這些知識雖然以前有過了解,但不是很清晰。受訪者P1表示“這張思維導圖做得非常專業(yè),讓我能從紙上了解到腦卒中的知識,也讓我很信任你們”;受訪者P3表示“這個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容易理解和記憶,讓我全面地了解了腦卒中疾病的知識 ”;受訪者P5認為“這個比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小冊更加清晰,更讓人明白”;受訪者P10認為“思維導圖將我心中的觀點、想法具體化,原來關于腦卒中的知識碎片化地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現(xiàn)在更加系統(tǒng)、全面”。
個性化思維導圖在幫助受訪者更深入地了解腦卒中的知識后,其表示思維導圖可以促進他們更多地采取健康行為。
受訪者P2表示“我知道糖尿病、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后,當我把它們寫在紙上的時候我知道我應該去控制我的血壓、血糖”;受訪者P4表示“以前聽過相關腦卒中的宣教,但是聽過就忘了?,F(xiàn)在通過回答這些問題,看到紙上書寫的內(nèi)容,讓我有機會去思考應該怎么去改變我的生活,從而更好地控制我的疾病”;受訪者P10表示“我會將這個思維導圖帶回家,放在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采取健康的行為,避免下次生病住院”。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傳播腦卒中的知識,思維導圖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對身邊的朋友傳播健康教育的知識。受訪者P3表示“我會跟我的棋友們聊健康的問題,他們也有高血壓、糖尿病,我會用這個圖告訴他們要注意什么”;受訪者P4表示“我很喜歡跟小區(qū)的朋友們聊天,子女都上班了,白白就聊聊小孩、聊聊家常。以后我會跟她們聊聊健康方面的,尤其是腦卒中的一些知識”;受訪者P9認為“寫下關于我對疾病的看法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感覺在參與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我也愿意跟我的家人進行這項有意思的游戲”。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發(fā)散思維具體化的方法,采用文字和圖像將大腦中的想法畫出來,將某一領域內(nèi)的知識元素按其內(nèi)在的關聯(lián)建立起一種可視化的語義網(wǎng)絡,使人的隱性思維顯性化、可視化[7-8]。思維導圖可以鍛煉右腦的形象記憶,促使大腦右半球優(yōu)勢得到提高,從而改善患者的記憶,提高對疾病的掌握[9]。個性化思維導圖是根據(jù)每個腦卒中患者的情況制作,其優(yōu)勢在于可以清晰地反映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并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腦卒中疾病進行全面地表達,讓患者可以清晰地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注意自己與腦卒中的關系,從哪些方面進行二次預防,以及腦卒中的緊急處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繪畫和寫作兩種形式來探索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受訪者在參與腦卒中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對腦卒中疾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研究表明[10],在書寫過程中可以幫助腦卒中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反思、探索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感受,這種活動有助于患者自我理解,在反思過程中幫助他們發(fā)展與疾病相關的目標。幾乎所有受訪者都選擇把思維導圖帶回家,意味著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來思考疾病的管理目標,促進患者的內(nèi)在動力去采取健康的行為,參與自我疾病的管理當中。
幾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將個性化思維導圖帶回家,這說明思維導圖可以成為患者與家屬、親友溝通的媒介?;颊咴诜窒硭麄兊膶D、他們對疾病的認識的同時,傾聽者在看著思維導圖及傾聽的過程中,也會思考自己與腦卒中疾病的關系、自己對腦卒中的了解,在心中繪制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腦卒中思維導圖。由此可見,個性化思維導圖可以成為一種傳播健康知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