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紫靜
摘 要:根據(jù)油菜生長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結合東至縣多年的溫度、降水及日照觀測資料,該文對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油菜種植的有利氣候條件和對油菜生長發(fā)育不利的氣象災害,并提出了合理化的防御對策。
關鍵詞:油菜;氣候條件;氣象災害;東至縣
中圖分類號 S56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037-02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在冬季栽培,不與其他油料作物爭地,具有生產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用途廣、發(fā)展?jié)摿^大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東至縣得到了廣泛的種植。長期以來,油菜的種植效益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氣候條件對其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分析油菜種植以及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氣候條件,并根據(jù)分析結果針對性地提出有關氣象災害的防御對策,可以有效地提升油菜的種植效益,提高種植戶生產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
1 地理位置及氣候特征
東至縣位于長江安徽段南岸之首,地處中低緯度,縣境地勢南高北低,中南部為高山丘陵,北部多平原、圩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6℃,平均降水量1616.8mm,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對發(fā)展農業(yè)有利。全縣暴雨、干旱、大風、寒潮、雷電等氣象災害頻發(fā),南部多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北部多洪澇,年平均雷暴日54d,為多雷區(qū),對農業(yè)生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 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
油菜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包含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2個階段。東至縣油菜冬季栽培,整個生長發(fā)育期為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約需要160~230d。9月中旬至12月上旬是營養(yǎng)生長階段,12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是生殖生長階段。
2.1 溫度 油菜喜冷涼、抗寒力較強,種子發(fā)芽的溫度區(qū)間為:最低溫度3~5℃,最高溫度36~37℃,在20~25℃條件下3d即可出苗,若溫度低于3℃或高于37℃,均會對種子的發(fā)芽產生不利的影響?,F(xiàn)蕾期溫度5℃左右,抽薹期溫度10℃左右,若溫度低于0℃,極易發(fā)生凍害。一般開花期溫度在12~20℃,最適溫度16℃左右,在5℃以下不開花。角果的發(fā)育階段溫度在12~15℃,晝夜溫差大,對油菜的開花和角果發(fā)育十分有利,可增加其干物質和油分的積累。東至縣年平均溫度16.6℃,9月份月平均溫度22.9℃,日平均溫度19.5℃,月平均降水量95.8mm,對油菜的播種發(fā)芽非常有利。自2月中旬以后,東至縣氣溫逐漸回升,日平均最高氣溫升至14.3℃,油菜生長進入到快速階段,3—4月日平均氣溫在14.3~19.5℃,月平均降水量在150.1~193.2mm,氣溫回升快,雨水充沛,對油菜苗期的生長發(fā)育和現(xiàn)蕾抽薹十分有利。3—4月日氣溫日較差7.0~11.0℃,白天溫度較高,夜晚相對較低,晝夜溫差大,可增加油菜籽的油脂和干物質累積。由此可知,東至縣的溫度條件比較適宜油菜種植。
2.2 水分 油菜生育期較長,對水分條件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同的生育階段對水分需求不一樣。播種階段,一般土壤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否則會影響種子的播種、發(fā)芽;現(xiàn)蕾抽薹階段應為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此階段營養(yǎng)體生長速度變快,葉面積增大,蒸騰作用變強,需水較多;角果發(fā)育階段為后期成熟期,需水量相對減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東至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616.8mm,且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3—8月份。油菜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在300~500mm,全生育期12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的平均降水量達749.2mm,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條件能滿足油菜生長發(fā)育的需求。但部分年份春季降水偏少,容易導致階段性干旱,進而會對油菜的現(xiàn)蕾、抽薹、開花產生一定的影響。
