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長海縣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599)
牙體牙髓病有著較高的發(fā)病率,屬于口腔臨床常見疾病,在臨床上其主要的表現(xiàn)是陣發(fā)性的疼痛[1]。臨床在牙體牙髓病治療過程中,以根管填充作為主要方法,但不同程度的根管填充,其所產(chǎn)生的療效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選擇適當?shù)母芴畛浞椒▽τ诖龠M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和減輕疼痛等具有重要意義[2]。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所取得的效果,本文對2016 年7 月至2018 年7月間收治的120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析適量填充、超量填充、欠量填充所取得的效果,尋找出根管治療的最有效手段,如下。
選取2016 年7 月至2018 年7 月間收治的12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為對象,通過隨機分配方式將其分成A、B、C 三組各40 例,A 組中,男性共21 例,女性共19 例;年齡21-68 歲,平均(43.25±3.16)歲;牙髓炎15 例,根尖周炎22 例,牙髓壞死3 例;患牙位置中,前牙19 例,后牙13 例,前磨牙9 例。B 組中,男性共23 例,女性共17 例;年齡22-67 歲,平均(42.83±3.48)歲;牙髓炎16 例,根尖周炎23 例,牙髓壞死1 例;患牙位置中,前牙18 例,后牙11 例,前磨牙11 例。C 組中,男性共18 例,女性共22 例;年齡22-71 歲,平均(44.21±5.17)歲;牙髓炎17 例,根尖周炎21 例,牙髓壞死2 例;患牙位置中,前牙17 例,后牙13 例,前磨牙10 例。將三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未見其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所有患者均在口腔檢查和X 線檢查后確診為牙體牙髓病,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的內(nèi)容和目的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均知情和同意,其簽署同意書后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后開展。排除有根管治療史的患者、存在其他口腔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有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者、有嚴重內(nèi)科疾病者及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等。
所有患者均進行根管填充治療方法,首先對所有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以對其根尖周和根管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掌握,使用金剛砂車針進行開髓處理,完成開髓后將髓腔內(nèi)壞死的牙髓組織和鈣化物進行徹底清除,如果患者有急性炎癥癥狀則先使用抗菌藥治療,等病情穩(wěn)定之后再進行后續(xù)的處理。接著,使用影像學檢查和根管測量儀等對患者根管的有效工作長度進行測量,將根管逐號擴大至40 號,對管壁處理至光滑后,使用生理鹽水和3%雙氧水對根管進行反復沖洗,再用醫(yī)用棉球把根管內(nèi)液體進行徹底的吸干,做干燥處理后,使用牙膠尖和糊劑vitapex 對根管采用測壓法進行填充。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牙根尖疼痛和腫脹等不良反應,若有,則對其根管口和髓腔使用氧化鋅丁香油進行暫時封閉處理,并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維持暫時封閉的時間,一般為10 d 左右。使用磷酸鋅水泥填充牙冠,之后再借助影像學診斷方法觀察根管填充程度,在該操作基礎上,分別給予A、B、C 三組患者采取適量填充、超量填充及欠量填充,對三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和治療過程當中的疼痛情況進行記錄。
對三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評價,顯效為經(jīng)過治療,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及其咀嚼功能均可恢復至正常,疼痛感基本消失;有效為經(jīng)過治療之后,患者臨床癥狀和咀嚼功能具有所改善,其組織壞死程度也得到一定控制,疼痛感比較輕微;無效則為在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非但沒有改善,甚至還可能有加重情況[3]??偗熜?(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對三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 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以患者主觀感覺為主。
對于本組研究所得的數(shù)據(jù),本研究選擇SPSS 22.0 軟件加以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差異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4]。
A 組臨床治療的總療效為97.50%,B 組為82.50%,C組為67.50%,可見A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B、C 兩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療效[n(%)]
三組患者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差異比較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 組疼痛評分均比B 組、C 組更低,且組間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治療疼痛情況(±s)
表2 對比兩組治療疼痛情況(±s)
牙體牙髓病的發(fā)生和創(chuàng)傷、細菌感染、物理刺激、化學反應等有著一定相關性,若發(fā)病后未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在其病情的進展過程中,就會因為牙齒的色澤變化演變成具有實質(zhì)性的病損,嚴重危害患者的牙體健康和口腔健康,使牙齒正常使用功能受到極大影響[5]。對于牙體牙髓病患者早期進行有效治療可以使其病情控制效果更佳趨于理想,促使患者咀嚼功能向正常狀態(tài)恢復,預防牙周實質(zhì)性病變的發(fā)生和出現(xiàn)牙齒缺失等。
臨床治療牙體牙髓病時主要以根管治療比較常用,在治療中,由于后牙形態(tài)和前牙相比其更加復雜,所以采取根管治療的難度也越大,為使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療效得到顯著提高,在根管填充時填充的效果起著關鍵作用。根管治療是指通過將患者壞死牙髓進行剔除,以消除其給根尖周組織產(chǎn)生的不良刺激,從而降低根尖周病的發(fā)生率,促進根尖周病灶的有效愈合。
綜上所述,可得出對牙體牙髓病患者在采取根管治療時,選擇適量填充方式的效果比超量填充和欠量填充的效果更為理想的結(jié)論,值得臨床對該方案進行廣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