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杜 苗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上海 201318)
失能是指由于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吃飯、洗澡、穿衣、上廁所、控制大小便、室內活動等日常生活必須由他人協(xié)助或完全依賴他人的協(xié)助才能完成。失智是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退化幅度遠高于正常老化進展,特別會影響到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解題能力。研究表明,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失能率為8.1%,總體失智率為7.6%,且隨著年齡增長,失能率、失智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失能失智老人主要生活在家庭,家庭照料質量直接關系到其生活質量,因此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接受相關培訓尤為重要。
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承擔了上海市徐匯區(qū)凌云、長橋街道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訓工作,并在培訓后對學員進行了測驗和問卷調查,現(xiàn)將本次培訓及調查工作闡述如下。
通過在街道各居委會張貼通知及電話通知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等形式,共招募了徐匯區(qū)凌云街道、長橋街道203名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對學員進行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料培訓,并在培訓后組織測試和調查,培訓、測試、調查3個環(huán)節(jié)均參與的學員有198名。
1.2.1 對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的培訓 培訓方案的制定主要參考勞動部門崗位職業(yè)要求與標準,還廣泛征求臨床老年護理、養(yǎng)老機構護理管理及一線從業(yè)人員的意見。培訓目標是讓學員了解失能失智老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學會失能失智老人基本護理技能,能與失能失智老人進行適當?shù)臏贤ń涣鳌E嘤杻热莅ㄉ钇鹁?、飲食護理、安全護理、睡眠護理、藥物護理、病情觀察、心理護理、認知功能障礙的護理、護理記錄、照料者自身的心理減壓10個項目,其中理論方面有26個子項目,操作方面有11個子項目。本次培訓為每位學員發(fā)放一本針對該項目編寫的《失能老人家庭照料指南》(已由上??茖W普及出版社出版),承擔本次培訓的均為雙師型專業(yè)教師。培訓安排64學時,其中理論與操作各32學時。每次培訓安排4學時,共16次。理論學習每班20位學員,操作練習10人一組。
1.2.2 效果評價 培訓前后對接受培訓者進行以下評價:(1)失能老人照料知識測試:由50道選擇題組成,滿分100分。(2)操作測試:測試前采取抽簽方法,每位學員進行兩項操作考試,取兩次成績的平均分,滿分100分。(3)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培訓者個人基本情況,以前獲得失能老人照料知識的情況,對本次培訓內容、難度、實用性、教材及滿意度的評價等。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t檢驗和秩和檢驗。
表1 198位培訓學員的基本資料
參加培訓的學員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實用性、難度、教材及總體的評價見表2~5。
表2 學員對教學形式傾向排序
表3 學員培訓感受和滿意度調查結果
表4 學員滿意度與年齡的關系
表5 學員對每次授課時間安排傾向與年齡的關系
在開放性問題回答中,學員普遍希望今后能經常組織類似的培訓,盡量真正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同時希望學習常見老年病護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增加搶救技能培訓,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果斷處理。還有學員提出希望專業(yè)人員能到失能老人家庭中,針對失能老人具體情況提供一對一的指導。
培訓結束后進行測試,學員理論成績?yōu)椋?2.34±8.68)分,操作成績?yōu)椋?5.42±10.71)分。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老年人口高齡化,我國失能失智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面對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需求的迅速增長,上海市于2012年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1]。盡管上海將保證每個區(qū)縣至少有一家以收住失能失智老人為主的公建照護機構,但是受經濟、機構床位、傳統(tǒng)觀念等影響,我國失能失智老人主要生活在家庭。家庭中承擔失能老人照料工作的主要是家屬和雇傭人員,其中子女占81.6%,配偶占10.5%[2]。家屬很少有機會接受相關照料知識培訓。本次研究中,有近2/3的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以前從未接受過任何相關培訓。
經過培訓,照料者可以加強對失能失智老人的了解,提高照料技術,以利于失能失智老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研究顯示[3],在對慢性患者長期照料中,患者自理能力越差、照料者掌握的照料知識越少,則照顧者所承受的負擔越重。失能失智老人照料者同樣面臨較大的壓力。培訓中,照料者可以學習如何保持良好情緒及進行自我放松訓練,以應對因長期照料所帶來的壓力,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因此該培訓使失能老人及照顧者雙方都受益。
本研究顯示,學員普遍認為該培訓有必要開展,實用性較強,并且難度適中,對教材及培訓總體滿意。進一步分析顯示,選擇對培訓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兩個選項的學員平均年齡差異有顯著性,年齡較大的學員滿意度更高。可能是因為年輕學員可通過網(wǎng)絡等多種途徑進行學習,而年齡較大的學員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相關知識的機會較少。在對每次授課時間安排傾向的調查顯示,年齡較大的學員期望每次授課時間短于1.5小時,而年齡較小的學員則希望每次安排在1.5~3小時??赡苡捎诶夏耆司η芳训珪r間更加充裕。因此今后可結合學員年齡情況靈活調整培訓安排。
傳統(tǒng)觀念中,在照顧失能失智老人時,照料者往往大包大攬,培訓中要注意糾正學員照料理念的誤區(qū),盡量保護和訓練老人殘存自理能力,以真正有利于老人。考慮到照料者普遍缺乏醫(yī)學教育背景,部分照料者受教育程度較低,教師在培訓中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圖片、模型等輔助教學。在調查中,學員對目前家庭普遍是獨生子女的現(xiàn)狀表示擔憂,甚至提出應該對中青年進行失能失智老人照料技能普及培訓,以應對失能失智老人增加的現(xiàn)狀。如何做好失能失智老人的長期照顧工作及照料者的培訓,將是今后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