2.3 光照 油菜是喜光作物,在其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均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一般情況下,最適宜的日照時數(shù)為12~14h,當日照時數(shù)低于12h時,會對油菜的現(xiàn)蕾開花起到抑制作用,而當日照時數(shù)高于14h時,則可促進油菜的現(xiàn)蕾開花。在油菜生長后期,也就是在角果發(fā)育期,充足的光照條件非常有利于油份、干物質積累運轉,可以很好的達到增加千粒重,提高油菜籽出油率的效果。東至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達1700~1800h,2月份以后,當日照時數(shù)逐漸增多,日照百分率上升,4月份平均日照時數(shù)達128h,十分有利于油菜后期的角果發(fā)育和油份積累,能有效地提高油菜的產量和品質。
3 主要氣象災害
3.1 干旱 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東至縣干濕季明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較小,而且會存在部分年份出現(xiàn)連續(xù)無有效降水,導致干旱,出現(xiàn)秋旱或者秋冬連旱的現(xiàn)象。若干旱的持續(xù)時間過長,會影響油菜的生殖生長,并且少雨年份時常伴隨著氣溫也較常年偏高,導致油菜細長、徒長,出現(xiàn)早蔓、早蕾和早花現(xiàn)象,造成產量和品質雙降。
3.2 低溫凍害 東至縣油菜主要在冬季栽培,雖然油菜耐低溫,抗寒力較強,但也極易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當日平均氣溫降至5℃以下時,油菜便會停止生長;當溫度降至0℃時,會造成輕微的凍害;日平均氣溫在-3~-5℃時,油菜的葉片會出現(xiàn)受凍的癥狀;日平均氣溫在-8~-10℃時,凍害率達20%~30%,減產嚴重。東至縣的溫度條件適宜油菜種植,但有時也會出現(xiàn)低溫霜凍,若遭遇長時間的低溫寒潮天氣,會導致凍害,致使油菜的產量與品質下降。
3.3 連陰雨 每年春季和秋季,東至縣易出現(xiàn)持續(xù)陰雨天氣,這為病蟲害的繁殖入侵和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進入春季之后,氣溫回升快,本來溫度條件是適合油菜生長發(fā)育的,但若遇上連陰雨天氣,氣溫會出現(xiàn)大幅度的下降。較低的溫度加上連陰雨天氣,容易導致油菜洗花,不可以正常授粉受精,增加空秕率,導致油菜產量與品質下降。
4 防御對策
4.1 選用優(yōu)良品種,適時播種 選擇優(yōu)質的油菜品種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油菜品種優(yōu)良與否,直接決定了其產量和品質的高低。在選擇油菜品種時,還應結合東至縣的地理條件,如土壤、氣候、自然環(huán)境等,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根據(jù)東至縣多年的氣象資料和種植經驗,利用好當年9月中下旬的降水量,抓住時機適時播種,使水分條件能充分滿足油菜播種出苗的需要。
4.2 水肥管理 油菜喜旱不耐澇,要根據(jù)油菜的生長特性科學的開展灌溉工作,在雨水充足的月份及時排水,防止油菜爛根;在降水少天氣干旱的月份,適時補水,保證田塊適當濕潤。優(yōu)質油菜需要較多的肥料,為其生長提供養(yǎng)分營養(yǎng),因此,合理的施肥顯得尤為重要。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有機與無機、使用土地與養(yǎng)護土地的結合,并將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微量元素化肥進行合理搭配。在肥料施放過程中,需保證底肥的施用量,以滿足油菜的生長需求。種植期間巧施化肥、盡量提前追肥的時間,并在其成長的中后期進行合理的葉面追肥,避免成長后期發(fā)生脫肥情況,保障油菜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始終處于優(yōu)質的環(huán)境。
4.3 防御凍害 一是適時灌好冬水。灌水可以使低溫升高1~2℃,顯著降低凍害,是保障菜苗安全越冬的重要舉措;二是壅根培土,蓋施臘肥。中耕松土可以透氣保墑,提高地溫,結合壅根培土可顯著提高油菜的抗寒力。在低溫凍害發(fā)生前后,可以采取澆施較低濃度的人糞稀肥的方式,提高土壤水溶液濃度,減輕低溫凍害,使已受到凍害的菜苗迅速恢復生長;當有強冷空氣到來時,可撒施草木灰或麥糠于田間,或用秸稈、草覆蓋菜苗,能提高地溫2~4℃,從而減輕凍害。三是摘除早薹早花。如遇暖冬年份,早薹早花很容易發(fā)生凍害,一經發(fā)現(xiàn)早花,應立即摘薹,抑制發(fā)育進程,躲避低溫。
4.4 強化氣象服務工作 要提高氣象預測預警能力和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水平,做好春、秋、冬季的干旱、低溫凍害和連陰雨等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建立縣、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3級氣象災害防御示范體系,強化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提高農業(yè)防災減災能力,制作農用天氣預報,為油菜生產提供及時的氣象服務保障。
參考文獻
[1]高育興.江西省安義縣油菜種植氣象條件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4(21):160-161.
[2]陽艷,曹慧晴,鄒茂林,等.衡陽縣優(yōu)質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4(30):140-141.
[3]熊彬.貴州省紫云縣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5(08):38-39.
[4]李靜,鄒學智,秦棟.興化市油菜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及優(yōu)質高產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9(07):41.
[5]俞德士.池州市優(yōu)質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農技服務[J].農技服務,2017(20):19.
[6]芮明方,李莉,葉根如,等.關于影響油菜種植效益的因素分析及提高種植效益的措施探討[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8(06):55-56,61.
(責編:張宏民)